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7分類詞匯 18
共25,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冠笄
掠子
櫛冠
篦櫛
櫛工
過木梳
編笄
篦節(jié)
篦頭師傅
撓頭
《漢語大詞典》:冠笄
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禮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鳳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1).指古代男女成年時分別舉行的冠禮、笄禮。禮記·樂記:“婚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鄭玄 注:“男二十而冠,女許嫁而笄,成人之禮?!?br />(2).指成年男女。 清 陳康祺 《燕下鄉(xiāng)脞錄》卷八:“ 戴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棄市,未及冠笄者,發(fā)邊?!?br />(3).梳頭戴帽,指僧尼還俗。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卷五:“ 后主 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耸撬炱渌昧疃Y佛自懺?!?/div>
《國語辭典》:掠子  拼音:lüè zi
1.古代用木片、竹片或牛角制成的細齒梳子。也稱為「掠頭」。
2.裹發(fā)的頭巾。宋。米芾《畫史》:「其后方有絲絹作掠子,掠起發(fā),頂帽出入,不敢使尊者見。既歸,于門背取下掠子,篦約發(fā)訖,乃敢入。」
《漢語大詞典》:櫛冠(櫛冠)
梳頭戴帽,指梳妝。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
《國語辭典》:篦櫛(篦櫛)  拼音:bì jié
用竹子制成的梳頭、潔發(fā)用具。中間有一梁,兩側(cè)有密齒。也稱為「篦節(jié)」、「篦子」、「編笄」。
《國語辭典》:櫛工(櫛工)  拼音:jié gōng
古時稱為人梳發(fā)的工匠。明。黃瑋〈蓬軒吳記〉:「櫛工楊某,晨詣學為髫生束發(fā)?!埂抖膛陌阁@奇》卷二五:「到得那日,鄭老兒親送兒女過門。只見出來迎接的儐相,就是前日的櫛工徐達。」
《國語辭典》:過木梳(過木梳)  拼音:guò mù shū
本指用木梳梳頭。比喻在戰(zhàn)爭中軍隊所采用的一種手段。將對方根據(jù)地反覆掃蕩,或?qū)Ψ饺藛T嚴加搜捕,如木梳梳頭,不稍遺漏。如:「敵人一進城,就會過木梳,我們不能繼續(xù)躲在這里?!?/div>
《國語辭典》:編笄(編笄)  拼音:biān jī
用竹子制成的梳頭、潔發(fā)用具。中間有一梁,兩側(cè)有密齒。也稱為「篦櫛」。
《國語辭典》:篦節(jié)(篦節(jié))  拼音:bì jié
用竹子制成的梳頭、潔發(fā)用具。中間有一梁,兩側(cè)有密齒。也稱為「篦櫛」。
《國語辭典》:篦頭師傅(篦頭師傅)  拼音:bì tóu shī fù
明代對理發(fā)師傅的稱呼。如在《金瓶梅》第五二回中提到替西門慶梳頭理發(fā)的「篦頭小周兒」。篦頭即梳頭。但除了梳頭外,還兼挖耳朵和按摩。
《國語辭典》:撓頭(撓頭)  拼音:náo tóu
1.用手搔頭。形容事情煩雜,不易解決。如:「這件事真撓頭?!?br />2.比喻發(fā)亂。如:「撓頭獅子似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