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詞典 3分類詞匯 25
《國語辭典》:馬拉巴栗(馬拉巴栗)  拼音:mǎ lā bā lì
植物名。木棉科大果木棉屬,常綠小喬木。葉為掌狀復(fù)葉,具長柄,小葉五至七枚,長橢圓形或倒卵形?;▎紊叨瘫?,黃綠色,被有褐色星狀毛。蒴果長橢圓形。常栽培為庭園樹,以供觀賞。種子可食,其味如栗,也稱為「大果木棉」。
《國語辭典》:白塞木  拼音:bái sāi mù
植物名。木棉科植物,常綠喬木。葉闊心形,長十五至三十公分,具不明顯五至七角,有絨毛?;ㄝ嗉t褐色,鐘形,花瓣白色。木材之構(gòu)成細(xì)胞形狀特長,間隙大,故相當(dāng)輕。可作隔音板、沖浪板、浮標(biāo)、防震墊等。是世界上最輕的木材。也稱為「巴爾沙」、「輕木」。
《國語辭典》:巴爾沙(巴爾沙)  拼音:bā ěr shā
木棉科「白塞木」的別名。也稱為「輕木」。參見「白塞木」條。
分類:木棉
《國語辭典》:發(fā)箋(發(fā)箋)  拼音:fǎ jiān
一種用木棉制造的紙,光滑細(xì)膩。也稱為「發(fā)紙」。
《國語辭典》:美人樹(美人樹)  拼音:měi rén shù
植物名。木棉科美人樹屬,落葉喬木。枝干粗大,綠色,表面密布尖錐狀的硬刺。掌狀復(fù)葉,小葉七至九枚?;ù笮停霞t色罕白色。蒴果卵形。原產(chǎn)美洲熱帶。
《國語辭典》:通草紙(通草紙)  拼音:tōng cǎo zhǐ
1.五加科「通草」、「通脫木」髓心旋切而成之薄紙,供工藝及藥用。也稱為「片通」。
2.捲煙的薄葉紙。用亞麻、大麻、木棉為原料的捲紙。
《漢語大詞典》:白紲(白緤)
白色的木棉布。齊民要術(shù)·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產(chǎn)者引 晉 張勃 《吳錄·地理志》:“ 交趾 定安縣 ,有木緜,樹高大,實如酒杯口;有緜,如蠶之緜也。又可作布,名曰白緤,一名毛布?!?
《漢語大詞典》:斑枝花
植物名。木棉之一種。又名攀枝花、英雄樹。樹身高大,花朵鮮紅,果實內(nèi)纖維不能紡織,與纖維可以紡織的木棉不一類。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木棉:“木棉有草木二種, 交 廣 木棉,樹大如抱,其枝似桐,其葉大如胡桃葉……結(jié)實大如拳,實中有白綿,綿中有子。今人謂之斑枝花,訛為攀枝花。” 明 徐光啟 農(nóng)政全書卷三五:“南史所謂 林邑 吉貝,《吳録》所謂 永昌 木棉,皆指草本之木綿,可為布,意即娑羅木。然與斑枝花絶不類。”
《漢語大詞典》:斑布
木棉布。南史·夷貊傳上·林邑國:“古貝者,樹名也,其華成時如鵝毳,抽其緒紡之以作布,布與紵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織為斑布?!?/div>
分類:木棉棉布
《漢語大詞典》:班絲布(班絲布)
即班布。一種染以雜色的木棉布。班,通“ 斑 ”。梁書·諸夷傳·婆利:“王乃用班絲布,以瓔珞繞身,頭著金冠,高尺餘,形如弁?!眳⒁姟?班布 ”。
《漢語大詞典》:班布
(1).猶公布。后漢書·寇榮傳:“如臣犯元惡大憝……陛下當(dāng)班布臣之所坐,以解眾論之疑?!?br />(2).猶散布。 宋 張載 《正蒙·參兩》:“故云物班布太虛者,陰為風(fēng)驅(qū),斂聚而未散者也?!?br />(3).一種染以雜色的木棉布。班,通“ 斑 ”。三國志·魏志·東夷倭傳:“ 都市牛利 奉汝所獻(xiàn)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span id="1sk2rdr" class="book">《隋書·地理志下》:“諸蠻本其所出,承 盤瓠 之后,故服章多以班布為飾?!?span id="ogzgyfd" class="book">《農(nóng)書》卷二一引 三國 吳 萬震 《南州異物志》:“班布,古貝木所生,熟時狀如鵝毳,細(xì)過絲棉,中有核如珠玽,用之則治出其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