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5詞典 1分類詞匯 184
共185,分13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中事
改正
正言
正道
正論
偏向
真知
迷路
至論
良心
道光
無易
正義
知方
得法
《漢語大詞典》:中事
(1).指某時(shí)期中重要的事情。《穀梁傳·僖公五年》:“無中事而復(fù)舉諸侯,何也?” 楊士勛 疏:“無中事者,謂中間無他事也。”
(2).正確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無益于理者,廢之;夫是謂之中事?!?br />(3).朝廷或?qū)m廷中的事情。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今 高 ( 趙高 )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上位,管中事?!?br />(4).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斷讞奏獄,每二十緡以上為大事,十緡以上為中事,不滿十緡為小事?!?/div>
《國語辭典》:改正  拼音:gǎi zhèng
把謬誤的改成正確的?!都t樓夢(mèng)》第四八回:「出個(gè)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二回:「此刻天下的大勢(shì),倘使不把讀書人的路改正了,我就不敢說十年以后的事了?!?/div>
《國語辭典》: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1.公正而剛直的話。《漢書。卷七七。劉輔傳》:「莫敢盡節(jié)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聽,廣德美之風(fēng)也。」《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時(shí)人迫脅,莫敢正言。」
2.職官名。唐有左右拾遺,宋初改為左右正言,主掌規(guī)諫,分別隸屬于門下、中書兩省。
《國語辭典》:正道  拼音:zhèng dào
1.正確的道理?!段倪x。班固。東都賦》:「既聞?wù)?,?qǐng)終身而誦之。」《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備不敢聞教。」
2.正當(dāng)?shù)耐緩??!俄n非子。說疑》:「朋黨比周以事其君,隱正道而行私曲?!挂沧鳌刚贰埂?br />3.正派。如:「他為人正道嗎?」
《國語辭典》:正論(正論)  拼音:zhèng lùn
正確的言論?!稘h書。卷七五。夏侯勝傳》:「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
《國語辭典》:偏向  拼音:piān xiàng
偏袒一方,不公正。元。關(guān)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不爭(zhēng)著你個(gè)陳良佐先登了舉場(chǎng),著人道我將你個(gè)最小的兒偏向。」《紅樓夢(mèng)》第七三回:「大約這些奶子們,一個(gè)個(gè)仗著奶過哥兒姐兒,原比別人有些體面。他們就生事,比別人更可惡,專管調(diào)唆主子,護(hù)短偏向。」
《國語辭典》:真知  拼音:zhēn zhī
真正的知曉?!肚f子。大宗師》:「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鼓铣?。謝靈運(yùn) 辨宗論。答慧驎問:「真知者照寂,故理常為用,用常在理,故永為真知。」
《國語辭典》: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明??岛!吨猩嚼恰返诙郏骸杆l(xiāng)何處是,迷路問誰來?」
2.離開正途。如:「不良少年就像是迷路的羔羊一樣。」
3.生理學(xué)上稱內(nèi)耳一系列相互連接的腔或管。
《漢語大詞典》:至論(至論)
指高超的或正確精辟的理論。《淮南子·精神訓(xùn)》:“藏,修文學(xué),而不知至論之旨,則拊盆叩瓴之徒也?!?漢 徐干 中論·貴言:“或有周乎上哲之至論,通乎大圣之洪業(yè),而好與俗士辨者何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 阮亭 奉為至論, 馮鈍吟 笑為謬談:皆非知詩者。”
《國語辭典》:良心  拼音:liáng xīn
1.人類天生本然的善心。《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于木也?!固啤?追f達(dá)。正義:「良心即善心,善心即仁義之心?!?br />2.能辨別是非善惡的認(rèn)知作用。如:「這個(gè)綁匪終于良心發(fā)現(xiàn),放了人質(zhì)。」《紅樓夢(mèng)》第六五回:「你還是個(gè)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來伏侍。」
《國語辭典》:道光  拼音:dào guāng
清朝宣宗的年號(hào)(西元1821~1850)。即位時(shí)正值鴉片氾濫,道光帝為挽救國家財(cái)政危機(jī),也主張禁煙,多次下詔禁鴉片進(jìn)口,禁止自種自制。之后鴉片戰(zhàn)爭(zhēng)爆發(fā),由于道光帝戰(zhàn)守?zé)o策,清朝戰(zhàn)敗,與英人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及開放五口通商。
《漢語大詞典》:無易(無易)
(1).不要輕易。《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鄭玄 箋:“由,用也。王勿輕用讒人之言。”
(2).正確不可改變。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上:“為虛辭,其無用而勝;實(shí)事,其無易而窮也。人主多無用之辯,而少無易之言,此所以亂也?!?王先慎 集解:“無易者,其道不可易?!?/div>
《國語辭典》:正義(正義)  拼音:zhèng yì
1.公理。《荀子。正名》:「正義而為,謂之行?!?br />2.舊時(shí)指對(duì)經(jīng)史典籍的注釋。如《五經(jīng)正義》、《史記正義》。
《國語辭典》:知方  拼音:zhī fāng
知禮法,明大義?!墩撜Z。先進(jìn)》:「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埂逗鬂h書。卷二八上?;缸T傳》:「天下知方,而獄無怨濫矣。」
《國語辭典》:得法  拼音:dé fǎ
適當(dāng)、合宜。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四。餛飩方》:「公家制餛飩得法,??噘e朋需索?!埂段拿餍∈贰返诙呕兀骸高@樣的事只要辦的得法,上司還說他為交涉好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