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1,分459頁顯示
上一頁 117 118 119 120 121 123 124 125 126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昭亮(字 晦之 良僖 )李觀(字 夢符 號 玉溪叟 )李頎李寬李樞李宗孟李中祐李元李受(字 益之 )李宋卿李彀李微之李用和李禹卿李佑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63
【介紹】:
宋潞州上黨人,字晦之。太宗李皇后侄。幼補東頭供奉官。仁宗時累拜武寧軍節(jié)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既統(tǒng)宿衛(wèi),政尚嚴,多所建請,禁兵頓肅。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昭德軍節(jié)度使。敏通吏治,善委任僚佐。卒謚良僖。
全宋文·卷三九三李昭亮(?——一○六三),字晦之,上黨(今山西長治)人。明德太后兄繼隆之子。仁宗時累拜武寧軍節(jié)度使,歷殿前副都指揮使。時承平久,將士多因循樂縱弛,昭亮本將家子,習軍中事,既統(tǒng)宿衛(wèi),政尚嚴,多所建請。后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終昭德軍節(jié)度使。嘉祐八年卒,贈中書令,謚良僖。見《宋史》卷四六四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袁州人,字夢符。仁宗慶歷二年進士。以著作佐郎知清江縣。歷太學官,出判處州,請監(jiān)南岳廟以歸。淡于世味,終日醉吟玉溪之上,自號玉溪叟。
全宋詩李觀(一○二三~一○九五),字夢符,號玉溪叟,袁州(今江西宜春)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時方弱冠,知清江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八)。神宗熙寧初為大官令,尋言役法不便,出通判處州(清乾隆《袁州府志》卷二五)。元豐四年(一○八一)知岳州(《宋會要輯稿》禮二○之六四)。哲宗元祐初由監(jiān)江州太平興國觀除知虔州,不就,請監(jiān)南岳廟以歸。卒年七十三(乾隆《袁州府志》)。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簡介慶歷三年(1043)任吉州知州。慶歷五年(1045)任江州知州。慶歷八年(1048)任饒州知州?;实v三年(1051)任虔州知州?;实v六年至和元年(1054)任浙江荊湖福建廣南等路提點坑冶鑄錢公事?;实v六年至和元年(1054)任太平州知州。嘉祐四年(1059)任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嘉祐六年(1061)任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嘉祐七年(1062)任京西路提點刑獄公事。治平元年(1064)任廣南西路轉運使。治平二年(1065)9月卒,年六十。
人物簡介
簡介皇祐二年(1050)任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至和三年嘉祐元年(1056)任鎮(zhèn)戎軍知軍。
人物簡介
全宋詩李宗孟,武進(今屬江蘇)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清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一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六二李中祐,并州盂縣(今山西盂縣)人,允則子。慶歷七年以內殿崇班為契丹正旦副使。累遷禮賓使、六宅使。皇祐中知并州。治平二年,以皇城使、嘉州刺史權定州路總管;三年知雄州。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一、二○五,《宋會要輯稿》兵二八之二,沈遘《西溪集》卷四《禮賓使李中祐可六宅使制》。
人物簡介
全宋詩李受,字益之,長沙瀏陽(今屬湖南)人,一說德化(今江西九江)人(《江西通志》卷九二)。英宗治平中官右諫議大夫、天章閣待制兼侍讀。神宗即位,拜刑部侍郎致仕。卒年八十。事見《宋史》卷三一○《李柬之傳》。
全宋文·卷三二八李受,字益之,長沙瀏陽(今湖南瀏陽)人。天圣五年舉進士。治平中官至右諫議大夫、天章閣待制兼侍讀。神宗立,進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尋以刑部侍郎致仕。卒年八十,贈工部尚書。見《宋史》卷三一○《李柬之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李宋(一作宗,見《輿地紀勝》卷一二八)卿,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市)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特奏名(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四七)。歷太子中舍、通判鄭州,遷殿中丞(《元憲集》卷二一《太子中舍通判鄭州李宋卿可殿中丞制》)。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五一李彀,至和三年為登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守□州司理參軍。
人物簡介
簡介皇祐四年(1052)任淮南江浙荊湖等路發(fā)運使。嘉祐五年(1060)任亳州知州。嘉祐六年(1061)R8月徙為淮南荊湖制置發(fā)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