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竹義(竹義)
謂竹叢生不相離異。比喻有情義。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竹義:“ 太液池 岸有竹數(shù)十叢,牙筍未嘗相離,密密如栽也。帝因與諸王閑步於竹間,帝謂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離心離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懷貳心生離間之意,覩此可以為鑑?!T王皆唯唯,帝呼為竹義。”
《漢語大詞典》:賣情(賣情)
顯示對人有情誼。《官場現(xiàn)形記》第九回:“新嫂嫂一邊, 魏翩仞 還不時要去賣情,説:‘ 陶大人 沒有錢用, 山東 不匯下來,都是我借給他?!?/div>
《漢語大詞典》:眾同分(衆(zhòng)同分)
(1).佛教語。謂使有情得同等類似果報之因。《俱舍論》卷十五:“二由棄捨眾同分故者,釋由命終?!?br />(2).謂眾人皆能辨別。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性下》:“然則名言之部,分實、德、業(yè)使不相越,以實、德、業(yè)為眾同分?!痹ⅲ骸胺踩怂蓟劢阅軇e之,故曰眾同分?!卑?,實、德、業(yè)指事物的實體、屬性與名稱三方面。
《國語辭典》:無情無義(無情無義)  拼音:wú qíng wú yì
不講情面道義?!都t樓夢》第六六回:「你不知道這柳二郎,那樣一個標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無情無義?!?/div>
分類:有情情義
《漢語大詞典》:一切有情
佛教指一切眾生。有情,梵語Sattva的意譯,舊譯為眾生。《大般若經(jīng)》卷五七八:“一切有情種種希愿,隨其無罪,皆能滿足。”《金剛經(jīng)》:“若欲救護一切有情調(diào)伏敬愛,令作種種利益事者,當依根本金剛禰鉢多法?!?/div>
《國語辭典》:順風而呼(順風而呼)  拼音:shùn fēng ér hū
就現(xiàn)有情勢加以倡導,使收效更大?!盾髯?。勸學》:「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div>
《國語辭典》:見面三分情(見面三分情)  拼音:jiàn miàn sān fēn qíng
(諺語)見面即有情意,凡事會留個轉(zhuǎn)圜的馀地。如:「俗語說:『見面三分情』,你也留個情面給人家!」
《國語辭典》:玉簫聲斷(玉簫聲斷)  拼音:yù xiāo shēng duàn
神話傳說中唐韋皋游江夏,與小青衣玉簫有情,相約七年再會,留玉指環(huán)為記,踰八年不至,玉簫絕食而死。后用以哀悼少女早喪的挽辭。
《國語辭典》:永浴愛河(永浴愛河)  拼音:yǒng yù ài hé
祝福有情人永遠沐浴在愛情的滋潤里的賀詞。
《國語辭典》:有情世間(有情世間)  拼音:yǒu qíng shì jiān
佛教用語。指有情識的生物?!?a target='_blank'>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世尊于此有情世間生、住、沒中建立三聚?!挂卜Q為「眾生世間」。
《國語辭典》:薄情無義(薄情無義)  拼音:bó qíng wú yì
沒有情意,不顧念彼此的道義?!?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聽了,自思道:『誰知這樣一個人,這樣薄情無義!』」
《國語辭典》:鳳友鸞交(鳳友鸞交)  拼音:fèng yǒu luán jiāo
比喻男女交歡。明。高濂《玉簪記》第一九出:「兩情濃同下藍橋,戰(zhàn)兢兢歡娛較少,成就了鳳友鸞交,休忘卻天長地老。」清。洪升《長生殿》第一九出:「昨夜誰侍陛下寢來?可怎生般鳳友鸞交,到日三竿猶不臨朝?」
《國語辭典》:筆記小說(筆記小說)  拼音:bǐ jì xiǎo shuō
以人物為中心,具有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筆記體著作。
《漢語大詞典》:楚楚有致
形容陳列整齊,富有情趣。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所居曲房密室,帷帳尊彝,楚楚有致?!?/div>
《國語辭典》:錯落有致(錯落有致)  拼音:cuò luò yǒu zhì
交錯紛雜,但有條理。如:「在歷史悠久的城市里,高樓與古跡散布其間,錯落有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