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6,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轉(zhuǎn)仄
周馳
回蹊
回梁
汀曲
蟠紆
盤灘
奇局
委屈
郁嵂
回說
茀郁
平面
隆崛
曲隱
《漢語大詞典》:轉(zhuǎn)仄(轉(zhuǎn)仄)
(1).向側(cè)面轉(zhuǎn)身。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裕陵睠賢士:“某睡中覺有撼體而連語云‘學(xué)士賀喜者’。某徐轉(zhuǎn)仄,問之,即曰:‘安心熟寢?!?br />(2).婉轉(zhuǎn)曲折。 瞿秋白 《亂彈(代序)》:“昆曲的聲調(diào),是多么‘細(xì)膩’,多么‘悠揚(yáng)’,多么‘轉(zhuǎn)仄’,多么‘深?yuàn)W’?!?/div>
《漢語大詞典》:周馳(周馳)
(1).曲折綿延。施,延。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先作前殿 阿房 ……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 。”
(2).乘車馬繞行。 漢 枚乘 《七發(fā)》:“游涉乎云林,周馳乎蘭澤,弭節(jié)乎江潯。”
《漢語大詞典》:回蹊
曲折的小徑。 宋 賀鑄 《宿寶泉山慧日寺》詩:“回蹊出蒙密,解袂迎長風(fēng)?!?/div>
分類:曲折小徑
《漢語大詞典》:回梁(迴梁)
曲折的堤堰。 明 湯顯祖 《游羅浮山賦》:“傍靈池以涉趾,歷迴梁而聳軀。”
分類:曲折堤堰
《國語辭典》:汀曲  拼音:tīng qū
沙洲曲折處。《文選。謝靈運(yùn)。登臨海嶠初發(fā)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詩》:「顧望脰未悁,汀曲舟已隱?!?/div>
分類:沙洲曲折
《漢語大詞典》:蟠紆(蟠紆)
盤繞曲折。文選·馬融〈長笛賦〉:“蚡緼蟠紆,緸寃蜿蟺?!?呂向 注:“聲相糺亂之貌。” 清 姚鼐 《河上雜詩》之一:“ 碭 沛 蟠紆接 下相 ,風(fēng)云咫尺會(huì)舟航?!?/div>
分類:盤繞曲折
《漢語大詞典》:盤灘(盤灘)
(1).曲折不平的河灘。
(2).謂盤轉(zhuǎn)船只越過險(xiǎn)灘。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 新灘 ﹞石亂水洶……兩岸多居民,號(hào)‘灘子’,專以盤灘為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奇局
新奇曲折。二刻拍案驚奇小引:“偶戲取古今所聞一二奇局可紀(jì)者演而成説,聊舒胸中磊塊。”
《國語辭典》:委屈  拼音:wěi qu
1.屈抑不伸。常指冤怨不得伸雪,或才情不得發(fā)展。《紅樓夢》第六一回:「這五兒心內(nèi)又氣,又委屈,竟無處可訴?!?br />2.使受冤怨。《紅樓夢》第二三回:「好寶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埂段拿餍∈贰返谒囊换兀骸溉缃褡隽酥?,少不得要委屈他也要請安了?!?/div>
《漢語大詞典》:郁嵂(鬱嵂)
亦作“ 鬱峍 ”。
(1).形容山勢曲折蜿蜒。 宋 范成大 《館娃宮賦》:“洶西山之南奔,勢鬱嵂其巉空。” 明 謝肇浙 《五雜俎·地部二》:“其山脈綿亙……鬱嵂幾百里,皆雄崖劍峯?!?br />(2).煙氣升騰貌。 唐 李白 《明堂賦》:“含佳氣之青蔥,吐祥煙之鬱嵂?!睄?,一本作“ 律 ”。
《漢語大詞典》:回說(回説,迴説)
(1).隱晦曲折的話。 明 何景明 《蒙正會(huì)稿序》:“明正通達(dá),不為回説隱語?!?br />(2).答覆;回答。《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回:“小的回説老爺沒有出來。” 茅盾 《子夜》十三:“我回說是你的意思?!?br />迴説:委婉曲折的話。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理:“有迴説合意,似若讚解者?!?/div>
《漢語大詞典》:茀郁(茀鬱)
(1).抑郁。《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心重結(jié),意不舒,內(nèi)茀鬱,憂哀積?!?宋 秦觀 《曾子固哀詞》:“悲填膺而茀鬱兮,聊自記于斯文?!?br />(2).曲折貌。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山則盤紆茀鬱,隆崇嵂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園籬:“其盤紆茀鬱,奇文互起,縈布錦繡,萬變不窮?!?/div>
《國語辭典》:平面  拼音:píng miàn
凡面的任意兩點(diǎn)以直線相連,處處與其面密切接合,則此面為平面。在平面上以直線或曲線所圍成的圖形,稱為「平形面」;所形成的交角,稱為「平面角」。
《漢語大詞典》:隆崛
特起貌,高聳貌。文選·張衡〈西京賦〉:“隆崛崔崪,隱轔鬱律?!?李善 注引《埤蒼》:“崛,特起也。”一本作“ 隆窟 ”。 晉 郭璞 《登百尺樓賦》:“瞻 禹臺(tái) 之隆崛,奇 巫咸 之孤峙?!币徽f為山形曲折貌。見 高步瀛 《〈文選〉李注義疏》引 胡紹煐 箋證。
《國語辭典》:曲隱(曲隱)  拼音:qū yǐn
1.曲折隱晦。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徵圣》:「四象精義以曲隱,五例微辭以婉晦?!?br />2.肢體彎曲隱蔽的部分?!缎绿茣?。卷二二五。逆臣傳上。安祿山傳》:「及老,愈肥,曲隱常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