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枕套  拼音:zhěn tào
套在枕頭外的套子。也稱為「枕頭套」、「枕頭套子」。
《漢語大詞典》:枕石嗽流
見“ 枕石漱流 ”。
《國語辭典》:枕石漱流  拼音:zhèn shí shù liú
以山石為枕,以溪流漱口。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孫子荊年少時(shí)欲隱,語王武子『當(dāng)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形容高潔之士的隱居生活。漢。曹操 秋胡行二首之一:「道深有可得,名山歷觀。遨游八極,枕石漱流?!姑鳌j懖伞睹髦橛洝返诙顺觯骸府?dāng)時(shí)離亂之際,多少富貴的,死于兵革之中。爭如老夫枕石漱流,快活山中度日?!挂沧鳌刚砹魇埂甘髡硎?、「漱石枕流」。
《國語辭典》:枕石漱流  拼音:zhèn shí shù liú
以山石為枕,以溪流漱口。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孫子荊年少時(shí)欲隱,語王武子『當(dāng)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形容高潔之士的隱居生活。漢。曹操 秋胡行二首之一:「道深有可得,名山歷觀。遨游八極,枕石漱流?!姑?。陸采《明珠記》第二八出:「當(dāng)時(shí)離亂之際,多少富貴的,死于兵革之中。爭如老夫枕石漱流,快活山中度日。」也作「枕流漱石」「漱流枕石」、「漱石枕流」。
《漢語大詞典》:枕石寢繩(枕石寢繩)
見“ 枕方寢繩 ”。
《漢語大詞典》:枕方寢繩(枕方寢繩)
枕方石,睡繩床。《淮南子·覽冥訓(xùn)》:“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 高誘 注:“方,榘四寸也。寢繩,直身而臥也?!?楊樹達(dá) 證聞:“寢繩謂織繩為牀,人寢其上。 高 説非。”文子·精神作“枕石寢繩”。
《駢字類編》:枕硯(枕硯)
吳地志:洞庭山記曰:洞庭有二穴,東南入洞,幽邃莫測。昔闔閭使龍威丈人尋洞,秉燭畫夜而行,繼七十日,不窮而返。啟王曰:初入洞口狹隘,傴僂而入,約數(shù)里,忽遇一石室,可高二丈,常垂津液,內(nèi)有石床枕硯,石幾上有素書三卷,持回上于闔閭,不識,乃請孔子辨之??鬃釉唬捍讼挠碇畷⑸裣芍?,言大道也。
《漢語大詞典》:枕中編(枕中編)
指枕中《鴻寶》。 明 張居正 《贈(zèng)貞庵王孫》詩之一:“白晝果能生羽翼, 淮南 何羨枕中編?!眳⒁姟?枕中鴻寳 ”。 清 任安上 《與吳拜經(jīng)書》:“《敘事解疑》一帙,珍之五十一年矣,以為枕中《鴻寳》,足佐千秋秘籍?!?/div>
《國語辭典》:枕中鴻寶(枕中鴻寶)  拼音:zhěn zhōng hóng bǎo
漢代淮南王劉安秘藏鴻寶與苑秘書二書于枕中,是書專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shù),及鄒衍重道延命之方,世人莫可見。見《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后借指珍貴秘藏不肯輕易示人的書籍。
《漢語大詞典》:枕中丹
謂珍秘的丹方。《冷眼觀》第二四回:“若是文思遲鈍的人,也不用念什么《文昌寳籙》,服什么 孔圣 枕中丹?!眳⒁姟?枕中鴻寳 ”。
《國語辭典》:枕中鴻寶(枕中鴻寶)  拼音:zhěn zhōng hóng bǎo
漢代淮南王劉安秘藏鴻寶與苑秘書二書于枕中,是書專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shù),及鄒衍重道延命之方,世人莫可見。見《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后借指珍貴秘藏不肯輕易示人的書籍。
《國語辭典》:枕冷衾寒  拼音:zhěn lěng qīn hán
形容獨(dú)眠時(shí)的寂寞孤獨(dú)。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我敢一上青山便化身,從今后枕冷衾寒,索自溫存?!姑?。朱鼎《玉鏡臺記》第二二出:「看金鈿花褪,玉鏡塵滿,重門長自掩,盼薄情人遠(yuǎn),薄情人遠(yuǎn),閃得奴枕冷衾寒,影只形單?!?/div>
分類:孤寂凄涼
《駢字類編》:枕鏡(枕鏡)
國史補(bǔ)見鈿釵下。
《漢語大詞典》:枕經(jīng)籍書(枕經(jīng)籍書)
枕著經(jīng),墊著書。形容酷嗜讀書,以書為伴。文選·班固〈答賓戲〉:“徒藥枕經(jīng)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蔕,下無所根?!?呂向 注:“枕經(jīng)典而臥,鋪詩書而居也?!?/div>
《分類字錦》:枕江臂淮
玉海:揚(yáng)州,枕江臂淮。
分類:州郡
《分類字錦》:枕間得藥(枕間得藥)
南史劉靈哲傳:所生母嘗病,靈哲躬自祈禱,夢見黃衣老公與藥曰:可取此食之,疾立可愈。靈哲驚覺,于枕間得之,如言而疾愈。藥似竹根,于齋前種,葉似??茈。
分類:
《漢語大詞典》:枕籍經(jīng)史(枕籍經(jīng)史)
枕著經(jīng)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清 張?zhí)﹣?江西詩社宗派圖錄:“ 李彭 家貧績學(xué),枕籍經(jīng)史,詩文能兼諸家之長?!?/div>
《漢語大詞典》:枕格
臥于搒床上。指受酷刑。格,古時(shí)一種酷刑的刑具。《淮南子·覽冥訓(xùn)》:“人羸車弊,泥涂至膝,相攜於道,奮首於路,身枕格而死?!?高誘 注:“格,搒牀也,言收民役賦不畢者,搒之於格上,不得下,枕格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