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2,分459頁顯示
上一頁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虔繹李元祥( 許王 安 )李至遠(名 鵬 )李沖寂(字 廣德 )李謹行( 燕國公 )李忠(字 正本 陳王、梁王 )李元嬰( 滕王 )李嶠(字 巨山 世稱 蘇李 號 文章四友 趙國公、贊皇縣公 )李文暕( 魏國公 )李孝逸( 梁郡公、吳國公 )李義琰李元軌( 蜀王、霍王、吳王 )李沖( 瑯邪王 )李靈夔( 魏王、魯王 )李素節(jié)( 雍王、郇王、許王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雍州涇陽人。高宗乾封二年,官西臺舍人。泉男生來歸,遣虔繹就軍慰勞之??傉露?,為司戎少常伯。后遷司戎太常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0
【介紹】:
唐宗室。高祖第二十子。初封許王,后徙江王。歷任蘇、金、鄜、鄭四州刺史。性貪鄙,喜財貨。時滕、蔣、虢三王亦稱貪暴,凡為其府官者,皆不愿行。時語曰:“寧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蔣、虢?!弊渲u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趙州高邑人。初名鵬。李素立孫。少秀晤,能治《尚書》、《左氏春秋》,復撰《周書》,令狐德棻許為良史。高宗時歷天官侍郎,知選事。出為壁州刺史卒,年四十八。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至遠始名鵬。趙州高邑人。上元時制策高第。歷司勛吏部員外郎中。遷天官侍郎。出為壁州刺史。卒年四十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2
【介紹】:
唐宗室。字廣德。累遷至太府、鴻臚二少卿,丁艱去職。后歷青、德、齊、徐、宣、陜六州刺史,檢校司理常伯。高宗麟德間,為營州都督,預征高麗之役,以功遷蒲州刺史。后坐事貶歸州司馬,遷兗州長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2
【介紹】:
唐靺鞨人。父突地稽為部酋長。貌偉,武力絕人。累遷營州都督。破吐蕃于青海,封燕國公。卒贈幽州都督,陪葬乾陵。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43—664
【介紹】:
唐宗室,字正本。高宗長子。始封陳王,立為皇太子,后立武后子弘,降封梁王,授梁州都督。徙房州刺史。忠懼,常衣婦人衣備刺客,數(shù)有妖夢,自占。事露,廢為庶人,徙居黔州。許敬宗誣以謀反,賜死于流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4
【介紹】:
唐宗室。高祖第二十二子。封滕王。歷金州刺史、蘇州刺史、洪州都督、壽州刺史、隆州刺史。武則天時進拜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元嬰驕縱逸游,數(shù)犯憲章,曾謫置滁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紹】: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杰獄,嶠復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為潤州司馬。旋入為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圣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zhuǎn)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shù)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并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46—715?
字巨山,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人。弱冠登進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間,舉制策甲科,歷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高宗時奉命宣諭嶺南邕、嚴二州,叛者盡降,高宗甚嘉之。酷吏來俊臣構(gòu)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嶠挺身直其枉狀,忤旨出為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司馬。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領修《三教珠英》。中宗復位,以附會張易之兄弟,出為豫州刺史。景龍三年(709)以特進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即位(710),出為懷州刺史,尋以年老致仕。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皪徊潘迹兴鶎倬Y,人輒傳諷”,張說《五君詠》譽其“才華乃天授,……新詩貫宇宙”。曾與杜審言、駱賓王、蘇味道、崔融諸人唱和,躋身初唐諸名家間,頗善樂府歌行,長篇流暢而見情韻。其詩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嶠詩注》?!峨s詠》詩120首曾單行,玄宗天寶時張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叢書》本,日本又存古鈔本數(shù)種?!?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卷?!度圃娨荨费a詩6首,然一作李橋?!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3首,斷句2。
唐詩匯評李嶠(645—714),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弱冠登進士第,舉制策甲科。圣歷初,累官至鸞臺少監(jiān)、知鳳閣侍郎、同平章事。罷為成均祭酒,長安三年復為相。張易之敗,眨通州刺史,數(shù)月后召回,神龍二年為中書令,次年加修文館大學士,封趙國公,以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罷知政事,除懷州刺史,致仕。玄宗立,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卒。嶠富才思,所作人多傳諷,與蘇味道齊名,人稱“蘇李”又與崔融、杜審言、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有《李嶠集》五十卷,已佚。今《李嶠集》三卷乃明人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舉進士。累遷麟臺少監(jiān)。圣歷初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轉(zhuǎn)成均祭酒。罷知政事。檢校文昌左丞。長安三年。復以本官平章事。中宗朝封贊皇縣公。拜中書令。加修文館大學士。進封趙國公。元宗踐位。以中宗時嶠密表相王諸子勿留京師。下制放斥。尋起為盧州別駕。卒年七十。
作品評論
新唐書本傳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多傳諷?!黄涫饲芭c王勃、楊盈川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諸人沒,而為文章宿老,一時學者取法焉。
《唐詩品》唐初諸子,詞心共艷,律調(diào)俱揚,不可尚已。而擅古作者,宋、李二君之宗,尤為炳著。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鴻朗之疏節(jié),品第梁陳,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詞華英凈,節(jié)奏鏗諧,置之晉、宋之間,則潘岳之流調(diào),惠連之靡富,微波尚傳,不當擅美。若復湔其涇雜,騁其長駕,則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論。
唐音癸簽漢稱“蘇李”,唐亦曰“蘇李”,以今論之,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延碩七言,尤富風華,亦復又難為李爾。
《詩源辨體》李嶠五言古,平韻者止“奉詔收邊服”一篇聲韻近古,馀皆雜用律體;仄韻者雖忌鶴膝,而語自工。七言古調(diào)雖不純,而語亦工。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許之上。其詠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極工者。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頗稱完美。
三唐詩品其源遠祖文通,近規(guī)江令。才多略格,每見率爾成篇。七言騁妍,有陳宮艷體?!斗陉帯分?,盛傳當時,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鋪排,已無深致。詠物累牘,取成事類,風味無成,角巧分題,源出梁陳雜體;試帖之興,其濫觴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686
【介紹】:
唐宗室。高宗調(diào)露初,累官至幽州都督,封魏國公。突厥阿史那泥孰匐反,從裴行儉討之,率部為東路軍。永隆中,復副行儉討突厥伏念。武則天時,為懷州刺史,將調(diào)率金銀造常滿尊以獻,百姓苦之。垂拱中,坐事貶滕州別駕。尋被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7?
【介紹】:
唐宗室。李神通子。少好學,頗屬文。始封梁郡公,歷給事中,四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武則天時入為左衛(wèi)將軍。破徐敬業(yè)有功,進鎮(zhèn)軍大將軍,封吳國公。為武承嗣等讒,于垂拱二年左遷施州刺史,后流儋州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8
【介紹】:
唐魏州昌樂人。其先出隴西望族。少舉進士,博學多識。高宗時歷官同中書門下三品。高宗每有顧問,言皆切直。武后垂拱初起為懷州刺史,固辭不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8
【介紹】:
唐宗室。高祖第十四子。初封蜀王,后徙吳王。太宗貞觀中改封霍王。多才氣,性至孝。歷任壽、絳、徐、定、襄、青等州刺史,為政清靜。后坐與越王李貞連謀起兵,徙黔州,檻車行至陳倉而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88
高祖李淵第十四子。高祖武德六年(623)封蜀王。八年徙封吳王。太宗貞觀十年(636)改封霍王。貞觀間歷任壽、絳、徐、定四州刺史。高宗時居外藩,朝廷大事常密制詢問之。武后時歷刺襄、青二州。垂拱四年(688),坐事徙居黔州,行至陳倉而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冊府元龜》卷一一〇收其與高宗等聯(lián)句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8
【介紹】:
唐宗室。越王李貞長子。好文學,善騎射。封瑯邪王,歷密、濟、博三州刺史。中宗廢,起兵討武后,凡七日兵敗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8
【介紹】:
唐宗室。高祖第十九子。好學,善草隸,通音律。初封魏王,后改封魯王。歷五州刺史,遷太子太師。因謀起兵事泄,流振州,自縊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48—690
【介紹】:
唐高宗第四子。六歲封雍王,授雍州牧。能日誦古詩賦五百余言,精勤不倦,高宗甚愛之。轉(zhuǎn)岐州刺史,改封郇王。武則天與素節(jié)母蕭淑妃爭寵,幽辱而殺之,素節(jié)遂遭讒嫉,出為申州刺史,降為鄱陽郡王,復遭禁錮終身。后轉(zhuǎn)岳州刺史,除舒州刺史,封許王。終被誣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