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李強(qiáng)

相關(guān)人物
嚴(yán)君平
 
李強(qiáng)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序》
「杜陵李彊素善雄,久之為益州牧,喜謂雄曰:『吾真得嚴(yán)君平矣?!恍墼唬骸壕齻涠Y以待之,彼人可見而不可得詘也?!粡櫺囊詾椴蝗?。及至蜀,致禮與相見,卒不敢言以為從事?!?/span>

例句

處士同楊鄭,邦君謝李疆。 崔善為 答王無功冬夜載酒鄉(xiāng)館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李蔡


《史記》卷一百一十一〈衛(wèi)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2943~
將軍李蔡,成紀(jì)人也。事孝文帝、景帝、武帝。以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有功,封為樂安侯。已為丞相,坐法死。

例句

翩翩新結(jié)束,去逐李輕車。 劉長卿 送南特進(jìn)赴歸行營

曾逐李輕車,西征出太蒙。 岑參 北庭貽宗學(xué)士道別

誰能更使李輕車,收取涼州入漢家。 張籍 隴頭行

和戎非用武,不學(xué)李輕車。 李嘉祐 送崔夷甫員外和蕃

駿馬事輕車,軍行萬里沙。 李益 送客歸振武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yīng)將性命逐輕車。 李頎 古從軍行

還聞田司馬,更逐李輕車。 王維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

文武輕車少,腥膻左衽衰。 竇牟 送劉公達(dá)判官赴天德軍幕

膽大欲期姜伯約,功多不讓李輕車。 韓翃 送劉將軍

典故
指樹日
 
李樹周柱史
 
指樹曰

相關(guān)人物
老子


《神仙傳》卷一〈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蛟?,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span>

例句

歲歲相傳指樹日,翩翩來伴慶云翔。 張說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三首

李樹影籠周柱史,昴星光照漢酂侯。 徐夤 府主仆射王摶生日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秦始皇

參考典故
憶黃犬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從荀卿學(xué)帝王之術(shù)?!埂钢燎?,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以得說,……秦王拜斯為客卿?!埂付拍辏共⑻煜?,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李斯喟然而嘆曰:『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擢至此。當(dāng)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二世二年七月,其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span>

例句

傅說版筑臣,李斯鷹犬人。歘起匡社稷,寧復(fù)長艱辛。 李白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陸機(jī)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李白 行路難三首之三

李斯未相秦,且逐東門兔。 李白 贈溧陽宋少府陟

先生相隨去,商嶺采紫芝。君看秦獄中,戮辱者李斯。 白居易 答四皓廟

典故
李斯溷鼠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簡釋

李斯溷鼠:喻指人熱衷名利。唐李咸用《物情》:“李斯涵鼠心應(yīng)動,莊叟泥龜意已堅?!?/p>


例句

李斯溷鼠心應(yīng)動,莊叟泥龜意已堅。 李咸用 物情

長笑李斯稱溷鼠,每多莊叟喻犧牛。 薛逢 驚秋

典故
李斯忌韓非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韓非


《史記》卷六十三《韓非列傳》
「韓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磺匾蚣惫ロn。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磺赝跻詾槿唬吕糁畏?。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span>

例句

勾踐豈能容范蠡,李斯何暇救韓非。 孟遲 寄浙右舊幕僚

典故
李巡

相關(guān)人物
李巡


《后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呂強(qiáng)〉~2533~
時宦者濟(jì)陰丁肅、下邳徐衍、南陽郭耽、汝陽李巡、北海趙祐等五人稱為清忠,皆在里巷,不爭威權(quán)。巡以為諸博士試甲乙科,爭弟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臺漆書經(jīng)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jīng)文于石,于是詔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后五經(jīng)一定,爭者用息。趙祐博學(xué)多覽,著作校書,諸儒稱之。
典故
李恂清約

相關(guān)人物
李恂


《后漢書》卷五十一《李恂傳》
「李恂字叔英,安定臨涇人也。……辟司徒桓虞府。后拜侍御史,持節(jié)使幽州,宣布恩澤,慰撫北狄,所過皆圖寫山川、屯田、聚落百馀卷,悉封奏上,肅宗嘉之。拜兗州刺史。以清約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遷張掖太守,有威重名。時大將軍竇憲將兵屯武威,天下州郡遠(yuǎn)近莫不修禮遺,恂奉公不阿,為憲所奏免?!?/span>

例句

田豫儉素,李恂清約。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李夫人
 
李延年


《漢書》卷九十三《佞幸傳·李延年傳》
「李延年,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刑,給事狗監(jiān)中。女弟得幸于上,號李夫人,列外戚傳。延年善歌,為新變聲。是時上方興天地諸祠,欲造樂,令司馬相如等作詩頌。延年輒承意弦歌所造詩,為之新聲曲。而李夫人產(chǎn)昌邑王,延年繇是貴為協(xié)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綬,而與上臥起?!?/span>

例句

若逢漢武帝,還是李延年。 梁锽 戲贈歌者

延年女弟雙鳳入,羅敷使君千騎歸。 駱賓王 帝京篇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李膺


《后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傳·李膺傳》
「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也?!龠w漁陽太守。尋轉(zhuǎn)蜀郡太守,……徵為度遼將軍?!曊襁h(yuǎn)域。延熹二年徵,再遷河南尹?!埂冈龠w,復(fù)拜司?校尉?!埂甘菚r朝庭日亂,綱紀(jì)頹陀,膺獨持風(fēng)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及遭黨事,當(dāng)考實膺等。案經(jīng)三府,太尉陳蕃卻之。曰:『今所考案,皆海內(nèi)人譽(yù),憂國忠公之臣。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黃門北寺獄。膺等頗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懼,請帝以天時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歸鄉(xiāng)里,居陽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穢朝廷?!埂戈愞瑸樘担c大將軍竇武共秉朝政,連謀誅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為長樂少府。及陳、竇之?dāng)?,膺等?fù)廢?!埂负髲垉€事起,收捕鉤黨,鄉(xiāng)人謂膺曰:『可去矣?!粚υ唬骸菏虏晦o難,罪不逃刑,臣之節(jié)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乃詣詔獄??妓?。」

例句

又豈復(fù)憂朝廷苦弛慢,中官轉(zhuǎn)縱橫,李膺勾黨即罹患,竇武忠謀又未行。 吳融 風(fēng)雨吟

李膺門客為閑客,梅福官銜改舊銜。 周樸 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

坐登徐孺榻,頻接李膺杯。 孟浩然 荊門上張丞相

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 李白 陪從祖濟(jì)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之二

何時一杯酒,更與李膺同。 李白 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此意無人識,明朝見李膺。 杜牧 行次白沙館先寄上河南王侍郎

已忝歸曹植,何知對李膺。 杜甫 贈特進(jìn)汝陽王二十韻

此意無人識,明朝見李膺。 許渾 行次白沙館先寄上河南王侍御

典故
李營邱
 
李營丘

相關(guān)人物
李成


《澠水燕談錄》卷七〈書畫〉~90~
營丘李成字咸熙,磊落不羈,喜酒善琴,好為歌詩,尤妙畫山水。周樞密使王樸與之友善,為召至京,將以處士薦之,會樸卒。乾德中,陳守、大司農(nóng)衛(wèi)融,以鄉(xiāng)里之舊延之郡齋,日恣飲,竟死于酒。子覺,仕至國子博士、直史館。贈成為光祿寺丞,葬于浚儀之魏陵,宋翰長白為之志。成畫平遠(yuǎn)寒林,前人所未嘗為,氣韻蕭灑,煙林清曠,筆勢穎脫,墨法精絕,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畫家百世師也。雖昔王維、李思訓(xùn)之徒,亦不可同日而語。其后,燕貴、翟院深、許道寧輩,或僅得一體,語全則遠(yuǎn)矣??及姿鞒芍荆瑒t成未嘗仕,而歐陽文忠公以為成仕至尚書郎。按白與成同時人,又與成子覺并列史館,其所紀(jì)宜不妄,不知文忠公何以據(jù)也,正當(dāng)以志為定。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十四〈子部二十四·藝術(shù)類存目·書畫·山水訣一卷〉~2372~
《山水訣一卷》,舊本題唐李成撰。案宋史李覺傳載。李成字咸熙,本京兆長安人。唐末徙家青州。工畫山水。周樞密王樸,將薦其能。會樸卒,郁郁不得志。乾德中司農(nóng)卿衛(wèi)衛(wèi)融知陳州召之,成因挈族而往。劉道醇宋朝名畫評,又載其開寶中舉進(jìn)士,集于春官。邵博聞見后錄,亦稱國初營邱李成畫山水。然則成為宋人,題唐者誤矣。是書宋志及晁陳書目,皆不著錄。宋人諸家畫錄,亦不言成有是書。殆后人依托其文,與王氏畫苑所載嘉定中李澄叟山水訣,大同小異。大抵庸俗畫工,有是口訣,輾轉(zhuǎn)相傳,互有損益,隨意偽題古人耳。
典故
李元禮
 
元禮

相關(guān)人物
李膺


《后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李膺〉~29~
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也。祖父脩,安帝時為太尉。父益,趙國相。膺性簡亢,無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陳寔為師友。……延熹二年徵,再遷河南尹。時宛陵大姓羊元群罷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軒有奇巧,乃載之以歸。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賂宦豎,膺反坐輸作左校?!菚r朝庭日亂,綱紀(jì)頹陀,膺獨持風(fēng)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及遭黨事,當(dāng)考實膺等。案經(jīng)三府,太尉陳蕃卻之。曰:「今所考案,皆海內(nèi)人譽(yù),憂國忠公之臣。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黃門北寺獄。膺等頗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懼,請帝以天時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歸鄉(xiāng)里,居陽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穢朝廷。
典故
李元貞松蔭夢


《錄鬼簿》
著錄有紀(jì)君祥所作雜劇《松蔭夢》,題目正名為《李元貞正果碧云庵,陳文圖誤道松蔭夢》曹楝亭本《錄鬼簿》作《李元貞松蔭記》
典故
明月幾時有
 
停杯一問
 
李謫仙問姮娥

相關(guān)人物
姮娥
 
李白


《全唐詩》卷一百七十九〈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典故
力士脫靴

相關(guān)人物
李白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高力士


《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列傳中·李白〉~5762~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簡釋

力士脫靴:指狂傲不羈、蔑視權(quán)貴。唐貫休《古意》:“一朝力士脫靴后,玉上青蠅生一個?!?/p>

《漢語大詞典》:李輕車(李輕車)
指 李廣 從弟 李蔡 。因其勇武善戰(zhàn),曾為輕車將軍,故稱。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始隨 張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后逐 李輕車 ,追虜窮寒垣?!焙笠嘁悦婪Q戍邊大將。 唐 劉長卿 《送南特進(jìn)赴歸行營》詩:“翩翩新結(jié)束,去逐 李輕車 ?!?金 元好問 《望歸吟》:“誰與南州問消息,幾時重拜 李輕車 ?” 清 吳偉業(yè) 《送友人從軍閩中》詩之二:“平生不識 李輕車 ,被詔揮鞭白鼻騧?!?/div>
《國語辭典》:輕車(輕車)  拼音:qīng jū
1.一種古代的戰(zhàn)車?!蹲髠?。哀公二十七年》:「將為輕車千乘,以厭齊師之門?!固?。李頎〈古從軍行〉:「聞道玉門猶被遮,應(yīng)將性命逐輕車?!?br />2.輕便的車子?!痘茨献?。原道》:「雖有輕車良馬,勁策利鍛,不能與之爭先?!?/div>
《國語辭典》:李斯  拼音:lǐ sī
人名。(?~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人。從荀子學(xué)帝王之術(shù),后受秦始皇重用,入秦為相。主張廢封建,定郡縣,行禁書令,統(tǒng)一文字,變籀文為小篆。并曾與趙高、胡母敬等,整理當(dāng)時通行的秦文,寫成《倉頡篇》七章。后為趙高所害,腰斬于咸陽市。
《國語辭典》:延年  拼音:yán nián
延長壽命?!冻o。屈原。天問》:「延年不死,壽何所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修身煉性,吐故納新,筑坎離以延年,煮鉛汞以濟(jì)物?!?/div>
《國語辭典》:李延年  拼音:lǐ yán nián
人名。生卒年不詳。中山(今河北省定縣)人。西漢樂官。初于宮中任狗監(jiān),曾受腐刑。其妹李夫人受武帝寵愛,兄弟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延年善歌舞,具音樂才能,任協(xié)律都尉,善于創(chuàng)造新聲。曾作〈郊祀歌〉、〈新聲二十八解〉等樂曲。
《國語辭典》:李膺  拼音:lǐ yīng
人名。(西元110~169)字元禮,東漢潁川襄城(今河南?。┤??;傅蹠r,為司隸校尉,當(dāng)時太學(xué)生譽(yù)稱為「天下??钤Y」。凡為他所接納者,稱為「登龍門」。反對宦官專權(quán),曾殺張朔,宦官畏懼。靈帝時,與竇武、陳蕃謀誅宦官,事敗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