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62詞典 3分類詞匯 159
《漢語大詞典》:玩意
(1).猶玩味,體味。 宋 陳善 捫虱新話·王右丞畫渡水羅漢:“ 山谷 云:‘阿羅皆具神通,何至拖泥帶水如此’……不知 山谷 何為作此語,豈猶未能玩意筆墨之外耶?”
(2).寄托情趣。 宋 沈虞卿 《〈小畜集〉序》:“ 咸平 初,﹝ 王禹偁 ﹞來於 齊安 ,在郡政化孚洽,容與暇景,作竹樓 無恒齋 、 睡足軒 以玩意。”
(3).亦作“ 玩藝 ”。即玩意兒。指曲藝、雜技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 西廠子 小殿筵宴,看玩藝貫跤。”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想當(dāng)初,在戲園,唱玩藝,掙洋錢;歡歡喜喜天天像過年?!?br />(4).亦作“ 玩藝 ”。即玩意兒。指技藝,技巧。 老舍 《斷魂槍》:“神槍 沙子龍 是我的師傅,玩藝地道?!?br />(5).亦作“ 玩藝 ”。即玩意兒。指某種事物、舉動等。多用作表示輕視之詞。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但后來被捕的釋放,未名社也啟封了。忽封忽啟,忽捕忽放,我至今還不明白是怎么的一個玩意。” 張?zhí)煲?《仇恨》:“要有那桿玩意,別人敢動一動!”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他的性格本身就和恐懼、懷疑、阿諛奉承……時常發(fā)生沖突、 童貞 最討厭的正是這些玩藝?!?br />(6).亦作“ 玩藝 ”。即玩意兒。特指玩具。 魯迅 《野草·風(fēng)箏》:“我是向來不愛放風(fēng)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做的玩藝?!眳⒁姟?玩意兒 ”。
《國語辭典》:玩意兒(玩意兒)  拼音:wán yì ér
1.小玩具或裝飾品。如:「書匱里擺的一些泥人、玩偶等等的小玩意兒,色澤鮮艷、造型輕巧,真是漂亮極了!」
2.用來寄托情趣或打發(fā)時間的事物。如唱戲、打牌、耍雜技等。如:「他退休后閒居無事,打算找些玩意兒打發(fā)時間?!挂沧鳌竿嫠噧骸?、「頑意兒」。
3.對人、事、物的鄙稱?!段拿餍∈贰返谌呕兀骸改鞘嘏f的女子,朝梳頭,夜裹足,單做男人的玩意兒,我可不要娶這種女人?」
《漢語大詞典》:小書(小書)
(1).指價值不大的著作。漢書·藝文志《周訓(xùn)》十四篇” 顏師古 注引 漢 劉向 《別錄》:“人閒小書,其言俗薄?!?span id="rnf26ro" class="book">《南齊書·陸澄傳》:“ 賈氏 注《經(jīng)》,世所罕習(xí);《穀梁》小書,無俟兩注。”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近見皇家所撰《晉史》,其所採亦多是短部小書,省功易閲者?!?br />(2).舊指兒童啟蒙讀物。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 老舍 《四世同堂》一:“老人在幼年只讀過三本小書與六言雜字?!?br />(3).對己作之謙詞。 宋 朱熹 《答趙提舉善譽書》:“近又嘗編一小書,略論象數(shù)梗概?!?span id="mo0q6ia" class="book">《〈許杰散文選集〉自序》:“我敬以這本小書,作為我對于祖國實現(xiàn)四化的獻(xiàn)禮?!?br />(4).小字書寫。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欲事干謁,則患不能小書,困於投刺?!?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 蘭 遂小書其字繫於足上,燕遂飛鳴而去?!?span id="vnaxpw6" class="book">《宋詩紀(jì)事》卷九六引 明 郁逢慶 書畫題跋記:“壁上小書一絶, 君謨 真跡也。”
(5).曲藝之一。 江 浙 一帶俗稱有說有唱的彈詞為小書,以別于只說不唱的大書(評話)。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委順子說書》:“平話一流,已見 宋 人小説中,而此技獨盛行於 蘇 ……《玉蜻蜓》、《珍珠塔》、《三笑》《白蛇傳》之類曰小書?!?br />(6).裝訂成冊的連環(huán)畫。 茅盾 《子夜》六:“你總沒說到我的一箱子小書!” 茅盾 《上?!?/span>三:“所謂‘小書’,是半圖半字的小說,名為‘連環(huán)圖畫小說’?!?br />(7).小冊子。 梁斌 《播火記》第二卷十九:“ 賈湘農(nóng) 手里拿著一本小書,是《游擊戰(zhàn)術(shù)》?!?/div>
《漢語大詞典》:小曲(小麯)
制造白酒的發(fā)酵劑。也叫酒藥。發(fā)熱量少,適用于南方氣候。用小曲制成的酒,叫小曲酒。
《國語辭典》:評書(評書)  拼音:píng shū
一種民間曲藝。是一種全靠嘴說的個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摺扇、一塊驚堂木將歷史演義和章回小說的故事,敘述得活龍活現(xiàn)。評書的場所,初在農(nóng)村露天空地,后在茶館里。
《國語辭典》:彈詞(彈詞)  拼音:tán cí
一種曲藝。流行于南方各省,表演者大都在一人至三人,有說有唱;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或再加上琵琶、揚琴陪襯。唱詞多為七字句。曲調(diào)、唱腔則因地而異,如蘇州彈詞、揚州彈詞、長沙彈詞等。也稱為「搊彈詞」。
《國語辭典》:藝人(藝人)  拼音:yì rén
1.有才藝的人?!稌?jīng)。立政》:「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br />2.以表演技藝為職業(yè)的人。如:「藝人精湛的演出都是經(jīng)過不斷努力的成果?!?/div>
《國語辭典》:段子  拼音:duàn zi
1.北方許多曲種如各種大鼓、相聲、評書等可以一次表演完的節(jié)目稱為「段子」。也稱為「段兒話」。
2.質(zhì)地較厚,一面平滑有光彩的絲織品?!端疂G傳》第二回:「史進(jìn)并太公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一個筵席送行。托出一盤,兩個段子,一百兩花銀謝師?!挂沧鳌付晤^」、「緞子」。
《漢語大詞典》:唱白
戲曲或曲藝中的歌唱與說白。 葉圣陶 《倪煥之》三:“他們也許有一兩句很好的腔調(diào),一兩段動人的唱白,能使聽的人點頭稱賞。” 阿英 《從〈拷紅〉說起》:“前一段演 紅娘 聞傳訊后與 鶯鶯 的唱白,后一段是拷 紅 后老夫人的許婚?!?/div>
《國語辭典》:行頭(行頭)  拼音:xíng tou
1.演戲用的衣物或道具。明。高明《琵琶記。五娘尋夫上路》:「今則二親既已葬了,只得改換衣裝,將著琵琶做行頭,沿街上彈幾只勸行孝的曲兒,教化將去?!?br />2.泛指服裝、各種裝備或貨物?!都t樓夢》第一一二回:「咱們今日躲一天,叫咱們大哥借錢置辦些買賣行頭?!埂兑佰牌匮浴返谒钠呋兀骸缸约捍┫嗍啃蓄^,也怕成之削色。」
3.毛毬。如:「踢行頭」。
《國語辭典》:行頭(行頭)  拼音:háng tóu
1.古代軍隊中的隊長。《國語。吳語》:「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br />2.行業(yè)的頭子,或傭役的總管者。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六。米鋪》:「且言城內(nèi)外諸鋪戶,每戶專憑行頭于米市做價,徑發(fā)米到各鋪出糶?!挂卜Q為「行老」。
《漢語大詞典》:皮鞠
古代一種革制的球,中實以物,可以蹴踏為戲。 清 趙翼 《題唐明皇馬上擊毬圖》詩:“ 九華殿 已舞羽衣,千步場兼習(xí)皮毱?!?/div>
分類:革制中實
《國語辭典》:新話(新話)  拼音:xīn huà
曲藝上指宋代說話藝人講述本朝事件的說話。
《國語辭典》:唱叫  拼音:chàng jiào
1.高聲叫喊,吵鬧?!抖鲙肪矶骸复哕姷鸟剞Z聲,納喊的揭天唱叫。」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母親,似這等唱叫,幾時是了?不如將女孩兒嫁與馬員外去罷!」
2.一種歌唱的形式。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jì)勝。瓦舍眾伎》:「唱叫小唱,謂執(zhí)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輕殺,故曰淺斟低唱。」
《國語辭典》:手面  拼音:shǒu miàn
1.手段、本領(lǐng)。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七出:「王大姐,這等手面,怎么防賊?」《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七回:「我倒也使點手面給他瞧,看我到底是飯桶不是飯桶?」
2.用錢奢儉的程度?!段拿餍∈贰返谌寤兀骸改抢锩娴拇蠛蜕惺置鏄O闊,很認(rèn)得些京里的王爺貝子爺。」
《漢語大詞典》:花調(diào)(花調(diào))
曲藝曲種。 清 時流行于 浙江 杭州 。 清 范祖述 《杭俗遺風(fēng)·聲色類》:“花調(diào):亦以五人分腳色,用絃子、琵琶、洋琴、鼓板,所唱之書,均係七字唱本,其調(diào)慢而且爛,每本五六回?!?/div>
《國語辭典》:墜子(墜子)  拼音:zhuì zi
1.掛在器物末端,做為裝飾的小東西。如:「耳墜子」、「扇墜子」?!都t樓夢》第五八回:「昨兒是他擺弄了那墜子半日,就壞了。」也稱為「墜腳」。
2.耳墜子?!都t樓夢》第三一回:「把寶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額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寶兄弟,就是多兩個墜子?!?br />3.源于河南的一種曲藝。參見「墜子戲」條。
《漢語大詞典》:曲韻(曲韻)
戲曲、曲藝在唱曲和念白時使用的字音標(biāo)準(zhǔn)。我國各地劇種、曲種在讀音、咬字、歸韻、四聲調(diào)值等方面都有一定規(guī)律,大致均以當(dāng)?shù)卣Z音為標(biāo)準(zhǔn),但在表演一些反映古代生活題材的劇目、曲目時,則酌用中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