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李世民
灌口二郎
伯夷叔齊
其它辭典
樓望(次子 世稱 儒宗 )
樓望 朝代:東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1—100 【介紹】: 東漢陳留雍丘人,字次子。少習《嚴氏春秋》。初仕郡功曹。明帝永平初,為侍中、越騎校尉,入講省內(nèi),累官太常。章帝建初年間為左中郎將。教授不倦,世稱儒宗,諸生著錄者九千余人。
《國語辭典》:李世民  拼音:lǐ shì mín
人名。(西元598~649)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聰明英武,兼通文學。隋末,輔佐高祖起兵,平定四方,代隋而有天下,受封為秦王。即位后,銳意圖治,輕刑薄賦,海內(nèi)升平,世稱為「貞觀之治」。又用李績、秦叔寶等為將,征服吐蕃、突厥,威及域外。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死后廟號太宗。
《國語辭典》:灌口二郎  拼音:guàn kǒu èr láng
神話傳說中的神:(1)秦蜀郡守李冰之子二郎,手持三尖兩刃刀,擒龍于新津縣童子堰,并鎖于伏龍觀石柱下深潭。四川灌縣玉壘山有二王廟祀奉。也稱為「二郎神」。(2)隋朝嘉陽太守斬郡左河內(nèi)惡蛟,后蜀人于水漲見之,立廟灌江口。宋時曾顯靈而受封。也稱為「二郎神」。(3)臨江灌口二郎神楊戩。為玉皇大帝御妹之子,曾斧劈桃山。也稱為「二郎神」。
《國語辭典》:伯夷叔齊(伯夷叔齊)  拼音:bó yí shú qí
殷末孤竹君的二個兒子。伯夷,名元,字公信。叔齊,名智,字公達。相傳其父遺命要立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見《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墩撜Z。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