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27,分11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貞元朝士
識韓荊州
三斗朝天
三朝已食牛
繞朝策(又作:繞朝鞭 ...)
人笑褚淵
三朝好老
山林如朝市
田舍翁
外甥似舅
萬玉來朝
王霸重朝章
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
渭城朝雨
玉馬朝周

《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
曾隨織女渡天河,記得云間第一歌。休唱貞元供奉曲,當(dāng)時朝士已無多【如今朝士已無多】。
典故
識韓荊州
 
荊州韓
 
瞻韓愿
 
相關(guān)人物
韓朝宗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八〈李白二·與韓荊州書〉~353~2~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购瘟钊酥澳?,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fēng),躬吐握之事,使海內(nèi)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
典故 
三斗朝天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飲中八仙歌〉
知章【案:賀知章。會稽人。自稱秘書外監(jiān)?!框T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案:讓皇帝長子琎。封汝陽王?!咳肥汲?,道逢曲車口流涎【道見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案:李適之。天寶元年為左丞相?!咳张d費(fèi)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銜杯樂圣稱避賢】。宗之【案:崔宗之。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蘇晉【案:晉。?之子。官至左庶子?!块L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案:旭善草書?!咳菔鳌C撁甭俄斖豕?,揮毫落紙如云煙。焦遂【案:甘澤謠。布衣焦遂。為陶峴客?!课宥贩阶咳?,高談雄辨驚四筵。
典故 
食牛量
 
乳虎氣食牛
 
三朝已食牛
  
食牛意氣
 
于菟食牛


《藝文類聚》卷九十〈鳥部上·鴻〉~56~
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賢者之生亦然也。
《新校本漢書》卷八十七上《揚(yáng)雄傳》
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于汾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于末之揚(yáng)侯。淑周楚之豐烈兮,超既離虖皇波,因江潭而?記兮,欽吊楚之湘累。

例句

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 杜甫 徐卿二子歌

典故    
吾謀適不用
 
繞朝贈策
 
繞朝贈
 
吾謀適可用

相關(guān)人物
士會
 
繞朝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九下〈文公·傳十三年〉
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晉人患秦之用士會也。夏,六卿相見于諸浮,趙宣子曰;「隨會在秦,賈季在狄,難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請復(fù)賈季,能外事,且由舊勛?!灌S成子曰:「賈季亂,且罪大,不如隨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無罪?!鼓耸刮簤塾鄠我晕号颜咭哉T士會,執(zhí)其帑于晉,使夜逸。請自歸于秦,秦伯許之。履士會之足于朝。秦伯師于河西,魏人在東。壽余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故故繒J繒o曰:「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于君,不可悔也?!骨夭唬骸溉舯称溲裕粴w爾帑者,有如河。」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zé)o人,吾謀適不用也?!辜葷?jì),魏人噪而還,秦人歸其帑,其處者為劉氏。晉·杜預(yù)注:「策,馬檛,臨別授之馬檛,并示己所策以展情。繞朝,秦大夫。」

例句

敢獻(xiàn)繞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莫道詞人無膽氣,臨行將贈繞朝鞭。 李白 送羽林陶將本

贈爾秦人策,莫鞭轅下駒。 杜甫 別蘇徯

吾謀適可用,天路豈寥廓。 王昌齡 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王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離言欲贈策,高辨正連環(huán)。 盧照鄰 綿州官池贈別同賦灣字

遠(yuǎn)別無輕繞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詩。 高適 送渾將軍出塞

典故
人笑褚淵
 
死袁生褚

相關(guān)人物
劉彧(南朝宋明帝)
 
袁粲
 
褚淵


《南齊書》卷五十五〈孝義列傳·樂頤·(弟)樂預(yù)〉~964~
弟預(yù)亦孝,父臨亡,執(zhí)其手以托郢州行事王奐,預(yù)悲感悶絕,吐血數(shù)升,遂發(fā)病。官至驃騎錄事。隆昌末,預(yù)謂丹陽尹徐孝嗣曰:「外傳藉藉,似有伊周之事,君蒙武帝殊常之恩,荷托付之重,恐不得同人此舉。人笑褚公,至今齒冷?!剐⑺眯纳跫{之。建武中,為永世令,民懷其德。卒官。有一老嫗行擔(dān)斛蔌葉將詣市,聞預(yù)死,棄擔(dān)號泣。
《南史》卷二十八〈褚裕之列傳·(湛之子)褚彥回〉~750~
明帝崩,遺詔以為中書令、護(hù)軍將軍,與尚書令袁粲受顧命,輔幼主。粲等雖同見托,而意在彥回。彥回同心理事,務(wù)弘儉約,百姓賴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賂公行,彥回不能禁也。……蒼梧暴虐稍甚,齊高帝與彥回及袁粲言世事,粲曰:「主上幼年,微過易改,伊、霍之事,非季世所行,縱使功成,亦終無全地?!箯┗啬唬瑲w心高帝。及廢蒼梧,群公集議,袁粲、劉彥節(jié)既不受任,彥回曰:「非蕭公無以了此。」手取事授高帝。高帝曰:「相與不肯,我安得辭?!故履硕?。順帝立,改號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甲仗五十人入殿?!霸討奄E,曰:「褚公眼睛多白,所謂白虹貫日,亡宋者終此人也。」他日,粲謂彥回曰:「國家所倚,唯公與劉丹陽及粲耳,愿各自勉,無使竹帛所笑?!箯┗卦唬骸冈敢员尚募墓箘t可矣。」然竟不能貞固。……彥回善彈琵琶,齊武帝在東宮宴集,賜以金鏤柄銀柱琵琶。性和雅,有器度,不妄舉動。宅嘗失火,煙爓甚逼,左右驚擾,彥回神色怡然,索輿徐去。然世頗以名節(jié)譏之,于時百姓語曰:「可憐石頭城,寧為袁粲死,不作彥回生。」
典故
三朝好老


《后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jì)〉~29~
冬十月丁未,大赦天下。賜民爵,人二級,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三級,脫無名數(shù)及流人欲占者人一級,爵過公乘得移與子若同產(chǎn)子;鰥、寡、孤、獨(dú)、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詔曰:「朕以眇身,托于王侯之上,統(tǒng)理萬機(jī),懼失厥中,兢兢業(yè)業(yè),未知所濟(jì)。深惟守文之主,必建師傅之官。詩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恍刑臼鹿?jié)鄉(xiāng)侯熹三世在位,為國元老;司空融典職六年,勤勞不怠。其以熹為太傅,融為太尉,并錄尚書事?!喝麓蠓?,莫肯夙夜』,小雅之所傷也。『予違汝弼,汝無面從』,股肱之正義也。群后百僚勉思厥職,各貢忠誠,以輔不逮。申敕四方,稱朕意焉?!固?#183;李賢注:「趙熹,光武時為太尉,明帝時行太尉事,故曰三代在位。元,長也。詩曰:『方叔元老?!弧?/span>
典故
山林如朝市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五〈任昉·答何徵君詩〉~597~
散誕羈鞿外,拘束名教里。得性千乘同,山林無朝市。勿以耕蠶貴,空笑易農(nóng)仕。宿昔仰高山,超然絕塵軌。傾壺已等藥,命管亦齊喜。無為嘆獨(dú)游,若終方同止。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劉裕(南朝宋武帝)


《宋書》卷三《武帝紀(jì)下》
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陰室,于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孝武不答,獨(dú)曰:「田舍公得此,以為過矣?!构誓芄庥刑煜?,克成大業(yè)者焉。

例句

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貺情。 杜甫 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

典故
外甥似舅
 
無忌勝如舅

相關(guān)人物
何無忌
 
劉牢之
 
劉裕(南朝宋武帝)


《晉書》卷八十五〈何無忌列傳〉~224~
何無忌,東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氣,人有不稱其心者,輒形于言色。州辟從事,轉(zhuǎn)太學(xué)博士。鎮(zhèn)北將軍劉牢之,即其舅也,時鎮(zhèn)京口,每有大事,常與參議之。會稽世子元顯子彥章封東海王,以無忌為國中尉,加廣武將軍。及桓玄害彥章于市,無忌入市慟哭而出,時人義焉。隨牢之南征桓玄。牢之將降于玄也,無忌屢諫,辭旨甚切,牢之不從。及玄篡位,無忌與玄吏部郎曹靖之有舊,請蒞小縣。靖之白玄,玄不許,無忌乃還京口。初,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也,甚懼。其黨曰:「劉裕烏合之眾,勢必?zé)o成,愿不以為慮?!剐唬骸竸⒃S鹿谌?,當(dāng)今無敵。劉毅家無儋石之儲,摴蒱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其見憚如此。
典故
萬玉來朝


《全唐詩》卷八十九〈舞馬詞六首〉
〈舞馬詞六首〉其一:「萬玉朝宗鳳扆,千金率領(lǐng)龍媒。眄鼓凝驕躞蹀,聽歌弄影徘徊【案:圣代升平樂?!??!?/span>
典故
王霸重朝章
 
王霸思隱

相關(guān)人物
王霸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王霸〉~2762~
王霸字儒仲,太原廣武人也。少有清節(jié)。及王莽篡位,棄冠帶,絕交宦。建武中,徵到尚書,拜稱名,不稱臣。有司問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諸侯有所不友?!顾就胶畎宰屛挥诎?。閻陽毀之曰:「太原俗黨,儒仲頗有其風(fēng)?!顾熘?。以病歸。隱居守志,茅屋蓬戶。連徵不至,以壽終。

例句

韓康雖復(fù)在人間,王霸終思隱巖竇。 李頎 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于十一

管寧存祭禮,王霸重朝章。 王績 贈李征君大壽

典故
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列傳上〉~4046~
始,風(fēng)益州令塞外蠻夷獻(xiàn)白雉,元始元年正月,莽白太后下詔,以白雉薦宗廟。群臣因奏言太后「委任大司馬莽定策安宗廟。故大司馬霍光有安宗廟之功,益封三萬戶,疇其爵邑,比蕭相國。莽宜如光故事?!固髥柟湓唬骸刚\以大司馬有大功當(dāng)著之邪?將以骨肉故欲異之也?」于是群臣乃盛陳「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載同符。圣王之法,臣有大功則生有美號,故周公及身在而托號于周。莽有定國安漢家之大功,宜賜號曰安漢公,益戶,疇爵邑,上應(yīng)古制,下準(zhǔn)行事,以順天心?!固笤t尚書具其事?!Ъ茸鹬?,欲以女配帝為皇后,以固其權(quán),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長秋宮未建,液廷媵未充。乃者,國家之難,本從亡嗣,配取不正。請考論五經(jīng),定取禮,正十二女之義,以廣繼嗣。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長安者適子女?!故孪掠兴?,上女名,王氏女多在選中者。莽恐其與己女爭,即上言:「身亡德,子材下,不宜與女并采?!固笠詾橹琳\,乃下詔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馀人,公卿大夫或詣廷中,或伏省戶下,咸言:「明詔圣德巍巍如彼,安漢公盛勛堂堂若此,今當(dāng)立后,獨(dú)奈何廢公女?天下安所歸命!愿得公女為天下母?!姑查L史以下分部曉止公卿及諸生,而上書者愈甚。太后不得已,聽公卿采莽女。莽復(fù)自白:「宜博選眾女?!构錉幵唬骸覆灰瞬芍T女以貳正統(tǒng)?!姑О祝骸冈敢娕?。」太后遣長樂少府、宗正、尚書令納采見女,還奏言:「公女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褂性t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廟,雜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謂『康強(qiáng)』之占,『逢吉』之符也?!剐培l(xiāng)侯佟上言:「春秋,天子將娶于紀(jì),則褒紀(jì)子稱侯,安漢公國未稱古制。」事下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封后父百里,尊而不臣,以重宗廟,孝之至也。佟言應(yīng)禮,可許。請以新野田二萬五千六百頃益封莽,滿百里?!姑еx曰:「臣莽子女誠不足以配至尊,復(fù)聽議,益封臣莽。伏自惟念,得托肺腑,獲爵土,如使子女誠能奉稱圣德,臣莽國邑足以共朝貢,不須復(fù)加益地之寵。愿歸所益?!固笤S之。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姑钷o讓,受四千萬,而以其三千三百萬予十一媵家。群臣復(fù)言:「今皇后受聘,踰群妾亡幾?!褂性t,復(fù)益二千三百萬,合為三千萬。莽復(fù)以其千萬分予九族貧者?!迥暾?,祫祭明堂,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馀人,徵助祭。禮畢,封孝宣曾孫信等三十六人為列侯,馀皆益戶賜爵,金帛之賞各有數(shù)。是時,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見者皆叩頭言,宜亟加賞于安漢公。
典故 
唱渭城
     
渭城歌
 
聽陽關(guān)
 
渭城朝雨
 
西出陽關(guān)
 
陽關(guān)第四聲
 
三疊曲
 
渭城柳
 
渭城詩
 
陽關(guān)一杯酒
 
陽關(guān)西出
 
四疊陽關(guān)
 
陽關(guān)無故人
 
泣渭城
 
更盡一杯別酒
 
千萬遍陽關(guān)
 
渭城風(fēng)雨
 
陽關(guān)聲苦
  
渭城挹輕塵


《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案:渭城一曰陽關(guān)。王維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詩,后遂被于歌。劉禹錫與歌者詩云。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對酒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也。渭城、陽關(guān)之名。蓋因辭云?!俊?/span>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楊柳春【客舍依依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依依楊柳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蘇軾文集》卷六七〈題跋·書陽關(guān)第四聲〉
舊傳陽關(guān)三疊,然今歌者,每句再疊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應(yīng)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fù)節(jié)奏。余在密州,有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guān),其聲宛轉(zhuǎn)凄斷,不類向之所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唐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讀樂天《對酒》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新唱陽關(guān)第四聲。」注:「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弧挂源蓑炛舻谝痪浏B,則此句為第五聲矣,今為第四聲,則第一不疊審矣。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孫柔之


《藝文類聚》卷九十九〈祥瑞部下·馬〉~74~
《瑞應(yīng)圖》曰:玉馬者。王者清明尊賢則至。
《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百辟勸進(jìn)今上箋〉~842~
居今觀古,曾何足云?而惑甚盜鐘,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是以玉馬駿?,表微子之去;金版出地,告龍逄之怨。明公據(jù)鞍輟哭,厲三軍之志;獨(dú)居掩涕,激義士之心。故能使海若登祗,罄圖效祉;山戎孤竹,束馬景從。伐罪吊民,一匡靖亂,匪叨天功,實勤濡足。且明公本自諸生,取樂名教,道風(fēng)素論,坐鎮(zhèn)雅俗,不習(xí)孫吳,遘茲神武。驅(qū)盡誅之氓,濟(jì)必封之俗,龜玉不毀,誰之功歟?獨(dú)為君子,將使伊周何地?某等不達(dá)通變,實有愚誠,不任??睿ば闹刂]。伏愿時膺典冊,式副民望。
《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百辟勸進(jìn)今上箋〉~842~
唐·李善注引《論語比考讖》曰:「殷惑女妲己,玉馬走。」宋均曰:「女妲己,有美色也。玉馬,喻賢臣奔去也?!?/span>

例句

昔日殷王子,玉馬遂朝周。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

《漢語大詞典》:供奉曲
宮廷內(nèi)演奏的歌曲。 唐 劉禹錫 《聽舊宮人穆氏唱歌》詩:“休唱 貞元 供奉曲,當(dāng)時朝士已無多?!?/div>
《漢語大詞典》:貞元朝士(貞元朝士)
唐 劉禹錫 《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曾隨 織女 渡天河,記得云間第一歌;休唱 貞元 供奉曲,當(dāng)時朝士已無多?!?劉 在 貞元 中任郎官御史,后坐 王叔文 黨貶逐,歷二十馀年,始以太子賓客再入朝,感念今昔,故有是語。后詩文中多用以為典。 宋 樓鑰 《曹工部挽詞》:“ 齊 國世臣少, 貞元 朝士稀?!?元 張可久 《寨兒令·鑒湖即事》曲:“問太平風(fēng)景如何?嘆 貞元 朝士無多。” 清 黃宗羲 《陳定生先生墓志銘》:“訖今四十年, 貞元 朝士無多,劫塵冷落?!?/div>
《國語辭典》:識韓(識韓)  拼音:shì hán
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生所仰慕的人。參見「識荊」條。如:「識韓之初,禮數(shù)不周,望請見諒?!?/div>
《國語辭典》:識荊(識荊)  拼音:shì jīng
語本唐。李白 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购笠宰R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權(quán)《卓文君》第二折:「久聞大德,未遂識荊,辱顧寒居,光輝蓬蓽。」《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yīng)付周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也作「識韓」。
《國語辭典》:酒中仙  拼音:jiǔ zhōng xiān
古時對酷好且善于飲酒之人的美稱。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挂卜Q為「酒仙」。
分類:酷好飲酒
《漢語大詞典》:氣食牛(氣食牛)
比喻少年氣盛。語出尸子卷下:“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貴客皆回頭?!?/div>
分類:少年氣盛
《漢語大詞典》:食牛
尸子卷下:“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賢者之生亦然?!焙笠浴笆撑!辟澝狼嗌倌曛緣研男郏瑲飧藕肋~。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明 李東陽 《題杜日川修撰日會中書兄弟趨朝圖》詩:“食牛驚坐客,渡蟻識胡僧。” 清 黃遵憲 《和周朗山琨見贈之作》:“當(dāng)時乳虎氣食牛,眾作蟬噪嗤噍啁?!眳⒁姟?吞牛 ”。
《國語辭典》:吞?! ?span id="cqhar8f" class='label'>拼音:tūn niú
比喻意氣極盛。宋。王十朋潘岐哥〉詩:「胸中之氣已吞牛,開眼睛光如虎視?!?/div>
《漢語大詞典》:秦人策
左傳·文公十三年:“﹝ 秦伯 ﹞使 士會 。 士會 辭,曰:‘ 晉 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於君,不可悔也?!?秦伯 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 河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杜預(yù) 注:“策,馬檛。臨別授之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焙蠼柚格R鞭。 唐 杜甫 《別蘇徯》詩:“贈爾 秦 人策,莫鞭轅下駒?!?/div>
分類:馬鞭
《漢語大詞典》:繞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晉 大夫 士會 因事奔 秦 ,為 秦 所用。 晉 人患 秦 之用 士會 ,乃使 魏 壽馀 偽以 魏 叛而入 秦 ,誘 士會 返 晉 。計得逞, 士會 欲行, 秦 大夫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按,策有二義,一為策書,即簡策之策;一為馬檛,即鞭策之策。 漢 服虔 主前一義, 晉 杜預(yù) 主后一義。見左傳·文公十三年 杜預(yù) 注、 孔穎達(dá) 疏。后以“繞朝策”喻指有先見的謀略。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敢獻(xiàn) 繞朝 策,思同 郭泰 船?!?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將軍》:“莫道詞人無膽氣,臨行將贈 繞朝 鞭。”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繞朝鞭(繞朝鞭)
見“ 繞朝策 ”。
《漢語大詞典》:繞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晉 大夫 士會 因事奔 秦 ,為 秦 所用。 晉 人患 秦 之用 士會 ,乃使 魏 壽馀 偽以 魏 叛而入 秦 ,誘 士會 返 晉 。計得逞, 士會 欲行, 秦 大夫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卑?,策有二義,一為策書,即簡策之策;一為馬檛,即鞭策之策。 漢 服虔 主前一義, 晉 杜預(yù) 主后一義。見左傳·文公十三年 杜預(yù) 注、 孔穎達(dá) 疏。后以“繞朝策”喻指有先見的謀略。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敢獻(xiàn) 繞朝 策,思同 郭泰 船?!?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將軍》:“莫道詞人無膽氣,臨行將贈 繞朝 鞭?!?/div>
分類:大夫
《國語辭典》:贈策(贈策)  拼音:zèng cè
策,馬鞭。贈策指春秋時代,晉國的隨會投奔秦國,晉國害怕他的才能為秦國所用,便用計勸說他回國。秦大夫繞朝為隨會送行時以馬鞭相贈,并且說:「子無謂秦?zé)o人,吾謀適不用也。」表示自己已看穿晉國招回隨會的計謀。見《左傳。文公十三年》。后泛指臨別時贈送物品或言語,以表明自己的心意。唐。盧照鄰綿州官池贈別同賦灣字〉詩:「離言欲贈策,高辨正連環(huán)。」
《國語辭典》:田舍翁  拼音:tián shè wēng
田家老農(nóng)。唐。白居易秦中吟〉詩:「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顾?。蘇軾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三首之一:「十年歸夢寄西風(fēng),此去真為田舍翁?!?/div>
分類:年老
《國語辭典》:一曲陽關(guān)(一曲陽關(guān))  拼音:yī qǔ yáng guān
陽關(guān),曲調(diào)名,為古人送行時所唱誦之曲。一曲陽關(guān)比喻離別。宋。蘇軾〈漁家傲。一曲陽關(guān)情幾許〉詞:「一曲陽關(guān)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貂留不住。」元。無名氏〈端正好。本是對美甘甘錦堂歡套。尾〉:「三杯別酒肝腸斷,一曲陽關(guān)離恨添?!?/div>
《漢語大詞典》:三疊陽關(guān)(三疊陽關(guān))
《陽關(guān)三迭》。琴曲。琴譜以 唐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并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復(fù)三次,故稱“三疊”。后泛指送別之曲。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三疊陽關(guān)》聲漸杳。斷雨殘云,只怕 巫山 曉?!?元 宋方壺 《斗鵪鶉·送別》套曲:“肺腑,恨怎舒,《三疊陽關(guān)》愁萬縷?!?元 馬致遠(yuǎn) 《漢宮秋》第四折:“凄愴似和半夜 楚 歌聲,悲切似唱《三疊陽關(guān)令》?!?元 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三折:“本彈的是一曲《鳳求凰》,倒做了《三疊陽關(guān)令》?!?/div>
《國語辭典》:唱陽關(guān)(唱陽關(guān))  拼音:chàng yáng guān
陽關(guān)三疊,為古人的送別曲。唱陽關(guān)比喻離別。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別時容易見時難,怕唱陽關(guān),莫唱陽關(guān)?!?/div>
分類:送別離別
《國語辭典》:渭城  拼音:wèi chéng
1.位于渭水北岸,本秦都咸陽,漢武帝時復(fù)置,改稱為「渭城」,約今陜西咸陽東北。
2.樂曲名。又稱〈渭城曲〉。本為唐。王維 送人使安西七言絕句:「渭城朝雨浥輕塵?!购笕霕犯煲浴肝汲恰姑?。它描寫一種最普遍性的離別,具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適合大多數(shù)離別宴席演唱而成為流行、傳唱最久的古曲。
《國語辭典》:陽關(guān)三疊(陽關(guān)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樂曲名。本為唐朝王維所作〈渭城曲〉詩,后人將之譜為送別之曲。今僅存琴歌譜,因「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句重復(fù)三次,故稱為「陽關(guān)三疊」。今亦有純粹演奏譜。
《漢語大詞典》: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曲)
(1).琴曲名。即《陽關(guān)三迭》。詳“ 陽關(guān)三疊 ”。
(2).詞牌名。因 唐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詩“西出 陽關(guān) 無故人”句而得名。單調(diào)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宋 蘇軾 有《陽關(guān)曲》詞。
《國語辭典》:陽關(guān)三疊(陽關(guān)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樂曲名。本為唐朝王維所作〈渭城曲〉詩,后人將之譜為送別之曲。今僅存琴歌譜,因「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句重復(fù)三次,故稱為「陽關(guān)三疊」。今亦有純粹演奏譜。
《漢語大詞典》:玉馬朝周(玉馬朝周)
《論語比考讖》:“ 殷 惑女 妲己 ,玉馬走?!庇耨R,指賢臣 微子啟 。 紂 王昏亂, 啟 數(shù)諫不聽,乃去 殷 而朝 周 。事見《史記·宋微子世家》。后以“玉馬朝周”謂賢臣去國另事明主。 唐 陳子昂 《感遇》之十四:“昔日 殷 王子,玉馬遂朝 周 。” 唐 劉禹錫 《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詩:“玉馬朝 周 從此辭,園陵寂寞對豐碑。” 元 趙孟俯 《錢唐懷古》:“故國金人泣辭 漢 ,當(dāng)年玉馬去朝 周 ?!眳⒁姟?玉馬 ”。
《國語辭典》:玉馬(玉馬)  拼音:yù mǎ
1.玉和馬?!吨芏Y。天官。太宰》漢。鄭玄。注:「幣貢,玉馬皮幣也?!?br />2.用玉雕成的馬?!稌x書。卷三七。宗室傳。高密文獻(xiàn)王泰傳》:「營門前方數(shù)丈雪融不積,騰怪而掘之,得玉馬,高尺許?!?br />3.神駿的良馬。三國魏。曹植大魏篇〉:「玉馬充乘輿,芝蓋樹九華。」
4.比喻賢臣。《文選。任昉。百辟勸進(jìn)今上箋》:「是以玉馬駿奔,表微子之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