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871,分459頁顯示  上一頁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希杰
李昭誼
李重貴
李允則(垂范 )
李克文
李憲
李淮
李覺(仲明 )
李德鄰
李楚
李觀象
李館
朱貞白(別稱 李貞白、朱處士 )
李保吉
李明
李希杰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六年(981)任衢州知州。
李昭誼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七年(982)任衡州知州。太平興國八年(983)10月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2—1010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太宗時為殿前指揮使。至道二年,五路兵討西夏李繼遷,任麟府州濁輪砦路都部署。還授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陽關(guān)行營副都部署。咸平二年,與張凝增援康保裔,力戰(zhàn)退契丹兵。累官左羽林軍大將軍,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3—1028 【介紹】: 宋并州孟縣人,字垂范。李謙溥子。少有才略。以蔭補衙內(nèi)指揮使。歷知潭、滄等州,為鎮(zhèn)、定、高陽三路行營兵馬都監(jiān)。仁宗即位,領(lǐng)康州防御使。洞知人情,有訟面訊立斷。善撫士卒,皆得其用。在河北二十余年,事功最多。澶淵之盟后,對使臣往來儀制、費用等亦多所裁定。
全宋文·卷一三九
李允則(九五三——一○二八),字垂范,并州盂縣(今山西盂縣)人。濟(jì)州團(tuán)練使謙溥子。少以蔭補衙內(nèi)指揮使,改左班殿直。擢閤門祗候,累遷供備庫副使、知潭州。后歷知滄、瀛、雄州,遷東上閤門使、獎州刺史。又歷四方館引進(jìn)使、高州團(tuán)練使。天禧二年,以客省使知鎮(zhèn)州,徙潞州。仁宗即位,領(lǐng)寧州防御使。天圣六年卒,年七十六。允則在河北二十馀年,事功最多。參見《宋史》卷三二四本傳,《隆平集》卷一六。
李克文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四年(979)任端州防御使。太平興國七年(982)任夏州知州。
李憲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七年(982)任趙州刺史。
李淮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六年(981)任永興軍知府兼安撫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993 【介紹】: 宋青州益都人,祖籍京兆長安,字仲明。李成子。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舉《九經(jīng)》,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建州。遷左贊善大夫、知泗州,轉(zhuǎn)秘書丞。奉旨與孔維等校定《五經(jīng)正義》。雍熙三年使交州,還遷國子博士。累上書言時務(wù),述養(yǎng)馬、漕運、屯田等事,太宗頗嘉獎,以本官直史館。官終司門員外郎。
全宋文·卷一○七
李覺,字仲明,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畫家李成子。太平興國五年舉《九經(jīng)》,起家將作監(jiān)丞,通判建州,遷知泗州,轉(zhuǎn)秘書丞。太宗命與孔維等校定《五經(jīng)正義》。雍熙三年,奉使入交州,遷國子博士。淳化二年,詳校《春秋正義》成,改水部員外郎、判國子監(jiān)。四年,遷司門員外郎?!?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一有傳。
李德鄰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九年雍熙元年(984)任南雄州知州。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九年雍熙元年(984)任監(jiān)都進(jìn)奏院,7月已在任。
李觀象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宋初桂州臨桂人。五代時依湖南周行逢,任掌書記。行逢殘忍多殺,因懼及禍,清苦自勵,以求知遇。行逢頗加信任,軍府之政一皆取決。學(xué)涉經(jīng)史,有文辭,然忌才怙寵。行逢臨終托以后事,令子保權(quán)善待之。其后宋軍壓境,即勸保權(quán)歸降,未被采納。湖湘平,太祖任為左補闕。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九年雍熙元年(984)任韶州知州。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誤作李貞白。江南人。不仕,時稱朱處士。善嘲詠,人多傳誦。與徐鉉為友。南唐后主時,徐鉉贈詩有“愿君百歲尚康強”之句。曾在陳德誠掌禁衛(wèi)時宴會上詠螃蟹。事見《徐公文集》卷四及書末附李昉撰《徐公墓志》、《宋朝事實類苑》卷六三引《楊文公談苑》?!?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首。另《宋朝事實類苑》尚存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李保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雍熙三年(986)任河陽知州。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南唐時人?!?a target='_blank'>崇文總目》卷五著錄其詩集5卷,已佚?!遁浀丶o(jì)勝》卷四六存詩2句?!短熘街尽肥杖?,題作《題天柱峰》,而署為白居易作,疑誤,《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