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57
詞典
3
分類詞匯
254
共257,分18頁顯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3
4
5
下一頁
詞典
案件
刑事案件
桃色案件
分類詞匯
公事
事件
人命
疑事
決滯
滯獄
重案
逆案
案子
遺案
冤虐
未了公案
《國語辭典》:
案件
拼音:
àn jiàn
凡關(guān)于訴訟的事件,統(tǒng)稱為「案件」?!独蠚堄斡洝返诹兀骸肝蚁胩饸埲倘绱耍囟嘣┩?,何以竟無上控的案件呢?」
分類:
案件
事件
訴訟
違法
《漢語大詞典》:
刑事案件
為追究刑事責(zé)任而由司法機(jī)關(guān)立案處理的案件。在我國,根據(jù)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yù)審,由公安機(jī)關(guān)負(fù)責(zé);批準(zhǔn)逮捕和檢察、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fù)責(zé);審判由人民法院負(fù)責(zé)。
分類:
刑事案件
追究
刑事責(zé)任
司法機(jī)關(guān)
立案
案件
《國語辭典》:
桃色案件
拼音:
táo sè àn jiàn
男女間因不正常的情愛而造成涉及法律,甚至對簿公堂的訴訟案件。
分類:
男女
正常
情愛
造成
涉及
法律
《國語辭典》:
公事
拼音:
gōng shì
1.公家的事務(wù)。《孟子。滕文公上》:「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挂沧鳌腹偈隆?。
2.公文。如:「這件公事請盡快擬辦。」
3.犯人。《水滸傳》第三四回:「我是上司取公事的都監(jiān),有甚么買路錢與你?」也稱為「公事人」。
4.訴訟案件。《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也有幾個大膽的,站在傍邊看縣尹相公怎生斷這公事。」
分類:
公事
朝廷
公文
案件
宿娼
公物
狎妓
事件
文件
公家
罪犯
玩弄
勾當(dāng)
女子
《國語辭典》:
事件
拼音:
shì jiàn
1.事情、事項。宋。
司馬光
論兩浙不宜添置弓手狀
:「臣謹(jǐn)條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維圣恩省察,少加詳擇焉。」程乙本《紅樓夢》第五八回:「將他騰挪出來,協(xié)理榮寧兩處事件?!?br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賞雪》:「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并以金盆盛進(jìn),以供賞玩?!埂抖膛陌阁@奇》卷一一:「這里大郎與文姬父女兩個,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疊?!?br />3.鳥獸類的腸、胃、臟、腑等物。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天曉諸人出市》:「御街鋪店,聞鐘而起,賣早市點心,如煎白腸、羊鵝事件?!挂卜Q為「事件兒」。
分類:
事件
事項
鳥獸
事情
器物
歷史
人體
案件
文案
獸類
內(nèi)臟
部分
社會
會上
上已
已經(jīng)
《國語辭典》:
人命
拼音:
rén mìng
1.人的生命?!逗鬂h書。卷四一。鐘離意傳》:「詔有司,慎人命,緩刑罰?!埂都t樓夢》第三回:「姨表兄薛蟠,倚財仗勢,打死人命,現(xiàn)在應(yīng)天府案下審理?!?br />2.人的壽命。漢。王充《論衡。解除》:「國期有遠(yuǎn)近,人命有短長。」《文選。曹植。送應(yīng)氏詩二首之二》:「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div>
分類:
人命
人的壽命
傷害
壽命
生命
他人
人性
性命
事件
案件
《漢語大詞典》:
疑事
(1).難以辨別的事。
《
禮記·曲禮上
》
:“疑事毋質(zhì),直而勿有?!?span id="ljzy0wf" class="book">《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今臣之胸不足以當(dāng)椹質(zhì),而要不足以待斧鉞,豈敢以疑事嘗試於王哉!”
《
后漢書·范升傳
》
:“疑道不可由,疑事不可行?!?br />(2).指復(fù)雜難斷的案件。
《
史記·酷吏列傳
》
:“奏讞疑事,必豫先為上分別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讞決法廷尉,絜令揚主之明?!?span id="zgwe8om" class="book">《
漢書·路溫舒?zhèn)?/a>》:“稍習(xí)善,求為獄小吏,因?qū)W律令,轉(zhuǎn)為獄史,縣中疑事皆問焉?!?br />(3).猶豫不決的情況。
《
尉繚子·戰(zhàn)威
》
:“令者一眾心也……故上無疑令,則眾不二聽;動無疑事,則眾不二志。”
分類:
猶豫不決
復(fù)雜
辨別
雜難
案件
《漢語大詞典》:
決滯(決滯)
(1).猶去留。 漢 王符
《
潛夫論·潛嘆
》
:“ 堯 參鄉(xiāng)黨以得 舜 , 文王 參己以得 呂尚 ,豈若 殷辛 、 秦政 既得賢人,反決滯於讎,誅殺正直,而進(jìn)任姦臣之黨哉?” 汪繼培 箋:“‘決滯’猶言‘去留’。”
(2).指判決積壓的案件。
《
新唐書·陸贄傳
》
:“視桉籍煩簡以稽聽斷,視囚繫盈虛以稽決滯,視姦盜有無以稽禁御。” 宋
葉適
《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銘》
:“ 鉛山 脩廢決滯,民畏愛過於令,令賴之如己出。”
分類:
去留
判決
積壓
案件
《漢語大詞典》:
滯獄(滯獄)
指因積壓或拖延未予審決的案件。
《
南史·梁始興忠武王憺傳
》
:“ 憺 自以少年始居重任,開導(dǎo)物情,辭訟者皆立待符教,決於俄頃,曹無留事,下無滯獄。” 唐
司空圖
《唐故宣州王公行狀》
:“會 鄂州 鹽鐵使贓狀上,聞有力者持為滯獄,公馳傳即訊,涉旬辨決?!?span id="3jzxfdt" class="book">《
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
》:“帝不欲天下有滯獄,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三十日,小事十日,不須追捕而易決者無過三日。”參見“ 滯訟 ”。
分類:
積壓
拖延
案件
《國語辭典》:
滯訟(滯訟)
拼音:
zhì sòng
積壓的訟案。晉。陸機(jī)〈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郡多滯訟,有經(jīng)三十年不決者?!挂卜Q為「滯獄」。
分類:
積壓
訟案
《漢語大詞典》:
重案
(1).嚴(yán)厲追查。
《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
》
:“ 騭 上疏曰:‘伏聞諸典校擿抉細(xì)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誣,輒欲陷人以成威福?!?br />(2).指重大的案件。
分類:
嚴(yán)厲
重大
追查
案件
《漢語大詞典》:
逆案
(1).指叛逆的案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
:“只因有逆案兩人,乃禮部主事 周鑣 、按察副使 雷縯祚 , 馬 阮 挾仇,必欲置之死地?!?清
梁章鉅
《
浪跡三談·古田逆案
》
:“少時熟聞里中故老談 古田縣 逆案,其事在 康熙 之末,當(dāng)時尚能舉其里居姓氏,今則忘之矣?!?br />(2).特指 明 末 魏忠賢 閹黨案。 明 天啟 年間宦官 魏忠賢 專權(quán),政治極端腐敗,屢興大獄,殺戮東林黨人。 天啟 七年(1627年) 思宗 即位,責(zé)令 魏忠賢 自殺。 崇禎 二年(1629年)又發(fā)布詔書,定逆案,將黨附 魏忠賢 諸人,分為六等;重者處死,輕者終身不用。 南明 弘光 時, 馬士英 、 阮大鋮 當(dāng)國,重翻此案,并打擊東林黨人以事報復(fù)。
分類:
叛逆
案件
天啟
宦官
《國語辭典》:
案子
拼音:
àn zi
1.粗大的桌子,多設(shè)于鋪肆中。唐。
鄭光業(yè)
紀(jì)中表試案
詩:「新糊案子,其白如銀。」
2.有關(guān)訴訟的事件、案件?!独蠚堄斡洝返谝蝗兀骸冈捳f老殘復(fù)行坐下,等黃人瑞吃幾口煙,好把這驚天動地的案子說給他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八回:「又問你一共犯過多少案子了?」
分類:
案子
案件
桌子
來代
長木
木板
《漢語大詞典》:
遺案(遺案)
指遺留下來尚未了結(jié)的案件。
《人民日報》
1985.3.10:“徹底否定‘文革’,認(rèn)真落實政策, 平谷縣 在整黨中解決‘文革’遺案一千二百余件?!?/div>
分類:
遺留
留下
尚未
未了
了結(jié)
案件
《漢語大詞典》:
冤虐
指冤屈或當(dāng)事人受到殘害的案件。
《后漢書·和帝紀(jì)》
:“百僚師尹勉修厥職,刺史、二千石詳刑辟,理冤虐,恤鰥寡,矜孤弱,思惟致災(zāi)興蝗之咎?!?/div>
分類:
冤屈
當(dāng)事人
殘害
案件
《國語辭典》:
未了公案
拼音:
wèi liǎo gōng àn
未能解決的事件。如:「這是一件未了公案,恐怕還要有一段時間,才能解決。」
分類:
尚未
解決
案件
或有
爭議
糾紛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