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1,分459頁顯示
上一頁 97 98 99 100 101 103 104 105 106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雄李干李建中(字 得中 )李炳李運(yùn)李雅李從謙(世稱 吉王從謙 別稱 李從請 字 可大 鄂公、鄂國公宜春王 從誧 )李重誨李康李易李沆(字 太初 文靖 )李神福李繼昌(字 世長 )李至(字 言幾 )李匡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5—1013
【介紹】:
宋京兆人,字得中。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jìn)士。累官太常博士,曾表陳時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得太宗嘉賞。歷知曹、解、潁、蔡四州。恬于榮利,好吟詠,每游山水,留題自稱“巖夫民伯”。善修養(yǎng)之術(shù),奉命參預(yù)校定《道藏》。官終判太府寺。善書札,行筆尤工,多構(gòu)新體。好古勤學(xué),多藏古器、名畫。有集。
全宋詩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其先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后移居洛陽(今屬河南)。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jìn)士。解褐大理評事、知岳州錄事參軍,后歷道、郢二州通判,兩浙轉(zhuǎn)運(yùn)使,知曹、解、潁、蔡四州。真宗景德中,進(jìn)金部員外郎,掌西京留守御史臺。官至工部郎中、判太府寺。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有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一有傳。今錄詩十九首。
全宋文·卷一○五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其先京兆(今陜西西安)人,避地入蜀。太平興國八年進(jìn)士甲科,釋褐大理評事,知岳州錄事參軍,歷通判道、郢二州,入為太常博士,直集賢院,出為兩浙轉(zhuǎn)運(yùn)副使,再遷主客員外郎,通判河南府,知曹、解、潁、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進(jìn)金部員外郎。加司封員外郎、工部郎中,參與校定《道藏》。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建中好古勤學(xué),善書札,尤工行筆,有《土母帖》等傳世。有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簡介開寶七年(974)任舒州知州。開寶九年太平興國元年(976)8月終于治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6—995
【介紹】:
五代時徐州人,字可大。南唐國主李璟第九子。始封鄂公,升宜春郡王,復(fù)改吉王。宋太祖開寶五年,貶損制度,降為鄂國公。曾使宋奉朝貢。入宋后,改名從誧,歷知隨、復(fù)、成三州,卒于南陽。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946—995
字可大,入宋后改名從誧。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中主李璟第九子。始封鄂公,升宜春郡王,復(fù)改吉王。后主開寶五年(972)降為鄂國公。曾使宋奉朝貢。入宋后歷知隨、復(fù)、成三州。后卒于南陽。馬令《南唐書》卷七、陸游《南唐書》卷一六、《宋史》卷四七八有傳。胡宿《文恭集》卷三六有其墓志,并引詩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從謙。南唐嗣主第九子。歷封鄂國公宜春王。進(jìn)吉王。出鎮(zhèn)江州。及貶制度。仍降鄂國公。入宋。改名從誧。累官武勝軍行軍司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6—1013
【介紹】:
宋應(yīng)州金城人。初仕契丹,為應(yīng)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太宗太平興國五年,為宋師擒獲,太宗召見,補(bǔ)鄧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趙普出鎮(zhèn),奏監(jiān)州軍。雍熙初歷官至緣邊十八砦招安制置使,御邊有功。官終皇城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洛陽人。李度弟。工詩。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jìn)士。官至太子右贊善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7—1004
【介紹】:
宋洺州肥鄉(xiāng)人,字太初。李炳子。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累除右補(bǔ)闕、知制誥。淳化二年拜參知政事。罷知河南府,遷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真宗即位,復(fù)參知政事。咸平初加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累加尚書右仆射。為相恪守條制,反對任用浮薄喜事者,常以四方艱難奏聞,戒帝侈心,時稱“圣相”。
全宋詩李沆(九四七~一○○四),字太初,洺州肥鄉(xiāng)(今屬河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jìn)士,為將作監(jiān)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館。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制誥。四年,遷職方員外郎、翰林學(xué)士,淳化三年(九九二),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出知河南府,俄遷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真宗咸平初,自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拜同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改中書侍郎,又累加門下侍郎、尚書右仆射。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謚文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二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三○李沆(九四七——一○○四),字太初,洺州肥鄉(xiāng)(今河北肥鄉(xiāng))人。少好學(xué),器度宏遠(yuǎn),太平興國五年舉進(jìn)士甲科,為將作監(jiān)丞,通判潭州。雍熙三年除右補(bǔ)闕,知制誥。淳化三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改中書侍郎。嘗謂真宗年少,當(dāng)使知四方艱難??軠?zhǔn)薦丁謂可用,沆以為不可使之在人上。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謚文靖,有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二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7—1010
【介紹】:
宋開封人?;鹿佟J绿谟跁x邸,后從征北漢,遷殿頭。累加宮苑使。真宗時歷勾當(dāng)皇城司。咸平二年,閱兵東郊,為大內(nèi)都部署。后屢預(yù)國家大典,累任行宮使。真宗東封泰山,與曹利用同經(jīng)度行宮道路。性恭愿和易,在禁闥五十年,稱長者。然久掌三班,遠(yuǎn)近失敘,不能拒請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7—1018
【介紹】:
宋潞州上黨人,字世長。李崇矩子。以蔭補(bǔ)西頭供奉官。太宗淳化、至道中,歷官登、萊、沂、密七州都巡檢使、峽路二十五州軍捉賊招安都巡檢使、西京左藏庫使。真宗咸平三年,以勘平王均功領(lǐng)獎州刺史。景德澶淵之盟,使契丹議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7—1001
【介紹】:
宋真定人,字言幾。七歲而孤,為內(nèi)臣李知審養(yǎng)子。太宗太平興國間進(jìn)士。歷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館,累遷右補(bǔ)闕、知制誥。八年,拜參知政事。雍熙初,諫太宗親征范陽,以目疾求解機(jī)政。命兼秘書監(jiān),總秘閣藏書。淳化五年,兼判國子監(jiān),總領(lǐng)校讎、刊刻七經(jīng)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參知政事,主張棄靈州,安撫西夏。后罷為武勝軍節(jié)度使,徙知河南府。與李昉以詩相酬,有《二李唱和集》。
全宋詩李至(九四七~一○○一),字言幾,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太宗太平興國初進(jìn)士,釋褐將作監(jiān)丞、通判鄂州。擢知制誥,直史館。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為翰林學(xué)士、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雍熙初,加給事中,兼秘書監(jiān)。淳化五年(九九四),兼判國子監(jiān)。至道初,為太子賓客。真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參知政事。咸平元年(九九八),授武信軍(一作武勝軍)節(jié)度使,徒知河南府。四年卒,年五十五。贈侍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六、《隆平集》卷六《東都事略》卷三六有傳?!±钪僚c李昉多唱和詩,有一九一四年羅振玉輯《宸翰樓叢書》本《二李唱和集》一卷。今以叢書本為底本,錄詩八十五首,又從《翰苑群書》等錄詩三首附后,編為二卷。
全宋文·卷一三一李至(九四七——一○○一),字言幾,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太平興國進(jìn)士,釋褐將作監(jiān)丞,通判鄂州。累遷右補(bǔ)闕、知制誥。八年,為翰林學(xué)士,尋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雍熙三年,以目疾解參政。后兼秘書監(jiān),判國子監(jiān)。至道初,兼太子賓客。真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參知政事,復(fù)以目疾求去,授武勝軍節(jié)度,徙知河南府。咸平四年卒,年五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