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報瓊瑤
報瓊瑰
桃李投
投桃李
贈桃李
報瓊玉
木瓜報珍投
木李投君
瓊琚報木瓜
無物報投瓜
瑤瓊重
報木瓜投
報瓊
報無瑤瓊
木李先瓊玖
木桃報汝
瓊玖先木李
投木桃報瓊瑤
相關(guān)人物衛(wèi)武公
《毛詩正義》卷三之三〈國風·衛(wèi)風·木瓜〉~4~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jīng)·大雅·抑》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span>
例句
貧薄詩家無好物,反投桃李報瓊琚。
木瓜誠有報,玉楮論無實。
欲買雙瓊瑤,慚無一木瓜。
能迂騶馭尋蝸舍,不惜瑤華報木桃。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十〈阮籍〉~500~
〈詠懷詩八十二首〉其十四:「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懸車在西南,羲和將欲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為咸池暉,濛汜受其榮。豈知窮達士,一死不再生。視彼桃李花,誰能久熒熒。君子在何許,嘆息未合并。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span>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十〈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505~
〈詠懷詩八十二首〉其二十一:「儔物終始殊,修短各異方?,槴\生高山,芝英耀朱堂。熒熒桃李花,成蹊將夭傷。焉敢希千術(shù),三春表微光。自非凌風樹,憔悴烏有常?!?/span>
典故桃李無言
桃李不言
桃李徑
無言桃李
桃蹊李徑
成蹊桃李
桃李言
滿蹊桃李
桃李無情
李下蹊
能言桃李
將軍桃李
李無言
芳菲不為言
桃李無蹊
李徑成蹊
李蹊
門下成蹊
蹊為李廣
桃李多言
桃陰舊蹊
無語成蹊
相關(guān)人物李廣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78~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徑也。以喻廣雖不能出辭,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簡釋
成蹊:喻指花事繁盛。唐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jié)影矜艷陽?!?/p>
例句
愿莫隨桃李,芳菲不為言。
有恨開蘭室,無言對李蹊。
成蹊謝李徑,衛(wèi)足感葵陰。
桃李不須令更種,早知門下舊成蹊。
誰復(fù)爭桃李,含芳自不言。
獨有成蹊處,秾華發(fā)井傍。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自是桃李樹,何畏不成蹊。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艷陽人。
桃蹊李徑年雖故,梔子紅椒艷復(fù)殊。
嶷嶷瑚璉器,陰陰桃李蹊。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君家自是成蹊處,況有庭花作主人。
曷若東園桃與李,果成無語自垂陰。
芳室芝蘭茂,春蹊桃李開。
春來欲問林園主,桃李無言鳥自啼。
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jié)影矜艷陽。
別有妖妍勝桃李,攀來折去亦成蹊。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何須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露桃秾李自成溪,流水終天不向西。
數(shù)奇何以托,桃李自無言。
典故故園桃李待君花發(fā)
桃柳
相關(guān)人物韓愈
《唐語林校證》卷六〈補遺〉~585~
韓退之有二妾,一曰絳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湊,至壽陽驛,絕句云:「風光欲動別長安,春半邊城特地寒,不見園花兼巷柳,馬頭惟有月團團?!股w有所屬也。柳枝后踰垣遁去,家人追獲。及鎮(zhèn)州初歸,詩曰:「別來楊柳街頭樹,擺弄春風只欲飛。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放待郎歸?!棺允菍櫧{桃矣。
典故河陽花
種桃李
滿城花
花滿縣
河陽令
滿縣花
河陽滿縣花
桃李河陽
潘令花
潘縣花
花成縣
潘岳縣
潘令在河陽
潘令河陽
種花滿縣
花封賢令尹
花明潘子縣
潘令縣中花
桃李一城春色
栽花潘令
栽花潘岳
花情似河陽
花映河陽
要花滿縣
相關(guān)人物潘岳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
潘岳為河陽令,種桃李花,人號曰:河陽一縣花。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春賦〉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并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shù)尺游絲即橫路?!?/span>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周文》卷九〈枯樹賦〉
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nèi)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茨献釉疲救~落。長年悲,斯之謂矣。乃為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移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簡釋
河陽一縣花:用作詠花之詞,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唐李商隱《縣中惱飲席》:“若無江氏五色筆,爭奈河陽一縣花?!?/p>
例句
花縣到時銅墨貴,葉舟行處水云和。
花縣到時銅墨貴,葉舟行處水云和。
到縣馀花在,過門五柳閑。
花縣彈琴暇,樵風載酒時。
潘郎愛說是詩家,枉占河陽一縣花。
都門不見河陽樹,輦道唯聞建業(yè)鐘。
花明潘子縣,柳暗陶公門。
洛陽梨花落如霰,河陽桃葉生復(fù)齊。
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
河陽富奇藻,彭澤縱名杯。
平陽花塢,河陽花縣。
潘令在河陽,無人死芳色。
南川粳稻花侵縣,西嶺云霞色滿堂。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wèi)玠車。
河陽縣里雖無數(shù),濯錦江邊未滿園。
令尹關(guān)中仙史會,河陽縣里玉人閑。
別路經(jīng)花縣,還鄉(xiāng)入錦城。
花情縱似河陽好,客心倍傷邊候早。
潁陽春色似河陽,一望繁花一縣香。
潘縣花添發(fā),梅家鶴暫來。
蘋鹿未能移海曲,縣花尋已落河陽。
欒公社在憐鄉(xiāng)樹,潘令花繁賀版輿。
欲待主人林上月,還思潘岳縣中花。
河陽傳麗藻,清韻入歌謠。
不獨豐祥先有應(yīng),更宜花縣對潘郎。
江上柳營回鼓角,河陽花府望神仙。
典故桃李樹
滿城桃李
桃李陰
桃李成陰
樹桃李
滿門桃李
桃李陰成
滿庭桃李
桃李滿公門
樹李
相關(guān)人物陽虎
參考典故栽桃李
《韓詩外傳》卷七~306~
魏文侯之時,子質(zhì)仕而獲罪焉,去而北游,謂簡主曰:「從今已后,吾不復(fù)樹德于人矣。」簡主曰:「何以也?」質(zhì)曰:「吾所樹堂上之士半,吾所樹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樹邊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惡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邊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樹德于人也?!购喼髟唬骸膏?!子之言過矣。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后種也。」詩曰:「無將大車,惟塵冥冥?!?/span>
《資治通鑒》卷二百七〈唐紀二十三·則天順圣皇后下·久視元年〉~655~
太后嘗問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誰可者?」仁杰曰:「未審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為將相?!谷式軐υ唬骸肝膶W缊藉,則蘇味道、李嶠固其選矣。必欲取卓犖奇才,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固筮碇疄槁逯菟抉R。數(shù)日,又問仁杰,對曰:「前薦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遷矣?!箤υ唬骸赋妓]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乃遷秋官侍郎;久之,卒用為相。仁杰又嘗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監(jiān)察御史曲阿桓彥范、太州刺史敬暉等數(shù)十人,率為名臣?;蛑^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仁杰曰:「薦賢為國,非為私也?!?/span>
漢·劉向《說苑》卷六《復(fù)恩》
陽虎得罪于衛(wèi),北見簡子曰:「自今以來,不復(fù)樹人矣。」簡子曰:「何哉?」陽虎對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樹者過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過半矣;邊境之士,臣所立者亦過半矣。今夫堂上之人,親郤臣于君;朝廷之吏,親危臣于眾;邊境之士,親劫臣于兵?!购喿釉唬骸肝ㄙt者為能報恩,不肖者不能。夫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樹者,蒺藜也,自今以來,擇人而樹,毋已樹而擇之。」
簡釋
桃李:喻學生、弟子。唐李白《贈崔侍御》:“扶搖應(yīng)借力,桃李愿成蔭?!?/p>
例句
不栽桃李樹,何日得成陰。
翳君樹桃李,歲晚托深期。
托陰當樹李,忘憂當樹萱。
《太平御覽》卷六百三十二〈治道部十三·薦舉下〉~2962~2~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第二十章:「魏文侯之時,子質(zhì)仕而獲罪焉,去而北游,謂簡主曰:『吾所樹朝廷之大夫半所樹,邊境之人亦半,今堂之士惡我于明,君朝廷大夫中我于法,邊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復(fù)樹德于人?!缓喼髟唬骸亨妫∽友赃^矣。春樹桃李,夏得蔭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得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之所樹,非其人耳?!弧?/span>
《毛詩正義》卷一之五〈國風·召南·采葛〉~66~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于諸侯,車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zhí)婦道以成肅雍之德也。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雍,王姬之車。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例句
酒是芳菲節(jié),人當桃李年。
洛陽佳麗本神仙,冰雪顏容桃李年。
日耽瑤池樂,豈傷桃李時。
典故栽桃李
相關(guān)人物簡主
參考典故樹桃李
《韓詩外傳》卷七~306~
魏文侯之時,子質(zhì)仕而獲罪焉,去而北游,謂簡主曰:「從今已后,吾不復(fù)樹德于人矣?!购喼髟唬骸负我砸玻俊官|(zhì)曰:「吾所樹堂上之士半,吾所樹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樹邊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惡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邊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樹德于人也?!购喼髟唬骸膏?!子之言過矣。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后種也。」詩曰:「無將大車,惟塵冥冥?!?/span>
例句
海內(nèi)栽桃李,天涯荷稻粱。
方因舊桃李,猶冀載飛鳴。
昔年桃李已滋榮,今日蘭蓀又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