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2,分459頁顯示
上一頁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景儉(字 寬中、致用 行第 六 )李何李元素(字 大樸 )李寧李祐(別稱 李祜 字 贊 齊王 )李虛中(字 常容 )李蟾(字 冠山 )李質(zhì)(字 公干 )李章武(字 子飛、飛卿 行第 十八 )李涉(號 清溪子 )李石(字 中玉 隴西郡伯 )李玨(字 待價 貞穆 行第 七 贊皇郡公 )僧智常( 至真禪師 號 赤眼歸宗、李萬卷 )李全略( 王日簡 李 )李德裕(字 文饒 行第 九 贊皇縣伯、衛(wèi)國公、贊皇伯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宗室后裔,字寬中。李瑀孫。德宗貞元進士。博聞強記,王叔文等以為可比管仲、諸葛亮。歷為監(jiān)察御史、忠州刺史、澧州刺史、諫議大夫、建州刺史、漳州刺史等,終少府少監(jiān)。景儉性矜誕,使酒縱氣,屢語侵宰相,故連遭貶謫,湮阨不得志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字寬中,一字致用,排行六,李唐宗室。德宗貞元十五年(799)登進士第。與王叔文等交善,二十年叔文專權(quán),景儉居喪東都,故后未及累。歷佐東都、晉絳幕。憲宗元和二年(807)任監(jiān)察御史,三年貶江陵戶曹。累遷忠州刺史,十五年授倉部員外郎,遷諫議大夫,尋貶建州刺史。穆宗長慶元年(821)復(fù)為諫議大夫,十二月以醉酒忤丞相,貶漳州刺史。二年追還為少府少監(jiān)分司東都,未久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與元稹、白居易過從唱酬甚密?!?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聯(lián)句1首。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景儉。憲宗朝官侍御史。大中時累遷御史大夫。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代宗至憲宗時詩人?!?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其詩4首,皆出令狐楚編《御覽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大樸。邢國公李密孫。初為御史,雪大將令狐運冤,遂為德宗所知,遷給事中、尚書右丞,鎮(zhèn)鄭、滑,加檢校工部尚書。憲宗元和初為御史中丞,容容持祿,大失眾望。后歷浙西節(jié)度使、國子祭酒、戶部尚書、判度支等。終因溺姬侍而出妻,詔免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宗室。太宗第五子。字贊。封齊王,領(lǐng)齊州都督。溺情群小,尤好弋獵,長史權(quán)萬紀屢犯顏切諫,祐遣人射殺之。后起兵,帝詔討之,執(zhí)送京師,貶為庶人,賜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祐,《全唐詩》作祜,誤。茲從《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上》。唐高祖弟蜀王湛之后。父纂,憲宗元和間任江陵錄事參軍。生平事跡不詳。貫休有《贈李祐道人》詩,年代相距過遠,疑非一人?!?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字常容。進士及第。憲宗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相傳有《命書》三卷,題鬼谷子撰,虛中注。死后韓愈作墓志,稱其深研五行書,以人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推人壽夭貴賤,百不失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83—833
【介紹】:
唐宗室。字冠山。憲宗元和六年登進士第,入浙東孟簡幕府。為觀察推官。遷京兆咸陽尉,復(fù)為浙西團練判官。入為虞部員外郎。復(fù)從李德裕于浙西、劍南幕府,皆為其副使。官至比部郎中。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蟾。太和三年官浙西觀察留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23
【介紹】:
唐人。始為汴州節(jié)度使牙將,嘗以計誅李齊,迎韓充鎮(zhèn)汴。終金吾將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字公干,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應(yīng)舉無成,遂往衡陽省親。途經(jīng)江西,適值兵亂,遂舍舟由武寧而返。后登進士第。僖宗乾符五、六年(878、879)間,出任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事跡散見《唐詩紀事》卷六六、《輿地紀勝》卷二六《隆興府旌陽觀》條?!?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子飛,排行十八。德宗貞元中登進士第,曾佐東平李師古幕。文宗大和末,為成都少尹。性聰明,博學(xué)好古,長于文學(xué),頗負時名。時人撰傳奇《李章武傳》,衍其與王氏戀愛故事,頗涉鬼怪。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字子飛,一作飛卿,恐誤。排行十八。其先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德宗貞元時登進士第,曾在東平李師古幕。文宗大和末,為成都少尹。事跡散見《本事詩》,《唐詩紀事》卷五九,《太平廣記》卷三四〇、卷三四一,《登科記考》卷二七。章武性聰明,博學(xué)好古,工文學(xué),有名于時?!?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又卷八六六錄章武與王氏贈答詩多首,蓋出于《太平廣記》卷三四〇《李章武》傳。此文為小說家言,多鬼怪語,所錄之詩未必可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洛陽人。初與弟李渤同隱廬山。憲宗時為太子通事舍人,尋以結(jié)近幸,為諫議大夫孔戣劾奏,謫峽州司倉參軍。文宗大和中為太學(xué)博士,復(fù)流康州。自號清溪子。有文集,今存詩一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自號清溪子,洛陽(今屬河南)人。曾與弟渤偕隱廬山白鹿洞,憲宗元和初受辟為陳許節(jié)度使劉昌裔從事。元和六年(811)因投匭言吐突承璀有功,不宜出為淮南監(jiān)軍使,為知匭使孔戣所惡,論其與中官結(jié)交,出為硤州司倉參軍。后為太常博士,于江中遇盜。盜首知是李涉,云:“自聞詩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貴也?!币蛸浺唤^,盜首厚饋而去。敬宗寶歷元年(825)坐事流康州。后歸洛陽,卒。生平詳見《云溪友議》卷下、《冊府元龜》卷一五三、《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五。其詩為嚴羽所“深取”。(《滄浪詩話·詩評》)辛文房稱其“長篇敘事各行云流水,無可牽制”?!?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存詩4首,斷句2。
唐詩匯評李涉,生卒年不詳,自號清溪子,洛陽(今屬河南)人,初,與弟渤同隱廬山。貞元末,辟為陳許節(jié)度府從事,累遷太子通事舍人。元和六年,投匭言吐突承璀出為淮南監(jiān)軍事,貶峽州司倉參軍。居峽十年,遇赦,執(zhí)政薦以為太學(xué)博士。寶歷元年,坐武昭事流配康州。赴貶所途經(jīng)桂州,時其弟渤官枝管觀察使,為撰隱山元巖銘并序。其后行跡無考。涉工詩善文,尤工七絕,有名于時。有《李涉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李涉,洛陽人,渤之兄。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涉。洛陽人。初與弟渤偕隱廬山。自號清溪子。憲宗朝為太子通事舍人。謫峽州司倉參軍。太和中為太學(xué)博士。復(fù)以事流康州。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高古奧逸主:孟云卿。……入室六人:李賀、杜牧、李馀、劉猛、李涉、胡幽貞。
艇齋詩話唐人李涉善為歌行,如《才調(diào)集》所載《雞鳴曲》,荊公大喜,選載“燕王好賢筑金臺”詩之類,皆全篇有思致,而詞近古。
滄浪詩話大歷以后,我所深取者:李長吉、柳子厚、劉言史、權(quán)德輿、李涉、李益耳。
唐才子傳涉工為詩,詞意卓犖,不群世俗。長篇敘事,如行云流水,無可牽制,才名一時欽動。
唐音癸簽李涉為人傾斜,無大異?!毒畽凇贰ⅰ毒印分T絕,間有可觀。古風(fēng)概多疏莽。嚴滄浪深取之,不知何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84—845
【介紹】:
唐宗室。字中玉。李神符五世孫。擢進士第。有才略,為吏精明,不恤近幸,張綱紀,欲強王室。文宗時歷任工部郎中、刑部郎中、戶部侍郎,繼加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xué)士,領(lǐng)鹽鐵轉(zhuǎn)運使。武宗時為檢校司徒、東都留守。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石字中玉。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孫。元和十三年進士。大和九年權(quán)京兆尹。遷戶部侍郎。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xué)士。罷為荊南節(jié)度使。武宗朝檢校司空。封隴西郡伯。徙節(jié)河?xùn)|。會伐潞。詔以太原兵助王逢。軍亂逐石。以太子太傅分司東都。即拜留守。卒年六十二。贈右仆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85—853
【介紹】:
唐趙郡人,客居淮陰,字待價。幼孤,以事母孝聞。擢進士第。累官右拾遺。以上疏諫增茶稅,出為下邽令。牛僧孺辟為掌書記。僧孺還相,累遷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戶部侍郎。后李宗閔以罪去,玨為申辯,貶江州刺史。文宗開成初復(fù)為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宣宗時終檢校尚書右仆射,淮南節(jié)度使。卒謚貞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85—853
字待價,排行七,淮陰(今江蘇淮安)人。憲宗元和七年(812)登進士第。入河陽幕府。又舉拔萃科,補渭南尉。累遷庫部員外郎。文宗大和五年(831)入為翰林學(xué)士,九年加承旨,旋貶江州刺史。次年,遷河南尹。開成三年(838)因楊嗣復(fù)薦,以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武宗即位后,罷為桂管觀察使。不久,長流驩州。宣宗大中二年(848)起復(fù)為戶部尚書,后出鎮(zhèn)河陽、淮南兩鎮(zhèn)。封贊皇郡公。卒謚貞穆。新、舊《唐書》有傳。《燈下閑談》卷下存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玨字待價。趙郡人。進士擢第。又書判拔萃。開成中拜戶部侍郎。以本官同平章事。武宗立。遷門下侍郎。罷為太常卿。再貶江西觀察使昭州刺史。宣宗立。內(nèi)徙郴舒二州。遷河陽節(jié)度使。入為吏部尚書檢校右仆射淮南節(jié)度使。進封贊皇郡公。大中七年卒。年六十九。贈司空。謚曰貞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僧。憲宗元和中居廬山歸宗寺,善談禪要。白居易貶江州司馬,素重智常,曾與刺史李渤往訪之。卒謚至真禪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信州貴溪(今江西貴溪)人。生卒年不詳。初唐時禪僧。幼出家,后師六祖慧能?!?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五有傳,存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中唐時禪僧。嗣馬祖道一。憲宗元和中住廬山歸宗禪院,世稱歸宗和尚或赤眼歸宗和尚。白居易元和十年(815)貶江州司馬時,曾從之游。穆宗長慶間,江州刺史李渤曾向之問禪。卒謚至真禪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傳》卷一七、《景德傳燈錄》卷七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存詩偈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江西大寂弟子也。元和中。駐錫廬山之歸宗院。參訪之徒群擁。樂天白公。以司馬貶江州。獲往來咨決心要。其欽慕之至見輒坐之南面。而致拜焉。后李渤自虔州。以刺史遷。尤加悅服。一日問曰。教中謂須彌納芥子。固其理也。又謂芥子納須彌。亦豈理乎。常曰。人言博士讀萬卷書。是否。渤曰。忝得此名。常曰。摩頂放踵。身不過若干尺爾。萬卷書向何處著。渤俛首。頃之。因嘆賞不能已。
上堂云。從上古德。不是無知解。它高尚之志。不同常流。今時不能自成自立。虛度時光。從前只是依它知解。發(fā)言皆滯。光不透脫。只為目前有物。諸子莫錯用心。無人替你。亦無汝用心處。珍重。僧問如何是玄旨。常曰。無人能會。問曰。向者如何。常曰。有向即乖。僧曰。不向者如何。常曰。去無汝用心處。僧曰。豈無方便。常曰。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僧曰。如何是觀音妙智力。常敲鼎蓋三下云。還聞否。僧曰聞。常曰。我何不聞。僧無語。常打趁。常與南泉行腳。一日煎茶相別次。南泉問曰。從前與師兄。商量此事。彼此已知。去后或有人問。畢竟作么生祗對。常曰。者一片地。大好卓庵。泉曰。卓庵且置。畢竟作么生祇對。常乃翻卻茶銚便起。泉曰。師兄吃茶了。普愿未曾吃茶。常曰。作者個語話。滴水也消不得。僧問。此事如何用心。常曰。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凡耳聽不聞。諸圣呵呵笑。常因俗官來。乃拈起帽帶曰。還會么。官曰。不會。常曰。莫怪老僧頭風(fēng)。不卸帽子。常入園取菜次。畫圓相圍菜一株。謂眾曰。輒不得動著者個。眾不敢動。少頃常來。見菜猶在。便以棒打趁眾僧曰。者一隊漢。無一個有智慧底。常刬草次。有一僧來參。忽蛇過其前。當钁斷之。僧曰。久向歸宗。元來是個觕行沙門。常曰。座主歸吃茶去。常目重瞳。然恐其為己禍福也。曰熏摩。以求滅去。而目為之赤。世號赤眼歸宗。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釋智常者。挺拔出倫操履清約。遍參知識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門。乃見江西之道。元和中駐錫廬山歸宗凈院。其徒響應(yīng)其法風(fēng)行。無何白樂天貶江州司馬。最加欽重。續(xù)以李渤員外元和六年隱嵩少以著作徵起。杜元穎排之。出為虔州刺史南康曾未卒歲。遷江州刺史。渤洽聞多識。百家之書無不該綜。號李萬卷矣。到郡喜與白樂天相遇。因言潯陽廬阜山水之最人物賢哲隱淪。論惠遠遺跡。遂述歸宗禪師善談禪要。李曰。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師名目。白曰。若然則未識食菜阿師歟。白彊勸游二林。意同見常耳。及到歸宗李問曰。教中有言。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如何芥子納得須彌。常曰。人言博士學(xué)覽萬卷書籍還是否耶。李曰。忝此虛名。常曰。摩踵至頂只若干尺身萬卷書向何處著李俛首無言。再思稱嘆。續(xù)有東林寺僧神建。講諸經(jīng)論問觸目菩提。常略提舉。神建不體。乃發(fā)狀訟常示惡境界。時李判區(qū)分甚聞詣理。常有異相目耀重瞳。遂將藥熏手。恒磨錯不覺目眥紅。號赤眼歸宗矣。
系曰。佛理幽邃一言蔽之者。玄解之言。逗猛利者藥妙疾輕之驗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26
【介紹】:
唐人。本姓王,名日簡。事王武俊為偏裨。穆宗時擢拜橫海軍節(jié)度使,賜李姓,改名。后陰結(jié)軍士,外示忠順,內(nèi)蓄奸謀。未幾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87—850
【介紹】: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xué),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jié)。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xué)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為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為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jié)度使入相,弭藩鎮(zhèn)之禍,決策制勝,威權(quán)獨重。德裕為李黨首領(lǐng),牛僧孺、李宗閔為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為牛黨所構(gòu),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仆射、太子少保、衛(wèi)國公。好著書為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87—850
字文饒,排行九,趙郡(今河北趙縣)人。牛李黨爭時之李黨首領(lǐng)。早年以蔭補校書郎,歷幕職。穆宗即位,擢翰林學(xué)士。后歷任浙西、義成、西川諸鎮(zhèn),政績頗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贊皇縣伯。武宗會昌年間再度任相,因功封衛(wèi)國公。宣宗大中初遭牛黨打擊,迭貶至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稱“李贊皇”、“李衛(wèi)公”、“李崖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譜》頗為詳備。著有《會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叢刊本為通行,其中別集10卷為詩賦雜文。又著筆記小說《次柳氏舊聞》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國有《李德裕文集校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9首,斷句18。
唐詩匯評李德格(787-850?)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補校書郎,避嫌,求出為方鎮(zhèn)從事。十四年,入朝除監(jiān)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為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出為浙西觀察使。大和中,召為兵部侍郎,旋出為義成節(jié)度使,移鎮(zhèn)西川。入為兵部尚書。七年拜相,復(fù)出為浙西節(jié)度使,貶袁州長史。開成中,由滁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再領(lǐng)浙西。又移鎮(zhèn)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屢進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即位,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改東都留守,貶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戶。卒。德裕仕歷六朝,出將入相,有政聲于時。善詩文。有《會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詞學(xué)圖錄李德裕(787--850) 字文饒。贊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學(xué),以父蔭補校書郎,累任要職。多著作,存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等,《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德裕字文饒。趙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書。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贊皇伯。為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xué)士。罷為興元節(jié)度使。徙鎮(zhèn)海軍。武宗立。召授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進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再貶潮州司馬。又貶崖州司馬。卒年六十三。
作品評論
唐摭言李太尉德裕頗為寒酸開路。及謫官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blockquote>臨漢隱居詩話
李德裕、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
石洲詩話
李贊皇(德裕)詩亦軼倫,雖不敵香山,亦權(quán)、武二相之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