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1詞典 7分類詞匯 104
《國語辭典》:法律  拼音:fǎ lǜ
泛指適用于所有人的規(guī)范?!稜栄?。釋詁》:「法,常也」,指規(guī)范整齊及治罪處罰之作用;《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有一體適用之意義?,F(xiàn)指國家機(jī)關(guān)依一定的程序制定,使人民遵循的規(guī)范。《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戰(zhàn)具不修,軍無法律。」今泛指法令與法規(guī)。
《國語辭典》:抬頭(抬頭)  拼音:tái tóu
1.舉起頭來。如:「抬頭挺胸」?!冻蹩膛陌阁@奇》卷七:「抬頭看時(shí),上面有個(gè)大匾額,乃是六個(gè)大金字。」《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抬頭,先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甚好?!?br />2.傳統(tǒng)書寫表示禮貌的格式。遇值得尊敬的對象,有關(guān)其稱謂、身體、行為等詞原行空一格再寫,稱為「挪抬」,或換行頂格再寫,稱為「平抬」。《孽?;ā返谝痪呕兀骸钢灰婇缴险磉?,拖出一幅長箋,滿紙都是些抬頭,那抬頭卻奇怪,不是閣下臺端,也非長者左右,一疊連三全是『妄人』兩字?!?br />3.支票、統(tǒng)一發(fā)票上指來往戶頭的戶名。
《漢語大詞典》:無體(無體)
(1).謂行禮中沒有一定的動(dòng)作儀式。《禮記·孔子閑居》:“ 孔子 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孔穎達(dá) 疏:“非有升降揖讓之禮,故為無體之禮也?!?br />(2).沒有形體。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義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訓(xùn)》:“其動(dòng)無形,其靜無體?!?高誘 注:“無形無體,道之容也。” 漢 嚴(yán)遵 道德指歸論·道生:“道之為物……指之無體,象之無容。” 唐 張說 《陳州龍興寺碑》:“觀夫廣大無相者,虛空也,四輪依之而??;精微無體者,佛性也,萬法因之以生?!?br />(3).沒有一定的體式或格式。《舊唐書·音樂志三》:“六變有成,三登無體?!?/div>
《國語辭典》:詩格(詩格)  拼音:shī gé
1.作詩的法則。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文章》:「詩格既無此例,又乖制作本意?!?br />2.詩的風(fēng)格。宋。蘇軾 次韻滕元發(fā)、許仲涂、秦少游詩:「二公詩格老彌新,醉后狂吟許野人。」
3.書名。唐詩人賈島著,一卷。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傳統(tǒng)法中指法律條令。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五。孝行》:「復(fù)讎禮所許,殺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義不顧命。國家設(shè)法,焉得容此。殺人成復(fù)讎之志,赦之虧格律之道?!埂杜f五代史。卷三七。唐書。明宗本紀(jì)三》:「自兵興以來,法制不一,諸道州縣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請以舊制曉諭,改而正之?!?br />2.詩、詞、曲、賦的平仄、音韻、字?jǐn)?shù)、句數(shù)等形式和規(guī)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于貫穿古今,覶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于李焉?!顾巍TS顗《彥周詩話》:「有五句成篇者,盡古今詩之格律,足以資詳博,不可不知也?!?br />3.個(gè)人生活行為在主觀上所遵循法度和規(guī)則。唐。竇冀懷末上人草書歌〉:「狂僧揮翰狂且逸,獨(dú)任天機(jī)摧格律。」
《國語辭典》:定本  拼音:dìng běn
1.基本原則。
2.已校正審定的書籍?!段簳>戆怂?。儒林傳。孫惠蔚傳》:「臣今依前丞臣盧昶所撰甲乙新錄,欲裨殘補(bǔ)闕,損并有無,校練句讀,以為定本,次第均寫,永為常式?!?br />3.唐太宗得王羲之所書蘭亭真跡,刻于學(xué)士院。后因亂輾轉(zhuǎn)移置,曾置于定州,故稱為「定本」。宋。俞松《蘭亭續(xù)考》卷一:「蘭亭敘,世閒本極多,惟定本者最佳?!?/div>
《漢語大詞典》:定武石刻
即 定武 《蘭亭》。亦兼指其拓本。 宋 高文虎 《〈蘭亭博議〉序》:“又有舊藏 定武 石刻,亦設(shè)諸幾席?!痹敗?定武蘭亭 ”。
分類:拓本
《國語辭典》:窠臼  拼音:kē jiù
比喻陳舊、一成不變的規(guī)格模式。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二七篇之一二:「此正是順之從來一個(gè)窠臼,何故至今出脫不得!」也作「臼窠」。
《漢語大詞典》:成式
(1).舊有的法規(guī)。書·畢命:“子孫訓(xùn)其成式惟乂?!?孔 傳:“言后世子孫順公之成法惟以治?!?唐 白居易 《除裴武太府卿制》:“以遵成式,無使改易,謹(jǐn)而守之,斯為稱職?!?br />(2).一定的格式。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其裝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識標(biāo)題,具有成式。” 清 馮桂芬 《覆莊衛(wèi)生書》:“惟碑版之作,前賢成式俱在,身處后代,不宜偭規(guī)矩而改錯(cuò),故金石不妨言例,而他文不可言義法。”
《國語辭典》:程式  拼音:chéng shì
1.訂立一定的準(zhǔn)式以為法則?!豆茏?。明法》:「法者,天下之程式也?!?br />2.格式。如:「公文程式」。
3.指示電腦依特定步驟運(yùn)作并產(chǎn)生結(jié)果的一組指令。
《國語辭典》:公啟(公啟)  拼音:gōng qǐ
1.公開的書信。《清史稿。卷四一九。岑毓英列傳》:「尚書趙光疏呈滇紳公啟,言毓英所向有功,特詔嘉勉,下總督勞崇光據(jù)實(shí)保奏。」
2.眾人具名的書信?!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回:「各錢莊也聯(lián)名寫了一張公啟,把鐘雷溪從前在上海如何開土棧,如何通往來,如何設(shè)騙局,如何倒帳捲逃,并將兩年多的往來帳目抄了一張清單,一齊開了個(gè)白摺子?!?/div>
《漢語大詞典》:句律
句子的格式和規(guī)律。 宋 葉適 《翁誠之墓志銘》:“詩尤得句律,讀之者如在廟朝聽《韶濩》之音,金石之聲,非山澤之癯所能為也?!?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二:“時(shí)公年始冠耳,而所有如此,其肯與 江西 諸子終身爭句律哉!”
《國語辭典》:曲譜(曲譜)  拼音:qǔ pǔ
1.傳統(tǒng)學(xué)者以記錄曲牌體式、句法格律等,以示作詞的書。如太和正音譜稱為「曲譜」;而以紀(jì)錄宮調(diào),工尺板眼以示唱法的書則稱為「宮譜」。
2.戲曲、音樂等的樂譜。
3.書名。清康熙時(shí)王弈清等奉敕撰,十四卷,每曲各詳其音律,并加考訂。
《國語辭典》:總數(shù)(總數(shù))  拼音:zǒng shù
統(tǒng)括合計(jì)的數(shù)目。如:「人口總數(shù)」、「金額總數(shù)」。
《漢語大詞典》:常體(常體)
(1).猶通例。荀子·榮辱:“樂易者常壽長,憂險(xiǎn)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span id="byldadf" class="book">《后漢書·鄧張徐張胡傳論》:“懷祿以圖存者,仕子之恒情;審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體?!?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食貨志》:“輸京之時(shí),聽其即納,不得雜合,違失常體?!?br />(2).固定的格式。南史·張邵傳:“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br />(3).平素的風(fēng)格。 唐 殷璠 河岳英靈集卷中 崔顥 詩評語:“ 顥 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jié)忽變常體,風(fēng)骨凜然,一窺塞垣,説盡戎旅。”
《漢語大詞典》:度程
格式,標(biāo)準(zhǔn)。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 鄭玄 注:“度,謂制大小也;程,謂器所容也?!?孔穎達(dá) 疏:“按度程者,謂於按此器舊來制度大小及容受程限多少?!?宋 曾鞏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弊在簡陋,不中度程?!?金 王若虛 《送呂鵬舉赴試序》:“斂而節(jié)之,無乏作者之氣象;肆而馳之,無失有司之度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