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朔食
古禮之一。帝王及貴族每月初一所備較平日豐盛的膳食。禮記·內(nèi)則:“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鄭玄 注:“朔食,天子大牢,諸侯少牢,大夫特豕,士特豚也?!?span id="g9qmkno" class="book">《新唐書·彭景直傳》:“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廟,皆朔加薦,以象生時朔食,號月祭?!?/div>
《漢語大詞典》:三陽節(jié)(三陽節(jié))
謂農(nóng)歷正月初七。即人日。 清 黃景仁 《人日登黑窯廠》詩:“艷以三陽節(jié),分來七寶羹?!?/div>
《漢語大詞典》:細魄(細魄)
農(nóng)歷月初的月亮。魄,月亮的微弱光芒。 唐 李群玉 《初月》詩之二:“凝顰立戶前,細魄向娟娟。”
《漢語大詞典》:涂蘇(塗蘇)
(1).古時一種有檐的帽子。 南朝 梁 劉孝威 《結(jié)客少年場行》:“插腰銅匕首,障日錦涂蘇。”
(2).酒名。古代風俗于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長依次而飲,以避瘟氣。 唐 施肩吾 《夜宴曲》:“被郎嗔罰涂蘇酒,酒入四肢紅玉軟?!?/div>
《國語辭典》:小年朝  拼音:xiǎo nián zhāo
俗稱農(nóng)歷正月初三為「小年朝」。傳統(tǒng)習俗在這一天不出門、不宴客,而在家中祭祀天神、地祇及祖先。也稱為「赤狗日」。
《國語辭典》:浴佛節(jié)(浴佛節(jié))  拼音:yù fó jié
佛誕節(jié)。相傳佛陀釋迦牟尼出世時,有九龍口吐香水,沐浴佛身。為紀念此事,中國佛教于佛誕日(農(nóng)歷四月初八)舉行浴佛儀式。也稱為「佛誕節(jié)」、「佛誕日」。
《漢語大詞典》:承露囊
唐 開元 十七年,以 玄宗 生日八月初五為千秋節(jié),百官獻承露囊,民間仿制為節(jié)日禮品相饋贈。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降誕:“ 玄宗 開元 十七年,丞相 張説 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誕日為千秋節(jié),百寮有獻承露囊者?!?唐 杜牧 《過勤政樓》:“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眳㈤?span id="pftnljd" class="book">《唐會要·節(jié)日》。
《國語辭典》:春假  拼音:chūn jià
學校在春季所放的假,以往通常在三月底四月初。目前日期由學校視情況自訂。
《漢語大詞典》:椒柏酒
亦作“ 椒栢酒 ”。 椒酒和柏酒。古代農(nóng)歷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獻之于家長以示祝壽拜賀之意。 漢 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長”原注:“正日進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藥。進酒次弟,當從小起--以年少者為先。”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清 孫枝蔚 《除夕》詩:“祭仍椒栢酒,哭為《蓼莪》詩。”亦省稱“ 椒柏 ”。 宋 蘇軾 《賀正啟》:“葦桃在戶,磔禳以餞餘寒;椒柏稱觴,燔烈以興嗣歲?!?/div>
《漢語大詞典》:五月子
亦作“ 五日子 ”。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所生之子,古人迷信,以是日多禁忌,有生子不長養(yǎng)之陋俗。史記·孟嘗君列傳:“ 文 ( 孟嘗君 )以五月五日生。 嬰 告其母曰:‘勿舉也?!淠父`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 文 於 田嬰 。 田嬰 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 文 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 嬰 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司馬貞 索隱:“《風俗通》云:‘俗説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西京雜記卷二:“ 王鳳 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舉,曰:‘俗諺舉五日子,長及戶則自害,不則害其父母?!?span id="lxpqkiu" class="book">《宋書·王鎮(zhèn)惡傳》:“ 鎮(zhèn)惡 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繼疎宗。 猛 見奇之,曰:‘此非常兒,昔 孟嘗君 惡月生而相 齊 ,是兒亦將興吾門矣?!拭疄?鎮(zhèn)惡 ?!?/div>
《漢語大詞典》:獻生子(獻生子)
唐 宋 以來的一種民間風俗。在農(nóng)歷二月初一的中和節(jié),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種子,互相贈送。新唐書·李泌傳:“ 泌 謂:‘廢正月晦,以二月朔為中和節(jié)……民間以青囊盛百穀瓜果種相問遺,號為獻生子?!?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熙朝樂事:“二月朔日, 唐 宋 時謂之中和節(jié),今雖不舉,而民間猶以青囊盛五穀瓜果之種相遺,謂之獻生子?!?/div>
《漢語大詞典》:朔數(shù)(朔數(shù))
從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周禮·春官·大史“正歲年以序事” 漢 鄭玄 注:“中數(shù)曰歲,朔數(shù)曰年?!?賈公彥 疏:“中氣帀則為歲,朔氣帀則為年?!?孫詒讓 正義:“朔數(shù)者,謂自今年正月朔數(shù)至后年正月朔,月會日於十二次一周,是為一年十二月之數(shù)。”
《國語辭典》:頭牙(頭牙)  拼音:tóu yá
牙是「迓」的訛寫。農(nóng)歷二月初二的迓禮,稱為「頭迓」。參見「頭迓」條。
《漢語大詞典》:氈爐會(氈爐會)
亦作“氊爐會”。 宋 代每年十月初一,游士在 廬山 白鹿洞 舉行的一種酒會。 宋 陶谷 清異錄·黑金社:“ 廬山 白鹿洞 游士輻湊,每冬寒,醵金市烏薪,為御冬備,號‘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為氊爐會,蓋御密窗牖,張置毯褥,以是日始也?!?/div>
《國語辭典》:觀音素(觀音素)  拼音:guān yīn sù
民間相傳觀世音菩薩誕生、得道、升天的日子,分別是農(nóng)歷的二、六、九月的十九日,這三天都有熱烈的慶?;顒印R话愣Y拜觀音的人,從二月一日至十九日、六月一日至十九日、九月一日至十九日,都以齋戒沐浴來表示對觀音的尊敬,這三次長素就稱為「觀音素」。如:「我吃的是觀音素,明天就開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