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2,分459頁顯示
上一頁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祎(世稱 信安王祎 江王、嗣江王、信安郡王 )李長李升朝李處祐李子珣李尊師李彭年李抱玉( 武威郡王、涼國公、欒城縣公 安重璋 昭武 李 )李祗( 吳王 )李史魚李戢(字 和仲 曹王 )李輔國(名 靜忠 護國 郕國公、博陸郡王、成國公 丑 )李適之( 李昌、昌 清和縣公 )李瓘( 許王 )李光弼( 臨淮郡王、薊郡公 武穆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43
【介紹】:
唐宗室。太宗裔孫。少有志尚,事母甚謹。初為太子仆、兼徐州別駕,封嗣江王。玄宗開元后累轉(zhuǎn)蜀、濮等州刺史。政號清嚴,人吏畏服。又遷禮部尚書,充朔方軍節(jié)度使。先后破吐蕃、契丹及奚,然執(zhí)政害其功,賞不厚,甚為當時所嘆。官終太子太師,未拜而卒,年八十余。治家嚴,教子有法度,三子皆顯。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43
唐太宗李世民曾孫,吳王恪孫。少繼江王囂后,封為嗣江王。玄宗開元十二年(724)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遷禮部尚書,充朔方節(jié)度使。以破契丹功,加開府儀同三司,領(lǐng)關(guān)內(nèi)支度營田采訪處置使。二十二年,擢兵部尚書,領(lǐng)朔方節(jié)度大使。坐事貶為衢州刺史,歷滑、懷二州。天寶初,以太子少師致仕。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一百祎。吳王恪孫。嗣江王囂封嗣江王。為太子仆兼徐州別駕。加銀青光祿大夫。歷蔡衢等州刺史。開元后累轉(zhuǎn)蜀濮等州刺史。入為光祿卿。遷將作大匠。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遷禮部尚書。充朔方節(jié)度使。拔吐蕃石堡城。拓地千里。元宗喜。更號其城曰振武軍。契丹衙官可突干叛。敕祎副忠王為河北道行軍元帥。王不行。袆率諸將分道出范陽北。大破多蕃。擒酋長以還。加開府儀同三司兼關(guān)內(nèi)支度營田采訪處置等使。久之。擢兵部尚書。為朔方節(jié)度大使。坐事下除衢州刺史。歷滑懷二州。天寶初以太子少師致仕。二年遷太師。未拜薨。年八十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3—772
【介紹】:
唐隴西狄道人。玄宗時,以明經(jīng)登第,授貝州參軍,累遷國子主簿。安史亂后,脫身南奔。永王李璘欲辟于幕府,辭之。宰相韋見素薦其可用,詔攝安州刺史??伎冇新?,累遷均、鄧、隨、曹、婺諸州刺史,皆有能名。入為韓王傅,出刺梓州,官至明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玄宗開元中為左衛(wèi)中郎將,奉詔撰《兵法》。天寶九載,自馀杭郡太守改會稽郡太守。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玄宗時道士,善畫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邢州柏仁人。李景伯子。玄宗開元中歷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與李林甫善。典選七年,以貪贓長流嶺南臨賀郡。后起為濟陰太守,徙馮翊,入為吏部侍郎。安史之亂,陷于叛軍,脅以偽官,憂憤死。
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九彭年。開元中歷官兵部侍郎。天寶中以罪流嶺南。起為濟陰太守。累遷吏部侍郎。元宗幸蜀。賊陷西京。脅授偽官。憂憤卒。贈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4—777
【介紹】:
唐河西人。本姓安,名重璋。安興貴后裔。好騎射,沉毅有謀,尤忠謹。初為李光弼偏裨,玄宗以其戰(zhàn)功,為改今名。安祿山亂,抱玉復上書言恥與逆臣共宗,詔賜姓,舉族以李為氏。屢建勛績,進至陳、鄭、潁、亳節(jié)度使。又授司空,兼兵部尚書,武威郡王。徙涼國公,進司徒。代宗朝,抱玉兼三節(jié)度、三副元帥,以任位崇重,懇讓,上嘉許之。鎮(zhèn)鳳翔十余年,禁暴安人,頗為當時所稱。卒謚昭武。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抱玉。本安興貴曾孫。世居河西。始名重璋。乾元初。李光弼引為裨校。天寶末。元宗以戰(zhàn)河西有功。改今名。至德二載。上言恥與逆臣共宗。詔賜姓李。徙居京兆。進右羽林大將軍。攝御史中丞陳鄭潁亳節(jié)度使。佐李光弼破史思明。功第一。封欒城縣公。代宗立。以功授兵部尚書武威郡王。懇辭王爵。徙涼國公。進司徒。廣德中以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西隴右副元帥。大歷中加山南西道副元帥兼節(jié)度使。十二年卒。贈太保。謚昭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宗室。太宗重孫。初封嗣吳王,玄宗時為東平太守。安祿山反,起兵勤王,玄宗壯之,遷陳留太守,持節(jié)充河南道節(jié)度采訪使。后詔為太仆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5—761
【介紹】:
唐趙州平棘人。玄宗開元二十一年,以多才應詔,名冠甲科,授秘書省正字。歷河南參軍、長安尉、監(jiān)察御史。為宰相李林甫所誣,貶萊陽丞,后移朝邑令。安祿山叛,脫圍歸朝,充封常清行軍司馬。上表請固河潼之守,又諭降叛將能人性。張鎬以狀聞,拜河北招諭使。后因公事南行,卒于揚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45
【介紹】:
唐宗室,字和仲。玄宗開元十三年,侍封泰山,授尚輦直長。轉(zhuǎn)左威衛(wèi)長史。二十年,從信安王李祎北討奚、契丹,以功授棣王友。天寶初,嗣封為曹王,守左衛(wèi)率府中郎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5—763
【介紹】:
唐人。本名靜忠。閑廄馬家小兒,閹奴,貌陋。初事高力士,后得侍東宮。因參與謀誅楊國忠,又勸太子分中軍趨朔方,收河隴兵,圖興復。肅宗即位擢元帥府行軍司馬,賜名護國,后改今名。至德間進封郕國公,上元間拜兵部尚書。外謹密而內(nèi)賊深,擅權(quán)用事。代宗立,尊為尚父,加司空、中書令,封博陸郡王,愈恣橫。帝遣俠者夜刺殺之。贈太傅,謚丑。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八輔國本名靜忠。以閹奴事高力士。后以王鉷薦侍東宮。肅宗即位靈武。輔國豫其謀。擢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改名護國。又改今名。進拜少府殿中二監(jiān)。封成國公。首謀遷元宗西內(nèi)。以功擢兵部尚書。代宗立。進司空兼中書令。加尚父。后帝遣使刺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46
【介紹】:
唐宗室。恒山王李承乾孫。始名昌。開元中累遷通州刺史,以強干見稱。擢拜御史大夫,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天寶初為左相。五載,為李林甫所構(gòu)陷,貶宜春太守,終仰藥而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47
原名昌,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中宗神龍初(705),擢左衛(wèi)郎將。宗開元中,累官通州刺史、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長史。天寶元年(742),為左相,李林甫構(gòu)陷之,罷知政事,任太子少保,尋貶宜春太守。六年,李林甫殺李邕、裴敦復,朝野震驚,適之亦憂懼而自盡。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適之性疏放嗜飲,工詩。杜甫《飲中八仙歌》曾詠及?!?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續(xù)拾》補入1首。
唐詩匯評李適之(?-746),名昌,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恒山王承乾之孫。神龍初,起家拜左衛(wèi)郎將。開元中,歷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陜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知節(jié)度事。天寶元年,自刑部尚書代牛仙客為左相,與右相李林甫不葉。五載,罷相,守太子少保,坐與韋堅善,眨宜春太守。御史羅希奭奉使殺韋堅等于貶所,經(jīng)宜春,適之懼,服藥自殺。適之嗜酒,與李白、賀知章等合稱“飲中八仙”?!?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適之初名昌。恒山憫王承乾孫。神龍初起家左衛(wèi)郎將。開元中拜刑部尚書。天寶元年為左相。累封清和縣公。罷政事。守太子少保。坐與韋堅相善。貶宜春太守。會御史羅希奭陰被詔殺堅等于貶所。過宜春。適之懼。仰藥死。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47
唐宗室。高宗之孫,許王李素節(jié)之子。中宗神龍初封嗣許王。玄宗開元十一年(723)為衛(wèi)尉卿。次年因事貶鄂州別駕。后歷官邠州刺史、秘書監(jiān)、守太子詹事。新、舊《唐書》有傳。《會稽掇英總集》卷二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文·卷一百歡。許王素節(jié)子。神龍初襲爵。開元十一年為衛(wèi)尉卿。下遷鄂州別駕。除邠州刺史秘書監(jiān)。守太子詹事。天寶六載卒。贈蜀郡大都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8—764
【介紹】:
唐營州柳城人。其父為契丹酋長。幼持節(jié)行,善騎射,嚴毅有大略。起家左衛(wèi)親府左郎將,肅宗即位,授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節(jié)度使。平安史之亂,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用兵謀定而戰(zhàn),能以少擊眾,治師訓整,天下服其威名。代宗朝封臨淮郡王,卒贈太保,謚武穆。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光弼。營州柳城人。起家左衛(wèi)親府左郎將。襲封薊郡公。安祿山反。郭子儀薦其能。詔攝御史大夫持節(jié)河東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尋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訪使范陽大都督府長史范陽節(jié)度使。肅宗立。更授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載遷司空。拜鄭國公。乾元元年兼侍中。為天下兵馬副元帥。上元元年拜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河中尹晉絳等州節(jié)度使。進太尉。寶應二年進封臨淮郡王。賜鐵券。藏名太廟。圖形淩煙閣。長慶二年薨。年五十七。贈太保。謚曰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