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詞典 1分類詞匯 10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概 → 槩概”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概觀(概觀)  拼音:gài guān
大略的省察。如:「概觀全局」。
分類:概況概括
《漢語大詞典》:概狀(概狀)
概況。 范文瀾 《中國通史簡編》緒言五:“在這個大段里,階級的概狀是:統(tǒng)治階級方面,起初是宗族土地所有制的貴族領(lǐng)主階級統(tǒng)治著大小國家和采邑,后來興起了家族土地所有制的地主階級?!?/div>
分類:概況緒言
《國語辭典》:一覽(一覽)  拼音:yī lǎn
1.瀏覽一遍?!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吾雖一覽,猶能識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不明矣?!埂缎绿茣?。卷一二五。蘇瑰傳》:「颋字廷碩,弱敏悟,一覽至千言,輒覆誦。」
2.一望而知。唐。杜甫 望岳詩:「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宋。蘇軾 自清平鎮(zhèn)游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子由同作詩:「此臺一覽秦川小,不待傳經(jīng)意已空?!?/div>
《漢語大詞典》:事目
(1).名目;事項。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今府中闕一任,欲以卿補之。事目將定,莫復(fù)為言?!?span id="3x3zpjl" class="book">《新唐書·李嶠傳》:“今所察按,準(zhǔn) 漢 六條而推廣之,則無不包矣,烏在多張事目也?” 明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二七:“上與非上,不可在事目上分?!?清 章學(xué)誠 文史通義·書教上:“夫春秋不能舍《傳》而空存其事目?!?br />(2).摘要;事情的概況。 宋 胡太初 晝簾緒論·聽訟:“令每遇決一事,案牘紛委,憚於徧閲,率令吏摘撮供具,謂之事目。” 宋 馬永卿 《元城語錄》卷中:“ 神宗 謂 金陵 曰:‘前日言章大無謂,司馬某豈有此事?!?金陵 請事目。 神宗 曰:‘置之,讒言不足道也?!?/div>
《國語辭典》:輪廓(輪廓)  拼音:lún kuò
1.構(gòu)成圖形、物體的外緣或主要線條。如:「在朦朧的燈暈下,她臉蛋的輪廓顯得分外柔美?!?br />2.大概、概括。如:「這件車禍的肇因,已逐漸現(xiàn)出輪廓?!?/div>
《國語辭典》:便覽(便覽)  拼音:biàn lǎn
隨身攜帶、便于翻閱的記事小冊子。如:「我得記得翻翻便覽,看看明天有沒有空?!?/div>
《國語辭典》:一覽表(一覽表)  拼音:yī lǎn biǎo
簡明的表式,使人一看就可以明白的。
《國語辭典》:二五八  拼音:èr wǔ bā
1.對事物外行、無力掌握的人。如:「他對這行一竅不通,是個道地的二五八?!?br />2.大略、概況。如:「這件事我只知道個二五八,詳細(xì)情形我也不太清楚。」
《國語辭典》:腦波(腦波)  拼音:nǎo bō
記錄大腦神經(jīng)活動的感應(yīng)電波,可藉以了解腦細(xì)胞之間的電訊傳遞概況。
《國語辭典》:電子雜志(電子雜志)  拼音:diàn zǐ zá zhì
1.專門報導(dǎo)電子業(yè)技術(shù)及概況的雜志。
2.利用電腦程式制作并用網(wǎng)際網(wǎng)路來傳播的雜志。有別于傳統(tǒng)用紙張、油墨表現(xiàn)內(nèi)容,用郵遞來傳遞的雜志。也稱為「網(wǎng)路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