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僧。湖州烏程人。出家開元寺,后入長安,住薦福、西明等寺。宣宗大中時召對,賜紫衣,加號十望大德。后歸鄉(xiāng)里開元寺,卒。工書,尤善草書。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高閑。湖州烏程人。出家開元寺。后入長安。住薦福西明等寺。大中朝賜紫。加號十望大德。后歸鄉(xiāng)里。卒于本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湖之烏程人。髫年辭俗。受具。隸居開元寺。博學(xué)無不通。尤工字畫。其于草書?;蛞员戎畯埿裨啤S尉?。稟聽經(jīng)律于薦福西明等寺。宣宗詔入殿。前揮染賜紫衣。仍獲與臨洗懺戒壇。號十望大德。以老乞歸。終于寺。弟子鑒宗。傳其筆法。賜號無上大師。閑平居。每以白纻作草隸。今苕霅好事家。猶有存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宣宗大中末,浙東裘甫起事,師望檢校尚書工部郎中兼臺州刺史討之。甫被擒,其黨劉從簡猶據(jù)險自守。師望募其眾相捕斬之以自贖,得其首。懿宗咸通三年,罷郡。九年,官鳳翔少尹,上言巂州控扼南詔,成都道遠,難以遙制。遂以師望為巂州刺史、充定邊軍節(jié)度。性貪殘。殺南詔使者,遂啟邊釁。征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河中寶鼎人,字遂之。薛存誠子。宣宗大中五年,除美原尉,直弘文館。預(yù)撰《續(xù)會要》,七年書成奏進。歷任司勛、主客員外郎、左司郎中。懿宗咸通中,官至虢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38—899
【介紹】:
唐河南人,字希徒。劉崇龜?shù)?。懿宗咸通進士,以員外郎主南曹,選事清辦。僖宗在山南,王重榮不肯率職,崇望往諭之,重榮順服,還擢翰林學(xué)士。昭宗時為門下侍郎、判度支。楊守信反,崇望守護度支庫,有功。官終兵部尚書。有《中和制集》。
全唐文·卷八百十二崇望字希徒。河南人。邢國公政會七世孫。咸通十五年登第。累遷司勛吏部二員外郎。僖宗時擢翰林學(xué)士。遷戶部侍郎承旨。轉(zhuǎn)兵部。昭宗即位。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大順初為門下侍郎。加尚書左仆射。代時溥為武寧軍節(jié)度使。溥拒命。還為太常卿。王行瑜入誅執(zhí)政。貶昭州司馬。行瑜誅。召為吏部尚書。徙兵部。光化二年卒。贈司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881
【介紹】:
唐長洲人,字魯望,號江湖散人、天隨子、甫里先生。少高放,通《六經(jīng)》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游,摶歷湖、蘇二州,辟以自佐。后退隱松江甫里,多所論撰,講論不倦。與皮日休齊名,時稱皮陸。有《甫里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881?
字魯望,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舉進士,不第。隱居松江甫里,自稱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甫里先生。懿宗咸通十年(869),崔璞以諫議大夫出為蘇州刺史,陸以所業(yè)謁崔,得識皮日休,相與唱和。后自編其唱和詩為《松陵唱和集》。咸通后期至僖宗乾符中期,張摶為湖、蘇州刺史,辟以自佐。乾符六年(879)春臥病笠澤(松江之別名),隱居著書,自編其詩文為《笠澤叢書》。約于中和初(881)疾卒。生平見《新唐書》本傳。其詩近體受溫李影響,皮日休云:“近代稱溫飛卿、李義山為之最,俾生參之,未知其孰為之后先也”(《松陵唱和集序》)。古體則多承韓愈一路,以鋪張奇崛為主。沈德潛則以為其唱和詩“另開僻澀一體”(《唐詩別裁集》卷四)。南宋葉茵嘗合《笠澤叢書》、《松陵集》編成《甫里先生文集》,常見者有《四部叢刊》本20卷。《全唐詩》存詩1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斷句10。
唐詩匯評陸龜蒙(?-約881),字魯望,自號甫里先生、天隨子、江湖散人,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幼聰穎,善屬文,通《六經(jīng)》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不第。從湖、蘇二州刺史張搏游,引為從事。后隱居松江甫里,多所論撰。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后以高士召,不至。與李蔚、盧攜交厚,二人為相,召拜左拾遺,詔下,已卒。有《笠澤叢書》三卷、與皮日休唱和詩《松陵唱和集》十卷,今存;又《詩編》十卷、《賦》六卷,己佚。宋人輯有《甫里先生集》二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四卷。
全唐文·卷八百龜蒙字魯望。蘇州人。舉進士一不中。從湖州刺史張搏游。為湖蘇二郡佐。去居松江甫里。自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以高士召不至。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dāng)國。召拜左拾遺。詔下日卒。光化中。韋莊表贈右補闕。
作品評論
皮日休《松陵集序》有進士陸龜蒙字魯望者,以其業(yè)見造凡數(shù)編。其才之變,真天地之氣也。近代稱溫飛卿、李義山為之最,俾生參之,未知其孰為之后先也。
陸龜蒙《甫里先生傳》少攻歌詩,欲與造物者爭柄,遇事輒變化,不一其體裁。始則凌轢波濤,穿穴險固,四鎖怪異,破碎陣敵,卒造平淡而后已。
唐摭言陸龜蒙,字魯望,三關(guān)人也。幼而聰悟,文學(xué)之外,尤善談笑,常體江、謝賦事,名振江左。居于姑蘇,藏書萬馀卷,詩篇清麗,與皮日休為唱和之友?!瓍亲尤A奠文千馀言,略云:“大風(fēng)吹海,海波滄漣;涵為子文,無隅無邊。長松倚雪,枯枝半折,挺為子文,直上巔絕。風(fēng)下霜時,寒鐘自聲,發(fā)為子文,鏗鏘杳清。武陵深闃,川長晝白,間為子文,渺芒岑寂。豕突鯨狂,其來莫當(dāng);云沈鳥沒,其去倏忽。膩若凝脂,軟于無骨。霏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鮮妍。觸即碎,潭下月;拭不滅,玉上煙。”
詩林廣記冷齋序《魯訔注杜工部詩》云:“陸龜蒙得杜詩之贍博,尚軒然自號一家,嚇世喧俗?!?/blockquote>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
萬古幽人在澗阿,百年孤憤竟如何?無人說與天隨子,春草輸贏較幾多。
唐音癸簽
陸魯望江湖自放,詩興宜饒,而墨彩反復(fù)黯鈍者,當(dāng)由多學(xué)為累,苦欲以賦料入詩耳。陶潛詩胸中若不著一字者。弘景識字多,吮毫彌拙矣。參三隱君得失,可證林吟功。
《詩源辨體》
陸龜蒙、皮日休唱和多次韻之作,七言律《鼓吹》所選僅得一二可觀,其他多怪惡奇丑矣。
《唐詩品匯刪?七言律》
陸龜蒙另具清逸之慨,開宋人通衢也。
《唐詩別裁》
龜蒙與皮日休倡和,另開僻澀一體,不能多采。
《貞一齋詩說》
七言律古今所尚……陸魯望自出變態(tài),覺蒼翠逼人。
《唐詩箋注》
魯望詩最多,時有佳句,而率筆亦甚,晚唐習(xí)氣如此。
《唐七律雋》
魯望行芳品潔,為吾邑詩人之最。其《松陵倡和集》多膾炙之句,但蕪音累氣亦所不免,實開宋人粗□一派,故甄汰頗嚴(yán),不敢阿所好也。
養(yǎng)一齋詩話
陸魯望古風(fēng)律體,不散漫則湊帖,佳詩甚寥寥;每覽其詩,倉卒惟恐不盡。然有二絕句可喜,皮襲美不能為也。“陵陽佳地昔年游,謝朓青山李白樓。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fēng)影落春流。”“且將絲?系蘭舟,醉下煙汀減去愁。江上有樓君莫上,落花隨水正東流?!薄八靥f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住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fēng)清欲墮時?!倍艘云?、陸為晚唐高手,且謂皮、陸為唱和勁敵。
《通齋詩話》
陸甫里之風(fēng)致,似較襲美為優(yōu)。五言如“分野墾多蹇、連山卦少亭”、“匹夫能曲踴,萬騎可橫行”、“硯拔萍根洗,舟沖蓼穗撐”、“短床編翠竹,低幾憑紅檉”……七言如“清樽林下看香印,遠岫窗中掛缽囊”、“庭前有蝶爭煙蕊,簾外無人報水筒”、“繁弦似玉紛紛碎,佳使如鴻一一驚”、“登山凡著幾綱屐,破浪欲乘千里船”……凡此諸聯(lián),澹冶之間,仍寓沖融之態(tài),不似襲美一味幽奇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杜子美、韓退之,極力馳騁,排比為多,精意為文,時發(fā)深抱,然如祜樹生秋,已無風(fēng)采。夫其散漫漁樵,流連酒茗,天情自朗,故發(fā)語猶超?!段甯琛贰ⅰ抖z》,獨深寄托,開后來之體?!蹲郧病范仯艖焉钪?,妙有遺音。
《詩學(xué)淵源》
(龜蒙)詩與襲美同體,而琢削過之,蓋效退之而未至者也。而近體或似溫、李,而清麗則遜前人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895
【介紹】:
唐江夏人,字景望。李鄘孫。擢進士。博學(xué)多通,文章秀絕。累遷吏部郎中,兼史館修饌,拜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昭宗時拜戶部侍郎,遷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聚書至多,手不釋卷,昭宗愛其才。終遭王行瑜等所殺。贈司徒,謚文。好學(xué),世號“李書樓”,著文章及注解諸書傳甚多。
全唐文·卷八百三溪字景望。江夏人。大中十三年進士。累遷吏部郎中。拜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黃巢之亂。走河陽。入拜戶部侍郎。遷禮部尚書。景福二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昭緯素疾溪。諷劉崇魯裂其麻。左授太子少傅。乾寧初復(fù)相。罷為太子少師。李茂貞擁兵犯闕。殺之都亭驛。贈司徒。謚曰文。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袁州(今江西宜春)人。登進士第。昭宗時曾作詩投鎮(zhèn)南節(jié)度使鐘傳。劉松《宜陽集》曾錄其詩。事跡據(jù)《登科記考》卷二七?!?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九嶷山》詩1首,作世次爵里無考者。民國《萬載縣志》存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7
【介紹】:
五代時太原人,字希望。幼從后晉高祖伐蜀,以矯悍見稱。后征安重榮有功,遷復(fù)州防御史。后周初從太祖征兗海,授兗州防御史,有德政。終同州節(jié)度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19—960
【介紹】:
五代宋初薊州漁陽人,字望之。竇儀弟。后晉高祖天福六年進士。授著作佐郎、集賢校理,拜左拾遺。后周太祖廣順初,遷右補闕,與賈緯、王伸同修晉高祖、少帝、漢祖實錄。改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拜中書舍人。世宗時拜翰林學(xué)士,判太常寺,考正雅樂,校鐘磬莞籥之?dāng)?shù),辨清濁上下之節(jié),復(fù)舉律呂旋相為宮之法。宋初,轉(zhuǎn)禮部侍郎,知貢舉,撰定祠祀樂章、宗廟謚號。性夷曠,好賢樂善,善推步星歷。有《周正樂》。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969
字望之,薊州漁陽(今天津薊縣)人。右諫議大夫竇禹鈞之次子。后晉高祖天福六年(941)登進士第。歷佐使府。后漢時任史館修撰。后周太祖時遷右補闕,預(yù)修后晉實錄。累遷中書舍人。世宗時曾奉使荊南。顯德六年(959)知禮部貢舉,旋拜翰林學(xué)士。入宋,轉(zhuǎn)禮部侍郎。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卒?!?a target='_blank'>宋史》謂其卒時年42,顯誤,疑應(yīng)作年52?!?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有文集70卷,已佚?!遁浀丶o(jì)勝》卷六四、卷五存其入宋前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宋詩竇儼,字望之,薊州漁陽(今天津薊縣)人。既冠,舉后晉天福六年(九四一)進士。仕后漢、后周,為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宋初,轉(zhuǎn)禮部侍郎、兼判太常寺事。太祖征澤、潞,以疾不從,卒,年四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三有傳。
全宋文·卷三九竇儼,字望之,薊州漁陽(今天津薊縣)人,竇儀之弟。晉天福六年舉進士,周顯德中拜翰林學(xué)士,判太常寺,受詔考正雅樂。宋初,轉(zhuǎn)禮部侍郎,當(dāng)時祠祀樂章,宗廟謚號,多所擬定,議者服其該博。建隆二年或稍后卒,年四十二。所著有《義訓(xùn)》十卷、《周正樂》一百二十卷、文集七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三有傳。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三儼字望之。晉天福六年進士。歷左拾遺。仕漢為史館修撰。遷金部郎中。改中書舍人。周顯德中累拜翰林學(xué)士。判太常寺。入宋。終禮部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0—992
【介紹】:
宋齊州人,字楚望。太宗太平興國初進士。累官樞密副使。端拱初參知政事,怙恩專權(quán),與參政張齊賢、陳恕不協(xié)。淳化二年罷職。三年,同知京朝官考課,立法苛察,欲以此求再用,旋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5—1008
【介紹】:
宋洛陽人,字望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授大理評事,通判饒州。歷知忠、泰、泉、揚、潭、廣、岳、洪諸州。真宗景德中,歸朝,判吏部銓,加工部侍郎。復(fù)出知青州。以狡詐托薦事,坐責(zé)授山南東道節(jié)度行軍司馬。大中祥符初,令赦,起知郢州,病疽卒。生平不學(xué)無操行,貪賂鄙屑,畜姬侈豪,傾狡圖位,終以致敗。
全宋詩董儼,字望之,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進士,解褐大理評事、通判饒州。五年,授左拾遺、直史館,又充淮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端拱初,為三司度支副使,歷知泰州、泉州。真宗景德中知青州。大中祥符初知郢州,卒,年五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七二耿望(?——一○○二),真宗咸平初為左正言,二年四月遷左司諫、直史館、京西轉(zhuǎn)運使,三年知襄州,五年為河北轉(zhuǎn)運使,次年四月卒于任。見《宋史》卷九五、一六八、一七六,《宋會要輯稿》食貨二之一(第五冊第四八二五頁),孫沖《重刊絳守居園池記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淄州淄川人,字肩望。博通群書,尤善考《易》。真宗咸平中,遼游騎至,舉家被掠。樵棄妻室,入遼求父母,累年不獲,遂與俗絕,自稱贅世翁,唯以論兵擊劍為事。晚年屢游塞下,以策干何承矩,求滅遼復(fù)仇,不用。后于城東南累磚自環(huán),謂之“繭室”。病革,入室自掩戶卒。
全宋文·卷一七二王樵,字肩望,淄州淄川(今山東淄博)人。通《易》學(xué),善擊劍,學(xué)者多從之。咸平中,契丹內(nèi)寇,舉家被俘。樵棄妻潛入契丹訪其親,累年不獲,乃歸,為父母立祠,服喪六年。自號贅世翁,隱遁絕世,專以論兵擊劍為意。著《游邊集》三卷,《安邊三策》、《說史》十篇,皆散亡。晚年于城東隅累磚自環(huán),謂之繭室。以疾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八《隱逸傳》中有傳,又見《宋朝事實類苑》卷四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78—1051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望之。第進士。歷漢陽掾、高郵從事、平泉縣令,累遷侍御史。通判潤州,徙泉州,治尚簡易,理訟常諭以義,在任獄少盜止。官終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