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6詞典 8分類詞匯 78
《漢語大詞典》:頭箍(頭箍)
一種婦女束發(fā)用具。《醒世姻緣傳》第九回:“這是一包子戴不著的首飾--兩副鐲子合兩頂珍珠頭箍,合這雙金排環(huán)?!?/div>
《漢語大詞典》:纈子髻(纈子髻)
晉 代婦女以花繒束發(fā)名纈子髻。太平御覽卷三七三引 晉 干寶 搜神記:“ 元康 中,婦人結(jié)髮者既成,以繒急束其環(huán),名曰纈子髻。”
《漢語大詞典》:鬃角
束發(fā)為髻。云笈七籤卷一○三:“泊舟江濱,忽有鬃角布衣少年衝暴雨而來,衣履不濕?!?/div>
分類:束發(fā)
《國語辭典》:笄禮(笄禮)  拼音:jī lǐ
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行束發(fā)插簪的儀式稱為「笄禮」。從此以后視為成年,可以婚嫁。
《國語辭典》:箍兒(箍兒)  拼音:gū ér
婦女戴在頭上束發(fā)的圈子?!督鹌棵贰返谝灰换兀骸府?dāng)下西門慶打了雪娥,走到前邊,窩盤住了金蓮,袖中取出今日廟上買的四兩珠子遞與他,穿箍兒戴?!?/div>
《漢語大詞典》:笄導(dǎo)(笄導(dǎo))
即簪導(dǎo)。一種首飾。用以束發(fā)。隋書·禮儀志七:“案《禮圖》,有結(jié)纓而無笄導(dǎo)?!?span id="t0xlobw" class="book">《隋書·禮儀志七》:“承武弁者,施以笄導(dǎo),謂之平巾?!?span id="wlrzm0q" class="book">《北史·藝術(shù)傳下·何稠》:“ 魏 晉 已來,皮弁有纓而無笄導(dǎo)。 稠 曰:‘此古田獵服也,今服以入朝,宜變其制?!售褪┫笱吏?dǎo),自 稠 始也?!?/div>
《漢語大詞典》:不闌帶(不闌帶)
織有花紋的帶子。南方少數(shù)民族婦女慣用以束發(fā)。 宋 朱輔 《蠻溪叢笑》:“蠻女以織帶束髮,狀如經(jīng)帶。不闌者,斑也,蓋反切語,俗謂團(tuán)為突鸞,孔為窟籠,即此意名不闌帶?!?/div>
《漢語大詞典》:東髽(東髽)
謂奔喪在東廂房以麻束發(fā)。禮記·奔喪:“婦人奔喪,升自東階,殯東西面坐,哭盡哀,東髽即位?!?鄭玄 注:“東髽,髽於東序。”
《漢語大詞典》:樵頭(樵頭)
指樵夫用以束發(fā)的頭巾。也泛指粗布頭巾。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越王 、 范蠡 趨入石室, 越王 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guān)之襦?!?明 梁辰魚 《浣紗記·養(yǎng)馬》:“脫軒冕而著樵頭,去冠裳而服犢鼻?!?/div>
《漢語大詞典》:設(shè)纚(設(shè)纚)
用帛為行冠禮的人束發(fā)。儀禮·士冠禮:“贊者坐櫛設(shè)纚?!?鄭玄 注:“設(shè),施也?!?span id="9jdk4mw" class="book">《隋書·禮儀志四》:“贊冠者又坐櫛,設(shè)纚?!?/div>
《漢語大詞典》:設(shè)笄(設(shè)笄)
謂用簪子束發(fā)。古代成年之禮。儀禮·士冠禮:“賓揖之,即筵坐櫛,設(shè)笄,賓盥正,纚如初?!?賈公彥 疏:“凡諸設(shè)笄有二種,一是紒內(nèi)安髮之笄;一是皮弁爵弁及六冕固冠之笄?!?/div>
《漢語大詞典》:束紒
束發(fā)為髻。泛指青少年時(shí)候。 清 惲敬 《孫九成墓志銘》:“ 子才 久寓 白門 ,君生長其地,垂髫束紒即以詩名,不能不為 子才 所鑒識?!?/div>
《漢語大詞典》:鬈笄
女子的鬢髻和束發(fā)用的簪子。泛指女子容儀。
《漢語大詞典》:鬈心
謂束發(fā)成頂心髻。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玉枕蘭亭:“按 文待詔 謂 賈氏 刻有二石,字畫大小皆同。其一有‘秋壑珍玩’印章, 右軍 作立象而鬈心;其一坐而執(zhí)卷,左有 賈似道 小印,即今 福州 本也?!?/div>
分類:束發(fā)
《漢語大詞典》:幓頭(幓頭)
束發(fā)巾。儀禮·喪禮“布總箭笄髽,衰三年” 漢 鄭玄 注:“髽,露紒也,猶男子之括髮。斬衰括髮以麻,則髽亦用麻。以麻者自項(xiàng)而前交於額,上卻繞紒如著幓頭焉?!?span id="5x63h3b" class="book">《東觀漢記·周黨傳》:“ 建武 中徵, 黨 著短布單衣穀皮幓頭待見?!?/div>
分類: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