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劉望之(?~一一五九),字夷叔,號觀堂,瀘州(今屬四川)人,一說成都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jìn)士(《南宋館閣錄》卷八)。二十七年,由達(dá)州教授召為國子正。二十八年,行秘書省正字。二十九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一七九、一八二)。有《觀堂集》,已佚。事見《桯史》卷五。今錄詩十七首。
全宋文·卷四八九五劉望之,字夷叔,一字叔儀,自號觀堂,瀘州合江(今四川合江)人,一說成都人。紹興十二年登進(jìn)士第。紹興二十七年自達(dá)州州學(xué)教授除國子正,次年遷秘書省正字。二十九年致仕,卒。望之詩文清古,議論高明,著有《觀堂集》。見《南宋館閣錄》卷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一七九,《鄮峰真隱集》卷三一,《桯史》卷五,《明一統(tǒng)志》卷七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徐州彭城人,字子望。少孤,好古學(xué),師事高弁。登進(jìn)士第。知龍興縣,坐事免。后授徐州文學(xué),居鄉(xiāng)里,教授學(xué)生數(shù)十百人。采漢、唐奏議為《輔弼名對》,書上,除任城主簿。歷兗、青州幕職官。年五十二卒。有《儒術(shù)通要》、《經(jīng)濟(jì)樞言》。
全宋文·卷五七七劉顏,字子望,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少孤,好古學(xué)。舉進(jìn)士第,以試秘書省校書郎知龍興縣,坐法免。后授徐州文學(xué)。居鄉(xiāng)里,教授生徒數(shù)十百人,撰《輔弼名對》。除任城主簿,歷兗、青二州從事,卒。著有《儒術(shù)通要》、《經(jīng)濟(jì)樞言》數(shù)十篇?!?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張岷,字子望,滎陽(今屬河南)人。峋弟(《金石萃編》卷一三六《游玉華山記》)。受學(xué)于邵雍,與兄同登進(jìn)士(清乾隆《滎陽縣志》卷六)。官太常寺主簿。早逝(《宋元學(xué)案》卷三三)。
全宋文·卷二○○九張岷,字子望,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峋弟。從邵雍學(xué),登進(jìn)士第,官至太常主簿。嘗記邵雍之言,述《觀物外篇》二卷。見所作《游玉華山記》及《宋元學(xué)案》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人。理宗初知永州,明達(dá)政理,檢核吏奸,更置簿書,不逾年,財賦自裕。勤政愛民,邦人多受其惠。
人物簡介
全宋詩邵知柔,字民望,政和(今屬福建)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jìn)士。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江陰縣(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紹興三十年(一一六○)知袁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七)。累遷國子祭酒、太子左庶子。孝宗乾道初,請老,除龍圖閣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事見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表民。章得象從子。以蔭補秘書省校書郎,監(jiān)杭州茶庫,逾年辭疾去。上萬言書論時政,不報。兄拱之被誣遭貶,乃歷訴于朝,章十余上,卒脫兄冤。覃恩遷太常寺太祝、大理評事。歐陽修、韓絳等薦之,除簽書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及知烏程縣,皆不赴,遂以光祿寺丞致仕。宗孟軻言性善,為文辯博,長于議論。著《救性》、《明統(tǒng)》、《禮論》等篇章,有文集。
全宋詩章望之,字表民,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少孤,以伯父章得象蔭監(jiān)杭州茶庫,逾年辭疾去。除僉書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知烏程縣,皆不赴。著《救性》、《明統(tǒng)》、《禮論》及歌詩雜文數(shù)百篇,集為三十卷,已佚。《宋史》卷四四三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一二七五章望之,字表民,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初以伯父得象蔭為秘書省校書郎,監(jiān)杭州茶庫,踰年辭疾去。久之,以覃恩遷太常寺太祝、大理評事。歐陽修等薦其才,除簽書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不赴。又除知烏程縣,固辭,遂以光祿寺丞致仕。望之喜議論,著《救性》七篇、《明統(tǒng)》三篇、《禮論》一篇。又有歌詩、雜文數(shù)百篇,集為三十卷?!?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一五、《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60
【介紹】:
宋邵武人,原名達(dá),字明望?;兆谡退哪赀?,授潁州教授。欽宗靖康元年走江南。以罪北逃事偽齊。齊廢歸金,累遷翰林侍講學(xué)士。金完顏亮正隆四年使宋賀正旦,以隱語“今日北風(fēng)甚勁”及“筆來”暗示金將南侵。使還,其副使告發(fā),被烹死。
全宋詩施宜生(?~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達(dá),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陽,均屬福建)人?;兆谡退哪辏ㄒ灰灰凰模┻仙岬冢噷W(xué)官,授潁州教授。金兵入汴,避走江南。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編管婺州。北投劉豫,為大總管府議事官。金廢豫,仕金,官至翰林侍講學(xué)士。故自號三住老人。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為正旦使使宋。時金造舟調(diào)兵準(zhǔn)備南侵,施以隱語“今日北風(fēng)甚勁”暗示宋臣張燾,使回被告發(fā),烹而死。事見《耆舊續(xù)聞》卷六、《中州集》卷二,《金史》卷七九有傳。今錄詩十六首。
中州集宜生字明望,浦城人。宣和末,為潁州教官。仕齊,仕國朝,官至翰林學(xué)士,自號三住老人。有集行于世。賦柳云:朱門處處臨官道,流水年年繞禁宮。草書云:臨池翕忽云霧集,舞劍浩蕩波濤翻。山谷草書云:行所當(dāng)行止當(dāng)止,錯亂中間有條理。意溢毫搖手不知,心自書空不書紙。社日云:濁澗回湍激,青煙弄晚暉。緣隨春酒熟,分與故山違。社鼓喧林莽,孤城隱翠微。山花羞未發(fā),燕子喜先歸。又云:割少詼諧語,分均宰制功。靈祇依古樹,醉叟泥村童。萬里開耕稼,三時順雨風(fēng)。行春從此樂,著意酒杯中。初在潁州日,從趙德麟游,頗得蘇門沾丐云。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都民望(?——一一六○),江州德化(今江西九江)人。紹興二十八年自左朝請郎、通判荊南府召為監(jiān)察御史。二十九年為右正言,又除左司諫。三十年為太常少卿,同年九月卒。見《中興小紀(jì)》卷三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九、一八一、一八三、一八五、一八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1127—1181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景望。高宗紹興十五年進(jìn)士。累官國子司業(yè)、宗正少卿。以直龍圖閣知寧國府,移建寧府。與同里薛季宣皆以學(xué)行聞名,尤精于古人經(jīng)制治法。與弟伯英、伯海,以振起伊洛之學(xué)為任,由是永嘉學(xué)者,咸宗鄭氏。卒謚文肅。有《鄭景望集》、《鄭敷文書說》。
全宋詩鄭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jìn)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調(diào)黃巖尉。孝宗隆興初召試正字,除太常博士,遷吏部侍郎,宗正少卿。出知寧國府,改知建寧。有《鄭景望集》,已佚。事見明嘉靖《溫州府志》卷三。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四六七三鄭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紹興十五年第進(jìn)士,歷黃巖尉,婺州司戶。隆興初,召試正字,除太常博士。出為福建提舉。除魏王府司馬,改江西提刑,奉祠。起知婺州,入為吏部郎官兼太子侍讀。歷國子司業(yè)、宗正少卿。以直龍圖閣知寧國府,移知建寧,卒,后謚文肅。伯熊邃于經(jīng)學(xué),與弟伯英并稱「二鄭」,由是永嘉之學(xué)以鄭氏為宗。著有《鄭伯熊集》三十卷。今存《書說》一卷。見《萬姓統(tǒng)譜》卷一○七,《宋元學(xué)案》卷三二,《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四一○葉之望,字子周,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紹興三十年進(jìn)士,官鹽官令。見萬歷《黃巖縣志》卷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三三楊民望,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紹興間登進(jìn)士第。紹興三十一年為軍器監(jiān)主簿,除太常博士,遷左司郎中,移太常少卿。乾道初知蜀州,后知綿州。以太常少卿總蜀賦。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一三,《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五之二二,《宋中興東宮官僚題名》,元費著《氏族譜》(《全蜀藝文志》卷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