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四川定遠人,字仰彭,號椿野。萬歷二年進士。授湖廣華容知縣,歷兵科給事中。
維基田大年(1547年—?年),字仰彭,四川重慶府定遠縣人。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進士。曾祖田臣,祖田賜,父田騰,母何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道卿。萬歷十四年進士。官至廣西提學(xué)僉事。有《星歷釋義》。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六字道卿。進士,選庶吉士,改授監(jiān)察御史。在臺嘗劾巨珰張鯨,救廷杖給事中李沂,為時所重。歷官貴州參議。以子貴,贈刑部右侍郎。
維基林祖述(1553年—1633年),字道卿,號槐廷,晚年自稱大椿老人,浙江寧波府鄞縣人,軍籍。丙子鄉(xiāng)試二十一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十二名,登三甲第七名。刑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十月選授河南道御史,十八年河?xùn)|巡鹽,二十年正月會推江西管糧參議未被點用,遂去職。
人物簡介
維基蕭椿,字曙房,江西廬陵人。江西辛卯科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二百四十三名進士,仕至浙江副使。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八四馮椿,字禹門。鶴山人。明神宗萬歷年間人。事見清乾隆《鶴山縣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維基周家椿(1583年—?年),字世慕,號愛日,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四十五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五十五名,第三甲第十九名進士。工部觀政,授浙江寧波府推官,攝府事,又?jǐn)z鄞縣事,因丁母憂回鄉(xiāng),四十四年補紹興府推官,四十六年任本省同考官。有政聲,升吏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因得罪權(quán)貴去職。
人物簡介
維基李之椿(1600年—1651年),字大生,號徂徠,直隸揚州府如皋縣人。明末官員。明天啟元年(1621年)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進士,與王思任、倪元璐、黃道周、王鐸合為“天崇五才子”。授行人,崇禎四年(1631年)升吏部稽勛司主事,歷驗封司、考功司、文選司,因直言見忌,崇禎六年被貶官。歸里筑指樹園閒居。明亡后長期從事抗清活動,順治四年與如皋人趙云、李七等舉兵反清。兵敗被逮捕入獄。順治六年(1649年),大赦出獄,暗中與海上魯王通信。其子李旦被任命為御史。后因家童謝庭蘭告密被捕。李之椿絕食七日死,李旦被斬于西市,同死者有48人。李之椿妻許氏被關(guān)于嘉興玄妙觀,亦絕食亡。
人物簡介
維基張大年(1612年9月28日—1653年),字鶴館,號椿齡,山東萊州府膠州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九年(1636年)中式丙子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七十名舉人,崇禎十六年癸未科會試禮記房,中式第293名,殿試三甲300名,吏部觀政,崇禎十七年(1644年)任松江府華亭縣知縣。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破南京,派土國寶任江南撫軍都御史,傳檄蘇、常一帶。松江府姚士序、上邑知縣彭長宜均掛印離去,唯有張大年舉城投降。后歸鄉(xiāng)。順治十年(1653年),膠州鎮(zhèn)總兵海時行兵變,劫掠膠州,張大年遇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24—1665
【介紹】:
名一作椿。明末清初山西陽城人,字伯珩。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清初任河南原武知縣,官至陜西巡撫。墾荒地九千余頃,疏通鄭、白二渠。因故降官為福建督糧道參議,卒于官。
維基張瑃(1624年—17世紀(jì)),字伯珩,山西澤州陽城縣人,明朝。張瑃自小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舉人,次年(1643年)聯(lián)捷進士,年僅二十歲。明亡仕清,順治初,授原武縣知縣,升任御史,巡按四川,巡鹽淮揚,廉潔自愛,提出引鹽弊處,晉大理寺丞。歷順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工部右侍郎,并以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整頓法紀(jì)、謝絕饋贈,令官員聞風(fēng)畏懼。不久因事降福建督糧道,卒于任內(nèi)。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76—1754
【介紹】:
清江蘇武進人,字農(nóng)先??滴跷迨吣赀M士。授檢討,兼《明史》、《一統(tǒng)志》、國史三館纂修,官至侍講學(xué)士。經(jīng)術(shù)史才,為人所重,尤精史學(xué),能貫串明朝一代史事。有《孟鄰堂集》、《古周易尚書定本》、《詩經(jīng)釋辨》、《春秋類考》、《周禮訂疑》等。卒于乾隆十八年十二月。齊召南為撰墓志銘。
維基楊椿(1675年—1753年),字農(nóng)先,江蘇武進人,明末狀元楊廷鑒孫,中國清朝史學(xué)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93—1771
【介紹】:
清江蘇吳江人,原名大業(yè),字靈胎,晚號洄溪老人。以諸生貢太學(xué),尋棄去。于星經(jīng)、地志、音律等學(xué)造詣均深,而尤精于醫(yī),名重一時。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醫(yī)學(xué)源流論》等。亦喜作道情,用以諷世,有《洄溪道情》。又洞悉東南水利,乾隆二十七年江浙大水,蘇撫開港泄水,所定路線,非入江故道,因大椿力爭,乃得糾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20—1778
【介紹】:
清江蘇婁縣人,字方千。初為無為州學(xué)正,改國子監(jiān)典簿,復(fù)為婺源縣教諭。有《古巢詩》、《知非稿》、《林藪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滿洲正藍旗人,字椿園。乾隆十九年進士。有《西域聞見錄》。
維基七十一,尼瑪查氏,字椿園,故又稱椿園七十一、長白椿園氏等。滿洲正藍旗人。乾隆十二年丁卯科舉人,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進士。乾隆二十六年,授河南武陟縣知縣。乾隆二十八年(1773年)任甘肅鎮(zhèn)迪道(治所在迪化,即今烏魯木齊),居西域十余年。回京后,任職刑部。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后卒。著有《西域聞見錄》,書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以至有“后之談西域者,以此書為據(jù)”之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38—1789
【介紹】:
清江蘇興化人,字幼植,一字子田。乾隆三十四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充《四庫全書》纂修官,累遷御史。早年工詞章,后乃潛心經(jīng)學(xué),尤熟于《爾雅》、《說文》、《廣雅》。有《弁服釋例》、《深衣釋例》、《字林考逸》、《釋繪》、《小學(xué)鉤沉》、《子田詩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三任大椿,字幼植,號子田,興化人。乾隆己丑進士,授禮部主事,歷官御史。有《子田詩集》。
維基任大椿(1738年—1789年),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蘇興化人。清朝官員、學(xué)者。揚州學(xué)派前期代表人物。任陳晉之孫。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八歲能詩,尤長于三《禮》注疏、六書訓(xùn)詁,長大后很得王鳴盛的賞識。 工于詩,詩句“無言便是別時淚,小坐強于去后書”、“放船歸思減,久客別人難”為袁枚所激賞。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大椿中式庚辰恩科第六名舉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式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禮部主事,“惟鍵戶讀書,不肯謁權(quán)貴”。故而浮沉郎署,不入詞館。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載道:有清開國以來,二甲第一名進士,不入詞館者僅三人,任大椿居其一。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擔(dān)任《四庫全書》纂修官,不久歷升員外郎、遷郎中。戴震稱贊“好學(xué)深思如幼植,誠震所想見其人不可得者”。晚年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得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仕途偃蹇。一個月后病卒。家甚貧,其弟售其藏書后得以歸葬。好輯佚,經(jīng)常帶病操勞。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六朱恒慶,字念占,號椿塘,天津人。乾隆乙未進士,官安塞知縣。
人物簡介
維基歐陽士椿,字南岑,貴州天柱人,同進士出身。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科進士第三甲八十六名。著有《恭紀(jì)平定金川詩》、《天極順正皇皇繼治太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