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2,分459頁顯示
上一頁 65 66 67 68 69 71 72 73 74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敬彝李正封(字 中護(hù) 行第 二十八 )李納( 隴西郡王 )李載義(字 方谷 )李道古李同捷李士昉李播(字 子烈 行第 十九 )李景讓(字 后己、后巳 酒泉縣男 孝 )李祐(字 慶之 )李賀(字 長吉 世稱 賀鬼、牛鬼少年 )李馀李師稷李潘(字 藻夫 )李元本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ねw郡(今河北趙縣)。憲宗元和末蘇州刺史李應(yīng)之子。文宗大和元年(827)官福建團(tuán)練判官。卜宅洛陽毓財坊。官至郎中。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一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a target='_blank'>淳熙三山志》卷八錄其詩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京兆人,字中護(hù)。憲宗元和二年進(jìn)士,次年復(fù)登制科。七年,官監(jiān)察御史。十二年,以司勛員外郎兼侍御史,為彰義軍節(jié)度判官,從裴度征淮西。后歷司勛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工詩。其牡丹詩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盛傳都下,推為首出。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字中護(hù),排行二十八??ね]西(今甘肅臨洮)。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jìn)士第,翌年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十二年以司勛員外郎從宰相裴度出征淮西。后歷司勛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生平事跡散見《舊唐書》之《憲宗紀(jì)》下、《裴度傳》等。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一六對李正封事有辨正。正封詩名頗高。大和中文宗賞牡丹,謂程修己曰:“今京邑人傳牡丹詩,誰為首出?”對曰:“中書舍人李正封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唐詩紀(jì)事》卷四〇)與韓愈偃城聯(lián)句,清朱彝尊以為“鋪張宏麗,煉句亦精巧,才力自是有余?!?《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一〇引)《全唐詩》錄其詩5首?!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1首,斷句4。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787—約820
【介紹】:
唐高麗人,李正己子。少為奉禮郎,代宗時擢殿中丞兼侍御史,正己署為淄、青二州刺史。又為曹、濮、徐、兗、沂、海留后。正己死,秘不發(fā)喪,統(tǒng)父兵為亂。復(fù)與李希烈、朱滔、王武俊、田悅合謀皆反,自稱齊王。興元初歸順。詔加檢校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隴西郡王。卒贈太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88—837
【介紹】:
唐人。字方谷。性矜蕩,好與豪杰游。為幽州將。敬宗時殺爾朱融之子延嗣。朝命使為盧龍節(jié)度使。功加司空,進(jìn)階金紫。文宗詔同平章事。晚年驕恣,大和五年,為郡將楊克誠所逐,入朝。卒贈太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宗室后裔。初登進(jìn)士第,遷司馬員外郎。常以酒肴棋博游公卿門。歷利、隨、唐、睦四州刺史,鄂、岳、沔、蘄、安、黃團(tuán)練觀察使。憲宗元和十一年,代柳公綽鎮(zhèn)安州,公綽家財多為所奪。十三年,入為宗正卿。薦山人柳泌為帝采長生藥。后宦官陳弘志等殺帝,托言服泌金丹而終。穆宗立,斥為循州司馬,終以服丹藥嘔血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29
【介紹】:
唐人。李全略子。父喪,擅領(lǐng)留后事,重賂鄰藩,求領(lǐng)父節(jié),朝廷經(jīng)年不問。文宗立,詔授兗海節(jié)度使等,拒命不受。后兵敗伏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憲宗元和時人。李果奴孫。敬宗時為待詔。筆跡類其祖,寫貌極妙,在翰林集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789—?
【介紹】:
唐趙郡人,字子烈。憲宗元和中,登進(jìn)士第。文宗大和中,官大理評事。歷金部員外郎。開成中,以郎中分司東都,出為蘄州刺史,后復(fù)入為比部郎中。武宗會昌三年,出守杭州。能詩,為劉禹錫、白居易所稱。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字子烈,排行十九,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憲宗元和中登進(jìn)士第,累官至大理評事、金部員外郎。文宗開成三年(838),自郎中出守蘄州,白居易、劉禹錫均有詩送之。入朝為比部郎中。武宗會昌五年(845),復(fù)出為杭州刺史。與杜牧交厚。播早年即以詩名,白居易稱其“動筆詩傳鮑謝風(fēng)”(《寄李蘄州》)。守蘄州時,有舉子攜詩卷投謁,閱之,即播未第時所行卷。生平事跡散見《唐詩紀(jì)事》卷四七、《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六、《登科記考》卷二七及白居易、杜牧等人詩文?!?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bǔ)斷句2。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太原文水人,字后己。李憕孫。敬宗寶歷初,遷右拾遺?;茨瞎?jié)度使王播獻(xiàn)錢十萬求領(lǐng)鹽鐵,景讓極論不可。歷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商、華、虢三州刺史,封酒泉縣男。宣宗大中中,進(jìn)御史大夫,拜西川節(jié)度使,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事母孝。性好獎掖寒士。卒年七十二,謚孝。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89?—860?
字后己,太原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憲宗元和中進(jìn)士及第,釋褐授校書郎。敬宗初為右拾遺。時王播進(jìn)錢求領(lǐng)鹽鐵,景讓亟論不可,遂知名。累遷商州刺史。文宗開成二年(837)入為中書舍人,后出為華、虢二州刺史,再入為禮部侍郎、知貢舉。武宗會昌中,歷右散騎常侍、浙西觀察使。宣宗時,入為尚書左丞,累官吏部尚書、御史大夫。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大中十三年(859)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72歲卒,謚曰孝。景讓有大志,正色立朝,言無避忌,為史家所稱。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全唐詩》存詩1首、斷句1聯(lián)。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景讓字后巳。贈太尉憕孫。寶歷初為右拾遺。沈傅師觀察江西。表以自副。歷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商華虢三州剌史。自右散騎常侍出為浙西觀察使。入為尚書左丞。拜天平節(jié)度使。徙山南東道。封酒泉縣男。大中中進(jìn)御史大夫。拜西川節(jié)度使。病丐致仕。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卒年七十二。贈太子太保。謚曰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29
【介紹】:
唐人,字慶之。驍勇善戰(zhàn)。初事吳元濟(jì),后得李愬厚遇。治兵有法,以功授神武將軍,遷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綏銀宥節(jié)度使。終右龍武統(tǒng)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90—816
【介紹】:
唐宗室后裔。字長吉。父名晉肅,避父諱不應(yīng)進(jìn)士。七歲能辭章,為韓愈、皇甫湜所重。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途中得佳句,即書投囊中,及暮歸,整理成篇。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當(dāng)時無能效者。作樂府詞數(shù)十篇,皆合之弦管,無不諷誦。為協(xié)律郎。卒年二十七。有《昌谷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90—816
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ね]西成紀(jì),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稱李昌谷。父晉肅,大歷間邊上從事,貞元時陜縣令。賀體貌細(xì)瘦,巨鼻,通眉,長指爪,少年時有“拿云”心志。憲宗元和年間,往來于洛陽、長安間,應(yīng)試求仕。曾以歌詩謁韓愈,愈勸賀舉進(jìn)士,與賀爭名者以賀舉進(jìn)士犯父諱為由,加以毀阻,愈為作《諱辯》,終竟不第(一說竟不就試)。在京任奉禮郎(兩《唐書》誤為協(xié)律郎),三年(808)以病辭官。旋往潞州依張徹。元和十一年病卒。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年譜有朱自清《李賀年譜》、錢仲聯(lián)《李賀年譜會箋》。李賀早慧,7歲能辭章,貞元末即以樂府歌詩與前輩李益齊名,稱“二李”。仕途失意,乃以全力為詩。常偕詩友出游,有小奚奴相隨,背一古破錦囊,得句即書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其母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dāng)嘔出心乃已爾!”今存詩4卷、外集1卷,計242首。多感時傷逝之作,哀嘆盛年易衰,悲慨零落不遇?;蚣那樘靽?,或幻念鬼境。各類詩作,以古體歌行為多,無七言律詩。要在盡脫窠臼,務(wù)求新奇。以“奇才”(韋莊語)、“鬼才”(宋祁、錢易語)、“鬼仙之詞”(嚴(yán)羽語)著稱于中唐詩壇,稱“李長吉體”。后人評價賀詩,褒貶不一。杜牧稱其詩為“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李賀集序》)。吳闿生云:“昌谷詩,上繼杜韓,下開玉溪,雄深俊偉,包有萬變。其規(guī)模意度,卓然為一大家,非唐之它家所能及。”(《李長吉詩集跋》)持貶義者,則謂賀詩“過于劌鉥,無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讀之,有山節(jié)藻棁而無梁棟?!?李東陽《麓堂詩話》)“怪麗不典”(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一)。李賀詩注本甚多,以清人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最為通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卷。
唐詩匯評李賀(790-816),字長吉,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人,居于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唐宗室鄭王裔孫。少有詩名。元和初,游江南。后至東都,以詩謁韓愈,大得賞譽(yù)。五年,舉河南府鄉(xiāng)貢進(jìn)士,然以父諱晉肅,不得應(yīng)進(jìn)士舉。為奉禮郎,郁郁不得志,以病辭歸。往潞州訪張徹,返昌谷,卒。賀長于樂府,想象豐富奇特,色彩瑰麗,句鍛字煉,慘淡經(jīng)營,后人目為“長吉體”。又多寫神仙鬼魅題材,好用“死”、“老”、“冷”等字面,人謂“鬼才”。曾自編歌詩為四卷。今有《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或名《李賀歌詩編》)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統(tǒng)詩五卷。
作品評論
杜牧《李賀集序》賀、唐皇諸孫,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云煙綿聯(lián),不足為其態(tài)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fēng)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陊殿,梗莽邱壟,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澜栽唬菏官R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
因話錄進(jìn)士李為作《淚賦》,及輕、薄、暗、小四賦。李賀作樂府,多屬意花草蜂蝶之間,二子竟不遠(yuǎn)大。文字之作,可以定相命之優(yōu)劣矣。
《舊唐書?李賀傳》(賀)手筆敏捷,尤長于歌篇,其文思體勢,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當(dāng)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仿佛者。其樂府詞數(shù)十篇,至于云韶樂工,無不諷誦。
麈史慶歷間,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之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逼溻挪槐M記也。
歲寒堂詩話賀詩乃李白樂府中出,瑰奇詭怪則似之,秀逸天拔則不及也。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韻。元、白、張籍以意為主,而失于少文;賀以詞為主,而失于少理。各得其一偏。
珊瑚鉤詩話篇章以平夷恬淡為上,怪險蹶趨為下。如李長吉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謂施諸廊廟則駭矣。
郡齋讀書志賀詞尚奇詭,為詩未始先立題,所得皆驚邁,遠(yuǎn)去筆墨畦徑,當(dāng)時尤能效者。
能改齋漫錄引劉次莊語:李賀則摘裂險絕,務(wù)為難及,曾無一點(diǎn)塵嬰之。
《朱子全書?論詩》李賀詩怪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又曰:賀詩巧。
《臞翁詩評》李長吉如武帝食露盤,無補(bǔ)多欲。
對床夜語或問放翁曰:“李賀樂府極今古之工,巨眼或未許之,何也?”翁云:“賀詞如百家錦衲,五色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求其補(bǔ)于用,無有也。杜牧之謂‘稍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豈亦惜其詞勝!若《金銅仙人辭漢》一歌,亦杰作也。然以賀視溫庭筠輩,則不侔矣。”
后村詩話長吉歌行,新意險語,自有蒼生以來所無。
滄浪詩話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
劉辰翁《評李長吉詩》舊看長吉詩,固喜其才,亦厭其澀。落筆細(xì)讀,方知作者用心,料他人觀不到此也,是千年長吉猶無知己也。以杜牧之鄭重,為敘直取二三歌詩,將無道長吉者矣。謂其理不及《騷》,未也,亦未必知《騷》也;《騷》之荒忽則過之矣,更欲仆《騷》,亦非也。千年長吉,余甫知之耳!詩之難讀如此,而作者嘗嘔心,何也?樊川反復(fù)稱道,形容非不極至,獨(dú)惜理不及《騷》,不知賀所長正在理外。如惠施“堅白”,特以不近人情,而聽者惑焉,是為辯。若眼前語、眾人意,則不待長吉能之。此長吉所以自成一家歟!
趙宦光《彈雅》或問陸放翁曰:“李賀樂府極古今之工,具眼或未許之,何也?”放翁曰:“賀詞如百家錦衲,五色眩曜,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求其補(bǔ)于用,無有也?!庇柚^賀詩妙在興,其次在韻逸。若但舉其五色眩曜,是以兒童才藻目之,豈直無補(bǔ)已乎?
麓堂詩話李長吉詩,字字句句欲傳世,顧過于劌鉥,無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讀之,有山節(jié)藻棁而無梁棟,知其非大道也。
《唐詩品》長吉陳詩藻繢,根本六代而流調(diào)宛轉(zhuǎn),蓋出于古樂府,亦中唐之變聲也。蓋其天才奇曠,不受束縛,馳思高玄,莫可駕御,故往往超出畦徑,不能俯仰上下。然以中聲求之,則其浮薄太清之氣,揚(yáng)而過高;附離騷、雅之波,潛而近幻;雖協(xié)云韶之管;而非感格之音,亦可知矣。向使幽蘭未萎,竟其大業(yè),自鏟靡蕪,歸于大雅,則其高虛之氣,沉以平夷,暢朗之才,濟(jì)以流美,雖太白之天藻,亦何擅其芳譽(yù)哉!
《批點(diǎn)唐音》長吉詩雖有刻怪之狀,然用意苦思,非開狂誕之比。家數(shù)雖少,自成一家言。晚唐惟此一體耳。然后人不可學(xué),恐未得其工致,先有其怪誕。若學(xué)力有馀,已備諸體,時而出之可也。
《藝苑卮言》李長吉師心,故爾作怪,亦有出人意表者,然奇過則凡,老過則稚。此君所謂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屠隆《唐詩類苑序》長吉耽奇,其詩譎宕。
唐詩鏡世傳李賀為詩中之鬼,非也。鬼之能詩文者亦多矣,其言清而哀。賀乃魔耳,魔能瞇悶迷人。賀詩之可喜者,峭刻獨(dú)出。
唐詩歸鐘云:長吉奇人不必言,有一種刻削處,元?dú)庵链耍粡?fù)可言矣。亦自是不壽不貴之相,寧不留元?dú)?,寧不貴不壽,而必不肯同人,不肯不傳者,此其最苦心處也。譚云:長吉詩在唐為新聲,實(shí)有從魏以上來者,人但以為長吉派耳。
李惟楨《昌谷詩解序》長吉名由韓昌黎起。司空表圣評昌黎詩:“驅(qū)駕氣勢,若掀雷挾電,撐決天地之垠?!倍L吉務(wù)去陳言,頗似之,譬之草木臭味也。由其極思苦吟,別無他嗜,阿?所謂“嘔心乃已”!是以只字片語,必新必奇,若古人所未經(jīng)道,而實(shí)皆有據(jù)案,有原委,古意郁浡其間。其材蓄富,其裁鑒當(dāng),其結(jié)撰密,其鍛煉工,其豐神超,其骨力健,典實(shí)不浮,整蔚有序。雖詰屈幽奧,意緒可尋,要以自成長吉一家言而已。
詩藪長吉險怪,雖兒語自得,然太白亦濫觴一二。
唐音癸簽引《吟譜》賀詩祖《騷》宗謝,反萬物而覆取之。
唐音癸簽引王思壬語:賀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調(diào),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當(dāng)?shù)秘病?/blockquote>《詩源辨體》
李賀樂府五、七言,調(diào)婉而詞艷,然詭幻多昧于理。其造語用字,不必來歷,故可以意測而未可以言解,所謂理不必天地有而語不必千古道者。然析而論之,五言稍易,七言允難。
《詩辯坻》
大歷以后,解樂府遺法者,唯李賀一人。設(shè)色秾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語,渾于用意。中唐樂府,人稱張、王,視此當(dāng)有郎奴之隔耳。
春酒堂詩話
長吉詩原本《風(fēng)》、《騷》,留心漢、魏,其視唐人諸調(diào),幾欲夷然不屑,使天副之年,進(jìn)求章法,將與明遠(yuǎn)、玄暉爭席矣。余錄其佳者,于〈感諷〉「合浦」、〈題趙生壁〉、〈京城〉絕句全章外,如「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云」?!搁L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彈琴看文君,春風(fēng)吹鬢影」?!附^楂樹香,岸上蝴蝶飛」。「沙頭敲石火,燒竹照魚船」?!附裣q華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濤,中坐時時驚。朔客騎白馬,劍弝懸蘭纓。俊建如生猱,肯拾蓬中螢」?!搁L安夜半秋,風(fēng)前幾人老」?!柑爝h(yuǎn)星光沒」?!敢惯b燈燄短,熟睡小屏深」?!赶x響燈光薄,宵寒藥氣濃」?!阜湔Z繞妝鏡」?!秆嗾Z踏簾鉤」?!溉松懈F拙,日暮聊飲酒」?!阜晁鳂銟?,得氣為春柳。」「手持白鸞尾,夜掃南山云」?!妇﹪臓€熳,夜夢歸家少」。「心事填空云」。「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笁糁邢嗑坌?,覺見半?月」?!革L(fēng)吹沙作云,一時度遼水。天白水如練,甲絲雙串?dāng)唷P行心嘈?,城月猶殘半」?!溉L連白空。遙見漢旗紅」。「風(fēng)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馬」?!笧橛袃A人色,翻成足愁苦」?!负挝镒顐?,馬首鳴金環(huán)。野色浩無主,秋明空曠間」?!负且憋L(fēng),薊門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帳北天應(yīng)盡」?!赋舜R中入」?!笩o人柳自春,草渚鴛鴦暖」。起句云:「星盡四方高」,又「月落大堤上」,又「九月大野白」。結(jié)云「來長安,車軿軿,中有梁冀舊宅,石崇故園」等句,初無鬼氣,何遜古人?其歌詩長調(diào)為古今常所贊誦者,余不道也。善乎《須溪》之言曰:「落筆細(xì)讀,方知作者用心。杜牧之直取二三歌詩而止,未知長吉者也。謂其理不及《騷》,非也,亦未必知《騷》也。更欲仆《騷》,亦非也?!瓜氄嬷L吉哉!《騷》亦安可得仆耶?至謂其自成一家,則謬矣。長吉乃未成家者也,非自成家者也。
詩筏
唐人作唐人詩序,亦多夸詞,不盡與作者痛癢相中。惟杜牧之作李長吉序,可以無愧,然亦有足商者?!嗝坑犘蛑小按汉汀薄ⅰ扒餄崱倍Z,不類長吉,似序儲、王、韋、柳五言古詩;而“云煙綿聯(lián)”、“水之迢迢”,又似為微之《連昌宮詞》、香山《長恨歌》諸篇作贊;若“時花美女”,則《帝京篇》、《公子行》也。此外數(shù)段,皆為長吉傳神,無復(fù)可議矣。其謂長吉詩為“《騷》之苗裔”一語,甚當(dāng)。蓋長吉詩多從《風(fēng)》、《雅》及《楚辭》中來,但入詩歌中,遂成創(chuàng)體耳。又謂“理雖不及,辭或過之,使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數(shù)語,吾有疑焉。夫唐詩所以夐絕千古者,以其絕不言理耳。宋之程、朱及故明陳白沙諸公,惟其談理,是以無詩。彼《六經(jīng)》皆明理之書,獨(dú)《毛詩三百篇》不言理,惟其不言理,所以無非理也?!冻}》雖忠愛惻怛,然其妙在荒唐無理,而長吉詩歌所以得為《騷》苗裔者,政當(dāng)于無理中求之,奈何反欲加以現(xiàn)耶?理襲辭鄙,而理亦付之陳言矣,豈復(fù)有長吉詩歌?又豈復(fù)有《騷》哉?
《載酒園詩話又編》
李賀骨勁而神秀,在中唐最高渾有氣格,奇不入誕,麗不入纖。雖與溫、李并稱西昆,兩家纖麗,其長自在近體,七言古勉強(qiáng)效土,全竊形似,此真“理不足”者。嚴(yán)滄浪至以“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共言,此猶以蘇蘭、蜣轉(zhuǎn)并器,且置蜣轉(zhuǎn)于蘇蘭之上,其為識者不平,豈徒噲等為伍而已!賀贈朔客曰:“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螢?!薄顿涥惿獭吩唬骸疤A五千仞,拔地抽森秀?!贝思纯梢栽u賀詩。
《唐音審體》
樊川序長吉詩,謂是《騷》之苗裔。生長吉后者,唐人即多效之。元季楊維楨之徒,群以摹仿長吉為能事,一吋相習(xí)如狂,世固有“文妖”之目。統(tǒng)論唐人詩,除李、杜大家空所依傍,二公之后,如昌黎之奇辟崛強(qiáng),東野之寒峭險勁,微之之輕婉曲折,樂天之坦易明白,長吉之詭異濃麗,皆前古未有也。自茲以降,作者必有所師承,然后成家,不能另辟蹊徑矣。愚嘗謂:開創(chuàng)千古不經(jīng)見之面目者,至長吉而止。
姚文燮《昌谷集注序》
唐才人皆詩,而白與賀獨(dú)《騷》。白近乎《騷》者也;賀則幽深詭譎,較《騷》、為尤甚。……且元和之朝,外則藩鎮(zhèn)悖逆,戎寇交訌;內(nèi)則八關(guān)十六子之徒,肆志流毒,為禍不測。上則有英武之君,而又惑于神仙。有志之士,即身膺朱紫,亦且郁郁憂憤,矧乎懷才兀處者乎?賀不敢言,又不能無言。于是寓今托古,比物征事,無一不為世道人心慮。其孤忠沉郁之志,又恨不伸紙疾書,??數(shù)萬言,如翻江倒海,一一指陳于萬乘之側(cè)而不止者,無如其勢有所不能也。故賀之為詩,其命辭、命意、命題,皆深刺當(dāng)世之弊,切中當(dāng)世之隱。倘不深自韜晦,則必至焚身。斯愈推愈遠(yuǎn),愈入愈曲,愈微愈減,藏哀憤孤激之思于片章短什。
陳式《重刻昌谷集注序》
昌谷之詩,唐無此詩,而前乎唐與后乎唐亦無此詩。惟諸體皆備之少陵,間有類乎昌谷之詩,而亦十不得二三焉?!蠹s人之作詩,必先有作詩之題,題定而后用意,意足而后成詩。義山稱昌谷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為詩,遇有所得,輒投之破錦囊中。及歸,研墨疊紙足成之。天下抑有無題之詩也?要以語于賀,則又未始無當(dāng)。賀之為詩,無有不題定而覓意,卻又意定而覓題。多是題所應(yīng)諱,則借他題以晦之。
方拱乾《昌谷集注序》
李長吉才人也,其詩詣當(dāng)與揚(yáng)子云之文詣同。所命止一緒,而百靈奔赴,直欲窮人以所不能言,并欲窮人以所不能解。當(dāng)時嘔出心肝,已令同儔辟易。乃不知己者,動斥之以鬼,長吉掉頭不受也。長吉詩總成其為才人耳!倘得永年而老其才,以暢其識與學(xué)之所極,當(dāng)必有大過人者,不僅僅以才人終矣。
原詩
李賀鬼才,其造語入險,正如蒼頡造字,可使鬼夜哭。王世貞曰:“長吉師心,故爾作怪,有出人意表,然奇過則凡,老過則稚,所謂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庇鄧L謂世貞評詩,有極切當(dāng)者,非同時諸家可比?!捌孢^則凡”一語,尤為學(xué)李賀者下一痛砭也。
野鴻詩的
昌谷之筆,有若鬼斧,然僅能鑿幽而不能抉明,其不永年宜矣。嘔心之句,亦亙古僅見。
說詩晬語
李長吉詩,每近《天問》、《招魂》,《楚騷》之苗裔也;特語語求工,而波瀾堂廡又窄,所以有山節(jié)藻棁之誚。
《唐詩別裁》
長吉詩依約《楚騷》,而意取幽奧,辭取瑰奇,往往先成得意句,投錦囊中,然后足成之,所以每難疏解。母氏謂兒當(dāng)嘔心者,此也。使天假以年,必更進(jìn)大方。然天地間不可無此種文筆,有樂天之易;自應(yīng)有長吉之難。
蘭叢詩話
李賀集固是教外別傳,即其集而觀之,卻體體皆佳。第四卷多誤收。大抵學(xué)長吉而不得其幽深孤秀者,所為遂墮惡道。義山多學(xué)之,亦皆惡;宋元學(xué)者,又無不惡。長吉之才,佶然以生,瞿然以清,謂之為鬼不必辭,襲之以人卻不得,直是造物異撰。
方世舉《李長吉詩集批注序》
通集自以七言歌詞為最,盡人之所知也,五律五排五絕亦復(fù)妙絕?!瓕W(xué)其長句者,義山死,飛卿浮,宋,元入俗。工力之深如義山,學(xué)杜五排,學(xué)韓七古,學(xué)小杜五古,學(xué)劉中山七律,皆得其妙,獨(dú)學(xué)賀不近,賀亦詩杰矣哉!李賀音節(jié)如北調(diào)曲子,拗峭中別具婉媚。
劍溪說詩
昌谷歌行,不必可解,而幽新奇澀,妙處難言,殆如春閨之怨女,悲秋之志士與?
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序》
長吉下筆,務(wù)為勁拔,不屑作經(jīng)人道過語,然其源實(shí)出自《楚騷》,步趨于漢魏古樂府。朱子論詩,謂“長吉較怪得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夫太白之詩,世以為飄逸;長吉之詩,世以為奇險。是以宋人有仙才、鬼才之目。而朱子顧謂其與太白相去不過些子間,蓋會意于比興風(fēng)雅之微,而不賞其雕章刻句之跡,所謂得其精而遺其粗者耶!人能體朱子之說,以探求長吉詩中之微意,而以解《楚辭》、漢魏古樂府之解以解之,其于六義之旨庶幾有合。所謂“鯨吸鰲擲,牛鬼蛇神”者,又何足以駭夫觀聽哉!
石洲詩話
李長吉驚才絕艷,鏘宮戛羽,下視東野,真乃蚯蚓竅中蒼蠅鳴耳。雖太露肉,然卻直接騷賦。更不知其逸詩復(fù)當(dāng)何如?此真天地奇彩,未易一泄者也。
《峴傭說詩》
長吉七古,不可以理求,不可以氣求。譬之山妖木怪,怨月啼花,天壤間直有此事耳。
《竹林答問》
句不可字字求奇,調(diào)不可節(jié)節(jié)求高。紆馀為妍,卓犖為杰,非紆馀無以見卓犖之妙。抑揚(yáng)迭奏,奇正相生,作詩之妙在是。長吉惟犯此病,故墜入鬼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漢樂府歌謠,而拮藻于江淹、庾信。琢虛成雋,研質(zhì)為華,骨重神寒,不徒詭麗,正如孤鶴唳煙,潛蛟戲海,氣息幽沉,而音鏗高亮。昔人譏其綴句成編,非知言也。
《詩學(xué)淵源》
賀詩鑿險錘深,務(wù)極研練,使事造語,每不經(jīng)人道。光怪陸離,莫可逼視。雖左思之嬌嬈,齊梁之秾麗,未能過也。而復(fù)擷《離騷》之華,極《招魂》之變,于李白、李益諸人之外,獨(dú)樹一幟,號為“鬼才”,信非過譽(yù)。然綺織既艱,時露斧鑿,刻意求工,轉(zhuǎn)寡高致。音韻貴逸,或流而忘返;聲調(diào)貴響,或亢而轉(zhuǎn)窒。考以歸宮之說,賀樂府諸作殊未能一一協(xié)律,當(dāng)時云韶諸工欲合之管弦,不可知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成都人。應(yīng)舉十年,至穆宗長慶三年方登進(jìn)士第。尋歸蜀,詩人張籍、姚合、賈島等皆為詩相送。后曾為湖南觀察從事。一生仕宦不顯。尤長于樂府詩,所作甚為元稹所稱,但均不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成都(今屬四川)人。應(yīng)舉十年,至穆宗長慶三年(823)始登進(jìn)士第。旋返蜀中,張籍、姚合、賈島、朱慶馀均有詩相送。后曾受辟為湖南觀察使從事。一生仕宦不顯。生平事跡散見《唐詩紀(jì)事》卷四六、《升庵詩話》卷五等。長于樂府詩。元稹《樂府古題序》云:“昨梁州見進(jìn)士劉猛、李馀各賦古樂府詩數(shù)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予因選而和之?!苯裨『驮姶妫钼旁沿??!?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體近風(fēng)騷”(賈島《喜李馀自蜀至》)。
唐詩匯評李馀,生年年不詳,蜀(今四川)人。元和十二年前后為梁州貢進(jìn)士。長慶三年(823),登進(jìn)士第。嘗宦游湖南。馀工樂府,嘗賦古樂府詩數(shù)十首,元稹有和作,與張籍、姚合、賈島、朱慶馀交往?!?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作品評論
元稹《樂府古題序》梁州見進(jìn)士劉猛、李馀,各賦辦樂府詩數(shù)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
詩人主客圖高古奧逸主:孟云卿……入室六人:李賀、杜牧、李馀、劉猛、李涉、胡幽貞。
升庵詩話唐時蜀之詩人,陳子昂、于季子、閭邱均、李白、阮咸、雍陶、劉灣、何兆、李馀、劉猛,人皆知之。
存馀堂詩話古樂府命題俱有主意,應(yīng)之作者直當(dāng)因其事、用其題始得。往往借名,不求其原,則失之矣。如劉猛、李涂輩,賦《出門行》不言離別,《將進(jìn)酒》乃敘烈女事,至于太白名家,亦不能免此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揚(yáng)州江都人。李邕玄孫。德宗貞元中進(jìn)士。文宗開成中,累官左司郎中,出為楚州刺史、楚州團(tuán)練使。武宗會昌二年,遷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91—840
【介紹】:
唐趙郡贊皇人,字藻夫。少遍覽經(jīng)籍,通九流百家之語。八歲以奇童聞,敕同明經(jīng)登第。憲宗元和間,佐平盧幕府十年,以勤恪稱。入為侍御史,出為江陵少尹,官至光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范陽人,其先奚族。輕薄無行。穆宗長慶末與薛渾游,得幸于襄陽公主。后公主幽于禁中,元本杖六十,流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