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厚樸  拼音:hòu pò
植物名。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特產(chǎn)中國湖南、湖北西部和四川、河南一帶。高六至二十公尺。樹皮為紫褐色,葉呈倒卵形,花白色,頂生,徑十至十五公分,花被片倒卵形,九至十七枚,長八至十公分,有香氣。樹皮可利尿及治霍亂、咳嗽、傷寒等,花果亦可入藥。
《國語辭典》:憨笑  拼音:hān xiào
傻笑、癡笑?!都t樓夢》第一回:「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
分類:樸實天真
《漢語大詞典》:淳實(淳實)
淳厚樸實。 清 方苞 《原人下》:“ 秦 漢 以還,中更衰亂,或有數(shù)十百年之安,則其時政事必少修明焉,人風(fēng)必少淳實焉。”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有美堂后記:“是宜崇經(jīng)術(shù),使士皆研精傳注,不茍為炳烺之觀,然后風(fēng)會益趨於淳實。”
《漢語大詞典》:勤樸(勤樸)
勤勞樸實。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陳提督:“汝中營有偉髯千總,其人勤樸可任事。”
分類:勤勞樸實
《漢語大詞典》:愿民
樸實善良之民。荀子·王霸:“無國而不有愿民,無國而不有悍民。”漢書·食貨志下:“善人怵而為姦邪,愿民陷而之刑戮?!?清 馮桂芬 《上海果育堂記》:“人性無不善,衣租食稅讀書識字之民皆愿民也。”
分類:樸實善良
《漢語大詞典》:疏鹵(疏鹵)
亦作“疎鹵”。
(1).粗疏輕率。 宋 葉適 《紹興府新置二莊記》:“ 越 為郊畿而民不勝困,卿相迭守而治反疎鹵?!?元 劉塤 隱居通議·文章四:“太史平生為文極詳謹(jǐn),不應(yīng)此獨疏鹵,得非傳寫者之譌邪?”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三:“ 劉知幾 史通以為附贅懸疣,雷同一律,而大譏《隋史》之非。此疏鹵之譚,匪綜核之論?!?br />(2).樸實真率。楚辭·九章 宋 朱熹 題解:“今考其詞,大抵多直致無潤色,而《惜往日》、《悲回風(fēng)》又其臨絶之音,以故顛倒重復(fù),倔強(qiáng)疏鹵,尤憤懣而極悲哀,讀之使人太息流涕而不能已。”
《漢語大詞典》:清實(清實)
(1).清正樸實。后漢書·王暢傳:“ 暢 字 叔茂 。少以清實為稱,無所交黨。”晉書·儒林傳·文立:“太子中庶子 文立 忠貞清實,有思理器干?!?span id="cvb0nu0" class="book">《南史·庾弘遠(yuǎn)傳》:“ 弘遠(yuǎn) 字 士操 ,清實有士譽。”
(2).純正有力。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二:“且以琴言之,雖皆清實,其間有聲重者,有聲輕者?!?宋 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其弓有六善:一者性體少而勁,二者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聲清實,六者一張便正?!?/div>
《國語辭典》:實誠(實誠)  拼音:shí chéng
真誠,不虛偽的心意。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說著呵無憑驗,做著呵有實誠,非是自矜?!乖?。蘭楚芳〈粉蝶兒。驕馬金鞭套。耍孩兒〉曲:「從今后燒好香禱告青天,則愿的有實誠口吐芝蘭氣?!挂沧鳌笇嵆伞?。
《漢語大詞典》:至樸(至樸)
亦作“ 至樸 ”。 極樸實。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民情至樸而不文?!?明 何景明 《六子》詩:“至樸斂華蔚,徽文陋雕綺?!?/div>
分類:樸實
《漢語大詞典》:謹(jǐn)愨(謹(jǐn)愨,謹(jǐn)慤)
亦作“ 謹(jǐn)慤 ”。厚重樸實。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謂處士者,無能而云能者也,無知而云知者也,利心無足而佯無欲者也,行偽險穢而彊高言謹(jǐn)愨者也。”宋書·恩倖傳·楊運長:“性謹(jǐn)慤,為 太宗 所委信。”隋書·藝術(shù)傳·庾季才:“ 庾季才 至誠謹(jǐn)慤,甚得人臣之禮。”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三節(jié):“以一物不知者為謹(jǐn)慤,以全無心肝者為善良?!?/div>
分類:厚重樸實
《國語辭典》:樸重(樸重)  拼音:pú zhòng
淳樸、樸厚?!痘茨献?。氾論》:「今世德益衰,民俗益薄,欲以樸重之法,治既弊之民?!?/div>
分類:樸實厚重
《漢語大詞典》:貞淳(貞淳)
樸實淳厚。 唐 呂令問 《駕幸天安宮賦》:“爾其尚節(jié)儉,友貞淳,照之如日,育之如春?!?宋 俞文豹 《吹劍錄》:“尚英靈之默相,轉(zhuǎn)澆訛而貞淳?!?/div>
分類:樸實淳厚
《國語辭典》:誠樸(誠樸)  拼音:chéng pú
誠懇樸實。如:「他的誠樸得到眾人的信任?!?/div>
《漢語大詞典》:篤素(篤素)
純厚樸實的質(zhì)素。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序:“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div>
《漢語大詞典》:賢質(zhì)(賢質(zhì))
才德兼?zhèn)洌黠L(fēng)樸實。晏子春秋·問下五:“賢質(zhì)之士,不為私臣?!?張純一 校注:“士之有才德而樸實者,舉之於朝,不使屈為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