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金廷棟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山陽人,字云樓。同治九年優(yōu)貢生,官浙江平湖知縣。有《曹江孝娥廟志》。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潘鼎琛,字季樓,廬江人,同治時以軍功官至直隸候補道,光緒五年病卒,追贈內閣學士銜。
英煦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英煦(1842年—?),字和卿,號曙樓,又號鶴清,赫舍里氏,滿洲鑲黃旗人。同治十年進士出身,光緒五年任福建副考官,十一年任云南主考官,光緒十三年,任盛京刑部侍郎,十四年任四川學政。工詩文,著有《紅藤館詩》。
宮耀月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宮耀月 (1844年—?),字竹樓,號鏡亭,山西省代州直隸州繁峙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三甲21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著以知縣即用。歷官山東齊東縣知縣。

人物簡介

東甌詞徵
1848-1924,字博卿,號楝園,別署花信樓主人。瑞安人。光緒十六年歲貢。二十三年列名發(fā)起瑞安務農支會,任試驗部長、在上?!掇r學報》發(fā)表《瑞安農事述》、《瑞安土產述》、《溫州茶述》等文。宣統(tǒng)元年任余姚縣學教諭。學識通博,尤擅南北戲曲,曾和著名詞人柳亞子等人組織南社。所著《警黃鐘》、《后南柯》、《芙蓉孽》、《撻秦鞭》、《懸吞猿》、《秋海棠》等劇作盛稱于世。又對現(xiàn)代科學饒有興趣,寫有《電球游》、《空中飛行原理》等。著作除戲曲作品36種外,尚有《瑞安鄉(xiāng)土史譚》、《瑞安鄉(xiāng)土地理教科書》、《瑞安雜事編年錄》、《花信樓詩文稿》、《花信樓詞存》、《過眼錄》及《東甌采風小樂府》等?!稖刂菔兄尽酚袀?。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寶?。?848~1935),字伯潛,號韜庵、陶庵、聽水、桔叟、桔隱,別署聽水老人、滄趣樓主、鐵石道人、聽水齋主人。福建閩縣人。中舉后曾來臺。同治七年(1868)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屢次出任考官。光緒八年(1882)任江西學政,翌年晉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后因中法戰(zhàn)爭失利,遭受牽連,被降五級,里居達廿馀年。光緒廿四年(1893)開始,掌教福州鰲峰書院,積極推動地方教育。宣統(tǒng)元年(1909)奉召入京,擔任禮學館總纂大臣、弼德院顧問大臣。民國元年(1912)溥儀入學,被宣召為授讀,授太傅,盡忠輔育。張勛復辟,推舉為議政大臣。民國廿年(1931)滿州事變,隨帝入滿州,及建國登基,仍隨侍為帝師傅。民國廿四年(1935)捐館,年八十八?! £愂仙圃?,為閩派詩壇領袖之一,其詩多感時懷舊之作。著有《滄趣樓文存》、《滄趣樓詩集》、《滄趣樓聯(lián)語》、《滄趣樓律賦》、《南游草》、《陳文忠公奏議》等,刊有《征秋館藏印》、《征秋館吉金圖錄》〖參考(1)《福建名人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賴子清《臺灣詩醇》,臺北:青木印刷所,1935?!?。(楊永智撰)
維基
陳寶?。?848年10月25日—1935年3月5日),字敬嘉,原字長庵,改字伯潛,號韜庵、陶庵。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福建福州府閩縣螺洲人。溥儀帝師。
李津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津,字海樓,漢軍鑲藍旗人,同進士出身。同治丁卯科舉人,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24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后任廣西昭平縣知縣,戊子科廣西鄉(xiāng)試同考官。

人物簡介

簡介
蔡爾康(1851~1921)字紫紱,別署鑄鐵庵主、樓馨仙史、漲海濱野史、海上蔡子等。生于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后長期定居滬濱。光緒二十年(1894年)接替沈毓桂為《萬國公報》華文主筆,與林樂知合作翻譯了很多的著述,有“幾合美華而為一人”之說。

人物簡介

維基
孫友萼(1854年—1924年),字華樓,山東省沂州府郯城縣馬頭鎮(zhèn)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出生于書香門第,孫錫輅次子,兄長孫友蓮。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舉人,援例為內閣中書兼國史館方略館職。光緒十八年(1892年),登進士。任江蘇桃源縣知縣,歷任邳州、安東、陽湖、元和、金壇、江陰、丹陽、無錫等地地方官。1904年,接替陳鎬任華亭縣知縣一職,1905年由趙夢泰接任。后任江陰縣知縣。期間,與同為山東籍的常熟縣知縣畢培先出面干預蘇州閭門外棗商會館舊址的土地糾紛。辛亥革命后,解職回籍。1914年,郯城水災期間,孫友萼積極救災。后避居濟南,年七十而逝世。
陳鳳樓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陳鳳樓,四川省成都府雙流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二甲41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二年四月,散館,著以知縣即用。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二
徐琪,字花農,仁和人。光緒庚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內閣學士,署兵部侍郎。有《日邊酬唱集》、《粵軺集》。
維基
徐琪,字花農,號俞樓、玉可,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進士出身。光緒六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編修、內閣學士。光緒十七年,任廣東學政,后稽派中書科事務。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趙元安(1856~1927),字文徽,號一山,又號益山、劍樓。清擺接堡枋橋街(今臺北板橋)人。祖籍漳州漳浦,高祖父于乾隆年間來臺從事貿易。父德興公早逝,自少仰給于舅氏,及長追隨宿儒賴宏習詩文。三十歲中秀才,翌年鄉(xiāng)試不中,遂絕意仕途,潛心于岐黃之術,并設帳授學于家。日本領臺后,屢次徵聘,固辭。曾應臺北華利洋行洪禮文之聘,以詩書教其子弟;亦曾前往桃園、基隆設學。明治四十四年(1911)移居臺北,設劍樓書塾,從游弟子頗眾,有王少濤、歐劍窗、駱香林、李石鯨、張我軍、杜仰山、陳潤生、李騰岳等,女弟子有王香禪、洪藐仙、陳飛仙、李晚霞、容荷青等,可謂濟濟多士。大正十年(1921)創(chuàng)「劍樓吟社」,時臺灣詩壇有「劍樓詩派」之稱,可見其影響之大。趙氏詩主性靈,著有《劍樓吟詩稿》,未付梓。茲以李麗川所抄《劍樓先生吟稿》為底本(黃哲永藏),參考李騰岳〈趙一山先生與劍樓吟社〉所收錄詩(簡稱李本)、盛清沂〈趙一山先生劍樓吟稿輯逸〉所收錄詩(簡稱盛本),以及《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東寧擊缽吟前后集》、《瀛海詩集》等報刊合集編校。〖參考李騰岳〈趙一山先生與劍樓吟社〉,《臺北文物》四卷四期,1956年2月1日;盛清沂〈趙一山先生劍樓吟稿輯逸〉,《臺灣風物》十二卷五期,1962年10月30日?!剑◤堺惙易?/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張通典(1859-1915),字伯純,號天放樓主,晚號志學齋老人,湖南湘鄉(xiāng)人。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二
許受衡,字璣樓,龍南人。光緒乙未進士,刑部主事,歷官大理院少卿。
維基
許受衡,字璣樓。江西龍南縣人。進士出身。光緒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登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授官刑部主事,歷任大理寺少卿。工詩,《晚晴簃詩匯》收其詩作二首。

人物簡介

維基
劉廷琛(1867年—1932年6月),字幼云,號潛樓,江西德化(今屬九江)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張勛復辟的主要推手之一。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舉。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簡放山西學政。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劉廷琛隨慈禧太后、光緒帝逃到西安,不久乞假歸省,在廬山山麓筑“介石山房”,于山房內閉門讀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任國史館協(xié)修、功臣館纂修。光緒三十年(1904年),充會試同考官。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任陜西提學使。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授學部右參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授京師大學堂總監(jiān)督、學部副大臣。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設經筵,劉廷琛隨班進講。中華民國成立后,劉廷琛寓居青島。1917年前后,他往來于徐州、南京,曾與張勛密謀復辟。張勛復辟短暫成功后,被任命為議政大臣。復辟失敗,劉廷琛隱居青島。滿洲國成立后,鄭孝胥曾派人迎劉廷琛前往,被劉廷琛拒絕。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劉廷琛在青島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