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漢飛將
醉尉呵
醉尉嗔
龍城守
灞陵老將
灞亭誰畏李將軍
耽酒尉
犯夜醉歸
呵止故將軍
輕鞭犯夜
亭逢李廣騎
小尉呵
夜行觸尉
醉尉怒呵
灞陵故將軍
困醉尉
輕鞍犯夜
亭逢李廣
醉尉呵李廣
相關(guān)人物李廣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7~
頃之,家居數(shù)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lán)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閒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刮驹唬骸附駥④娚胁坏靡剐?,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后韓將軍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dāng)?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李廣列傳〉~2443~
數(shù)歲,與故潁陰侯屏居藍(lán)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廣亭下。居無何,匈奴入遼西,殺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后徙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上書自陳謝罪。上報曰:「將軍者,國之爪牙也。司馬法曰:『登車不式,遭喪不服,振旅撫師,以征不服;率三軍之心,同戰(zhàn)士之力,故怒形則千里竦,威振則萬物伏;是以名聲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鄰國』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顙請罪,豈朕之指哉!將軍其率師東轅,彌節(jié)白檀,以臨右北平盛秋。」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入界。
簡釋
故將軍:指舊時之將軍,或喻失勢之人。宋陸游《余為成都帥師參議成將軍漢卿相從無虛日為賦此詩》:“山中豈識故將軍,但怪英姿凜不群?!?/p>
灞陵夜獵:指舊有權(quán)位已失,受人欺侮。唐李商隱《少年》:“灞陵夜獵隨田竇,不識寒郊自轉(zhuǎn)蓬?!?/p>
飛將:指李廣。或泛指驍勇善戰(zhàn)的將軍。唐王昌齡拙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醉尉:指勢利小人。唐杜甫《南極》:“亂離多醉尉,愁殺李將軍?!?/p>
例句
日暮灞陵原上獵,李將軍是故將軍。
亂離多醉尉,愁殺李將軍。
亭逢李廣騎,門接邵平瓜。
灞陵老將無功業(yè),猶憶當(dāng)時夜獵歸。
伊陽耽酒尉,朗詠醉醒新。
霸陵無醉尉,誰滯李將軍。
朱門無復(fù)張公子,灞亭誰畏李將軍。
雪滿衣裳冰滿須,曉隨飛將伐單于。
漢家飛將下天來,馬箠一揮門洞開。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遠(yuǎn)。
行聞漢飛將,還向皋蘭宿。
嘗聞漢飛將,可奪單于壘。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身承漢飛將,束發(fā)即言兵。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筑壇。
弟兄間世真飛將,貔虎歸時似故鄉(xiāng)。
虜塵如霧昏亭障,隴首年年漢飛將。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飛將下天來,奇謀閫外裁。
鐵嶺探人迷鳥道,陰山飛將濕貂裘。
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
典故射虎南山
射石
南山射虎
射虎將軍
石沒羽
林暗疑降虎
石臥山前認(rèn)虎
白羽沒石
怪石飲羽
裂石驚弦
射虎中石
石虎銜箭
弦聲裂石
相關(guān)人物李廣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7~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李廣列傳〉~2439~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視之,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射殺之。
《韓詩外傳》卷六~268~
勇士一呼,三軍皆避,士之誠也。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為石,石為之開,而況人乎!夫倡而不和,動而不僨,中心有不全者矣。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鬃釉唬骸钙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瓜韧踔怨耙局各?,而四海來賓者、誠德之至也,色以形于外也。詩曰:「王猷允塞,徐方既來?!?/span>
舊題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五
李廣與兄弟共獵于冥山之北,見臥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他日,復(fù)獵于冥山之陽,又見臥虎,射之,沒矢飲羽,進(jìn)而視之,乃石也,其形類虎,退而更射,鏃破簳折而石不傷。余嘗以問楊子云,子云曰:「至誠則金石為開?!?/span>
典故不封侯
未封侯
猿臂不封侯
不侯
李廣數(shù)奇
封李廣
嘆李廣
猿臂數(shù)奇
百戰(zhàn)不侯
猿臂無功
苦戰(zhàn)不侯
相關(guān)人物李廣
參考典故李將軍(一)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73~
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dāng)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span>
例句
白發(fā)今非老,青云數(shù)有奇。
江山非久適,命數(shù)未終奇。
數(shù)奇謫關(guān)塞,道廣存箕潁。
衛(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shù)奇。
數(shù)奇何以托,桃李自無言。
丈夫窮達(dá)未可知,看君不合長數(shù)奇。
自嘆馬卿常帶病,還嗟李廣未封侯。
李廣不侯身漸老,子山操賦恨何深。
自嘆馬卿常帶病,還嗟李廣未封侯。
漢將不封侯,蘇卿勞遠(yuǎn)使。
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
轆轤劍折虬髯白,轉(zhuǎn)戰(zhàn)功多獨不侯。
諸將封侯盡,論功獨不成。
李將軍自嘉聲在,不得封侯亦自閑。
因思李都尉,畢竟不封侯。
戰(zhàn)馀能送陣,身老未封侯。
何知七十戰(zhàn),白首未封侯。
典故桃李無言
桃李不言
桃李徑
無言桃李
桃蹊李徑
成蹊桃李
桃李言
滿蹊桃李
桃李無情
李下蹊
能言桃李
將軍桃李
李無言
芳菲不為言
桃李無蹊
李徑成蹊
李蹊
門下成蹊
蹊為李廣
桃李多言
桃陰舊蹊
無語成蹊
相關(guān)人物李廣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78~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徑也。以喻廣雖不能出辭,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弧?/span>
簡釋
成蹊:喻指花事繁盛。唐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jié)影矜艷陽。”
例句
愿莫隨桃李,芳菲不為言。
有恨開蘭室,無言對李蹊。
成蹊謝李徑,衛(wèi)足感葵陰。
桃李不須令更種,早知門下舊成蹊。
誰復(fù)爭桃李,含芳自不言。
獨有成蹊處,秾華發(fā)井傍。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自是桃李樹,何畏不成蹊。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fēng)偏笑艷陽人。
桃蹊李徑年雖故,梔子紅椒艷復(fù)殊。
嶷嶷瑚璉器,陰陰桃李蹊。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君家自是成蹊處,況有庭花作主人。
曷若東園桃與李,果成無語自垂陰。
芳室芝蘭茂,春蹊桃李開。
春來欲問林園主,桃李無言鳥自啼。
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jié)影矜艷陽。
別有妖妍勝桃李,攀來折去亦成蹊。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何須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露桃秾李自成溪,流水終天不向西。
數(shù)奇何以托,桃李自無言。
《漢書》卷六十一〈張騫李廣利列傳·李廣利〉~2699~
李廣利,女弟李夫人有寵于上,產(chǎn)昌邑哀王。太初元年,以廣利為貳師將軍,發(fā)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shù)萬人以往,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鹉顺銎漶R,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漢軍。漢軍取其善馬數(shù)十匹,中馬以下牝牡三千馀匹,而立宛貴人之故時遇漢善者名昧蔡為宛王,與盟而罷兵。終不得入中城,罷而引歸。
例句
來參八駿列,不假貳師功。
天子預(yù)開麟閣待,祗今誰數(shù)貳師功。
絕塞臨光祿,孤營佐貳師。
衛(wèi)霍才堪一騎將,朝廷不數(shù)貳師功。
嗚嗚吹角貳師營,落日身閑笑傲行。
何當(dāng)千萬騎,颯颯貳師還。
幕開丞相閣,旗總貳師營。
寵兼三獨任,威肅貳師營。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
望匈奴有數(shù)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箯V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褂谑呛T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hù)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馀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fù)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
典故李將軍
相關(guān)人物李廣
衛(wèi)青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jì)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紀(jì)。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埂肝涞哿?,左右以為廣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wèi)尉?!蠖q,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shù)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娡鰧?dǎo),或失道,后大將軍?!煲蹲詣q。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span>
例句
漢代李將軍,微功合可咍。
夜宴李將軍,欲望心相許。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漢帝不憶李將軍,楚王放卻屈大夫。
李廣少時思報國,終軍未遇敢論邊。
邊城貴者李將軍,戰(zhàn)鼓遙疑天上聞。
猶思百戰(zhàn)術(shù),更逐李將軍。
差肩何記室,攜手李將軍。
惟昔李將軍,按節(jié)出皇都,總?cè)謷叽竽?,一?zhàn)擒單于。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李廣從來先將士,衛(wèi)青未肯學(xué)孫吳。
落日吊李廣,白首過河陽。
《漢書》卷六十一《李廣利傳》
兵多,所至小國莫不迎,出食給軍。至輪臺,輪臺不下,攻數(shù)日,屠之。
《漢書》卷九十六上《西域傳上》
自貳師將軍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懼,多遣使來貢獻(xiàn),漢使西域者益得職。于是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數(shù)百人,置使者校尉領(lǐng)護(hù),以給使外國者。
典故山西將
山東出相
山西將種
山東氣
相關(guān)人物上官桀
傅介子
公孫賀
廉褒
李廣
李蔡
王剪
甘延壽
白起(武安君)
蘇建
蘇武
趙充國
辛武賢
郁郅王圍
《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辛慶忌列傳〉~2998~
贊曰:秦漢已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秦將軍白起,郿人;王剪,頻陽人。漢興,郁郅王圍、甘延壽,義渠公孫賀、傅介子,成紀(jì)李廣、李蔡,杜陵蘇建、蘇武,上邽上官桀、趙充國,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賢、慶忌,皆以勇武顯聞。蘇、辛父子著節(jié),此其可稱列者也,其馀不可勝數(shù)。何則?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xí)戰(zhàn)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皆行?!蛊滹L(fēng)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fēng)流猶存耳。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68~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xí)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zhàn)。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
例句
胡中射雕者,此日猶不能。翩翩羽林兒,錦臂飛蒼鷹。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7~
頃之,家居數(shù)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lán)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閒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后韓將軍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dāng)?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簡釋
射虎:指武將勇猛。唐盧綸《送彭開府往云中覲使君兄》:“奪旗貂帳側(cè),射虎雪林前?!?/p>
例句
秋山年長頭陀處,說我軍前射虎歸。
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奪旗貂帳側(cè),射虎雪林前。
幾逢疑虎將,應(yīng)逐犯牛仙。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傳》
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fù)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于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后廣轉(zhuǎn)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戰(zhàn)為名?!涞奂次?,左右言廣名將也,由是入為未央衛(wèi)尉。
《戰(zhàn)國策》卷十一〈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407~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雇醴奕蛔魃唬骸竿跽哔F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涣钤唬骸河心艿谬R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挥墒怯^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剐跄徊粣?。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jì)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紀(jì)。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嘗從行,有所陷折關(guān)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dāng)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例句
留侯萬戶雖無分,病骨應(yīng)消一片山。
侯印幾人封萬戶,儂家只辦買孤峰。
不愧人間萬戶侯,子孫相繼老扁舟。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dāng)時萬戶侯。
典故閉玉門
遮塞
遮玉門
相關(guān)人物李廣利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
貳師將軍(李廣利)軍既西過鹽水,當(dāng)?shù)佬?,各堅城守,不肯給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數(shù)日則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過數(shù)千,皆饑罷。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殺傷甚眾。貳師將軍與哆、始成等計:「至郁成尚不能舉,況至其王都乎?」引兵而還。往來二歲。還至敦煌,士不過什一二。使使上書言:「道遠(yuǎn)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戰(zhàn),患饑。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罷兵,益發(fā)而復(fù)往?!固熳勇勚?,大怒,而使使遮玉門,曰軍有敢入者輒斬之!貳師恐,因留敦煌。
例句
塞下長驅(qū)汗血馬,云中恒閉玉門關(guān)。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yīng)將性命逐輕車。
斬虜還遮塞,綏降更筑城。
典故征大宛
相關(guān)人物李廣利
參考典故天馬
《漢書》卷九十六上《西域傳上》
大宛國,王治貴山城,去長安萬二千五百五十里。……宛別邑七十馀城,多善馬。馬汗血,言其先天馬子也。張騫始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馬,以請宛善馬。宛王以漢絕遠(yuǎn),大兵不能至,愛其寶馬不肯與。漢使妄言,宛遂攻殺漢使,取其財物。于是天子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前后十馀萬人伐宛,連四年。宛人斬其王毋寡首,獻(xiàn)馬三千匹,漢軍乃還,語在張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