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四朝僧傳
【佛學大辭典】
(雜語)唐國四朝之高僧傳也。
冬朝
【佛學大辭典】
(雜語)冬至之朝也。禪林有賀儀。
阿乞朝啰
【佛學大辭典】
(植物)Aks!ot!a,又作播啰史。胡桃也。
南朝佛寺志
【佛學大辭典】
(書名)二卷,此書為清孫文川遺稿,陳作霖于叢殘蠹蝕中編纂成軼。總列寺名二百二十有六。凡同名而非確在金陵者,與六朝以后所創(chuàng)者,概不濫載。
晨朝
【佛學大辭典】
(雜語)一日分三時,第一云晨朝。而晨朝各于其本堂修晨朝之勤行,故直指其勤行曰晨朝,是六釋中之有財釋也。
晨朝日沒觀行
【佛學大辭典】
(行事)天臺宗之常作法,朝懺法夕例時之勤行也。
華嚴朝
【佛學大辭典】
(雜語)佛成道最初說華嚴經(jīng),最后說涅槃經(jīng),因之稱曰華嚴朝,涅槃夕等。(參見:五時)
電光朝露
【佛學大辭典】
(譬喻)喻身之無常也。慈恩傳二曰:「何為電光朝露?少時之身,作阿僧企耶長時苦種。」心地觀經(jīng)一曰:「猶如夢幻與泡影,亦如朝露及電光?!?br />【佛學常見辭匯】
(喻)身體之無常。
既到靈山,豈可不朝我佛
【俗語佛源】
靈山,即靈鷲山,又稱鷲峰。山形如鷲,故名。在古印度摩竭陀國王舍城東北。佛教認為,靈山是釋迦牟尼佛報身凈土。釋迦牟尼佛曾在靈山舉行法會,宣說《妙法蓮華經(jīng)》。我佛,指教主釋迦牟尼佛。「既到靈山,豈可不朝我佛」,謂到了靈山凈土,就應該朝拜佛祖。比喻到了一個地方,不能不去拜見主人。如《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到了那里,才知他就住在吾兄的寶莊上。我想,既到靈山,豈可不朝我佛?倒把打聽華忠消息這樁事擱起,徑投寶莊,拜識尊顏?!梗ɡ蠲鳈?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