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同叔,號杏溪。少能誦經(jīng)史百家,從唐仲友學(xué),仲友稱為“益友”。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學(xué)校郊廟、律歷軍制之類,皆研究根穴,訂其訛謬,每事各為一圖,號曰《群書百考》。家居不仕,又不屑治生產(chǎn),晚益貧。太守孟猷捐俸以倡,諸好義者為買田筑室于東陽之泉村。為詩閑遠(yuǎn)古淡。有《禹貢說斷》。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林某,字杏村,平陽(今屬浙江)人(《宋詩拾遺》卷二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供,字居敬,號杏所,瑞安(今屬浙江)人。民國《平陽縣志》卷九五列其詩于謝翱、汪元量之前。姑從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常州人,一作鳳翔扶風(fēng)人,字得之,號杏林,又號翠元子。以醫(yī)藥濟(jì)人,不受謝,惟令植一杏樹,久遂成林,因號“杏林”。相傳遇張紫陽得金丹之道,道成,作《還元篇》。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石泰(?——一一五八),字得之,號杏林,一號翠元子,常州(治今江蘇常州)人。遇張紫陽(伯端),得修煉金丹之道,作《還源篇》行于世。紹興二十八年八月卒,傳說享年一百三十七(疑是道家誇張,今不取其說)。見《羅浮志》卷四,《宋詩紀(jì)事補(bǔ)遺》卷九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徽州績溪人,字以南,號杏山。宋景定中,魁江東漕試,授承節(jié)郎、江東司制干官。宋亡,謝昌言薦于元世祖,被召至京師,不受官。后教授鄉(xiāng)郡。有《北游集》、《云間集》。
全宋詩
汪夢斗,字以南,號杏山,績溪(今屬安徽)人。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魁江東漕試,授江東制置司干官。度宗咸淳間為史館編校,以事棄官歸。宋亡,元世祖特召赴京,于至正十六年(一二七九)成行,時(shí)年近五十,卒不受官放還?!?a target='_blank'>北游集》即為此行往返途中所作詩詞集。后從事講學(xué)以終。事見本集自序,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傳?!⊥魤舳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北游集》為底本,校以明隆慶三年汪廷佐刊《北游詩集》(簡稱明刊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二六一
汪夢斗,字以南,號杏山,徽州績溪(今安徽績溪)人,晫孫。嘗學(xué)于徽州紫陽書院,景定二年魁江東漕試,調(diào)江東司干官。咸淳間為史館編校,與葉李等上書論賈似道不臣誤國,忤旨,斥歸。元至元十六年,以尚書謝昌言薦,召入京,不赴,遂授徽州路學(xué)教授。著有《北游集》(存)。見《新安文獻(xiàn)志·先賢事略》上,《宋史翼》卷三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7—1329 【介紹】: 元徽州歙縣人,字潛夫,號杏庭。由平江路儒學(xué)錄遷紹興路儒學(xué)正,調(diào)衢州路儒學(xué)教授,擢處州路遂昌縣主簿,以休寧縣尹致仕。有《杏庭摘稿》、《爾雅翼音釋》等。
欽定四庫全書·杏庭摘槁·提要
杏庭摘槁》一卷,元洪焱祖撰。焱祖字潛夫,歙縣人。是集前有《危素序》,稱為徽州路休寧縣尹致仕。而敘其仕履乃曰年二十六為平江路儒學(xué)錄,浮梁州長薌書院山長,紹興路儒學(xué)正,調(diào)衢州路儒學(xué)教授,擢處州路遂昌縣主簿。天歷元年年六十二致其仕。不及其嘗為縣尹??肌端五バ颉罚Q其自儒官起家,四轉(zhuǎn)而為遂昌主簿,遂以休寧縣尹致其仕。蓋是時(shí)猶沿宋例,致仕者率進(jìn)一官使歸,實(shí)未嘗任其職也。焱祖嘗作《羅愿爾雅翼音釋》,至今附愿書以行。又有《續(xù)新安志》十卷,亦繼愿《新安志》而作。蓋亦博洽之士。是集為其子浦江尉在所編。所居有銀杏樹,大百圍。焱祖嘗以“杏庭”自號,因以名集。其詩以古近體分列,然五言律下注曰“長律附”,不從高柄稱排律。七言律下注曰“拗律附”,亦宋人之舊名。蓋猶當(dāng)日原本,未遭明人竄亂者也。其詩雖純沿宋調(diào),而尚有石湖、劍南風(fēng)格,抗衡于虞、楊、范、揭諸家則不足,以視宋季江湖末派則蟬蛻于泥滓之中矣。
杏庭摘槁·原序
《杏庭居士集》,故徽州路休寧縣尹致仕洪先生所著詩文也。先生諱焱祖,字潛夫,年廿有六。為平江路儒學(xué)錄,浮梁州長薌書院山長。紹興路儒學(xué)正,調(diào)衢州路儒學(xué)教授,擢處州路遂昌縣主簿。天歷元年,年六十有二致其事去。明年,卒于家。此先生之履歷也。其為學(xué)官,興修學(xué)舍,其佐邑富民不敢蹐門,土豪強(qiáng)買民田不收稅,壹為正之。甲或驅(qū)乙瀕死,反自剺其面以誣乙,冀脫其罪,先生卒坐甲。訟由是息,囹圄為空。浦城偽鈔誣遂昌富者十有六家,尉卒持公櫝至,先生立遣之。南有大溪遇霖雨不可涉,乃捐廩祿為之倡作長橋。夏旱禱于龍湫輒雨,此先生之為政也。初,先生謁宋尚書方公逢辰于建德,方公大奇之。其后客杭,師事建德。守方公回建德,與先生同郡。先生之生父程公,建德同舍生也??托艔膶W(xué)校,授四明戴公表元游,至若高郵龔君繡、吳興姚君式、南城李君淦,皆東南名士,則又與之同僚,此先生之師友也。由是觀之,先生終始可得知矣。先生既沒,其子在述其行。以先生踐履純篤為政,清慎邅回半生,位不充其才為痛。余則解之曰:前史所載丞相、御史大夫、大將軍,名姓相望,其穹官峻爵,焜耀一世,論其所可傳則蔑如也。先生之文,根極理要,而憂深思遠(yuǎn),超然游意于語言文字之表。彼丞相、御史大夫、大將軍,雖尊顯,寧有是哉。然則,為在者可以無憾矣。先生所著別有《續(xù)新安志》十卷,《爾雅翼音注》三十二卷,已刻于徽學(xué)。其所居有銀杏大百圍,故以為號,因名其集云。在以門蔭為征官,今調(diào)浦江尉,將去京師,屬余序其篇端,乃為之書。 至正九年七月己亥應(yīng)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危素序
杏庭摘槁·序
濂昔受學(xué)于河?xùn)|公,獲見新安洪先生詩十馀篇,心甚樂之。竊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遠(yuǎn)在數(shù)百里外,常愧弗能一見先生,以窺夫大全。及河?xùn)|公歿,先生之子存心來為浦江尉,濂始得悉。受而伏讀之,不覺嘆曰:嗚呼!是豈非詩哉!夫詩未易言也。商周之時(shí),三頌二雅,泊夫十五國風(fēng)之作,既經(jīng)孔子所刪,列為一經(jīng),固將與天地相為終始。若秦漢以來,至于近代,其間雕肝琢腎,以自馳騁于一世者,不為不多。果能傳之千萬載而弗泯,幾何人哉?縱傳矣,求其無愧于孔子之刪定者,又幾何人哉?蓋必有超絕之識,充以包羅宇宙之象,濟(jì)以俊偉光明無所不通之學(xué),然后始能與于斯。不然,則流連光景之辭爾,尚得謂之詩矣乎?新安為江東一大郡,自舊多文學(xué)之士,及吏部朱公兄弟以詩倡于建炎、紹興間,而作者益盛。流風(fēng)遺韻,直至于今不衰。先生之生雖后,朱公百馀年嘗及接鄉(xiāng)之。諸老故聞見甚多,而講索甚精,其發(fā)之于詩,和而不怨,平而不激,嚴(yán)而不刻,雅而不凡,庶幾忠厚惻怛,有三百篇之遺意者。嗚呼!是豈非詩哉!濂頗觀今人之所謁詩矣,其上焉者,傲睨八極,呼噏風(fēng)雷,專以意氣奔放自豪。其次也,造為艱深之辭,如醉夢人亂言,使人三四讀,終不能通其意。又其次也,傅粉施朱,類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風(fēng)之前,冀長安少年為之一顧。詩之至此,亦可哀矣。求其如先生之作尚可多得耶?濂方將謄置東明山中,與二三子共學(xué)焉,而存心以四方之士多愿觀之,俾濂摘其古今詩若干首,鍥梓以傳先生之詩,誠不宜無傳。故濂特舉詩之未易言,而先生絕出于今人者,序之于首簡。惜乎,河?xùn)|公墓木已拱,無從質(zhì)其說之然否也。先生諱焱祖,字潛夫,自儒官起家,四轉(zhuǎn)而為遂昌主簿,遂以休寧縣尹致其事。其善政可稱述,而不系于詩者不書。 至正十五年春三月十五日金華后學(xué)宋濂序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杏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莆田人,字用晦,號杏翁,又號杏林布衣。工詩,精醫(yī)術(shù)。有《杏林肘后方》、《傷寒書》、《脈理精微》。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精于幼科,尤善治痘疹。成化十六年徙居羅田縣,醫(yī)術(shù)大行,名著當(dāng)時(shí)。子萬筐,孫萬全,皆為名醫(y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2 【介紹】: 明山東濮州人,字宗器。弘治九年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正德時(shí)歷官通政司參議。以忤劉瑾,謫江西饒州通判。瑾誅,復(fù)舊職,歷副都御史,經(jīng)略邊關(guān),建鎮(zhèn)邊、長峪二城。官至戶部尚書。
維基
李瓚(1460年—1532年),字宗器,號杏岡,錦衣衛(wèi)籍山東濮州人,治《詩經(jīng)》。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二甲第二名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升通政司參議。以忤劉瑾,降饒州府通判,正德四年十月升江西按察司僉事。瑾誅,升大理寺少卿。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保定。十三年(1518年)二月擢通政使,掌鴻臚寺事,十四年六月再以左副都御史經(jīng)略東西邊關(guān)。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差回候缺,補(bǔ)河南巡撫副都御史,未任,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升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理河南山東直隸河道。三年九月改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六年三月進(jìn)戶部尚書,仍理倉場事。嘉靖九年(1530年)五月致仕,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卒,諭祭營葬,賜太子太保。
《分類字錦》:雙燕來時(shí)(雙燕來時(shí))
鄭谷 杏花詩 不學(xué)梅欺雪,輕紅照碧池。小桃新謝后,雙燕恰來時(shí)。
分類:
《分類字錦》:融霞暈雪(融霞暈雪)
元好問 紀(jì)子正杏園宴集詩 融霞暈雪一傾倒,非煙非霧非卿云。
分類:
《分類字錦》:蕊杏含春(蕊杏含春)
薛能 許州題德星亭詩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鳥啼。
分類:
《分類字錦》:絳唇深注(絳唇深注)
元好問 杏花詩 桃李前頭一樹春,絳唇深注蠟猶新。
分類:
《分類字錦》:麗色迎人(麗色迎人)
柳貫 寒食日始見杏花詩 浮暉滿樹豈饒春,麗色迎人太矜寵。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