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0
詞典
3
分類詞匯
17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7,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會事
了了
有識
解事
得道
四達
通理
知事
知化
諳練
識機
達變
睹事
聰明人
達智
《漢語大詞典》:
會事(會事)
統(tǒng)計事功。
《
周禮·地官·縣正
》
:“縣正掌其縣之政令徵比……既役,則稽功會事而誅賞?!?賈公彥 疏:“事訖乃稽考其功多少,當計會其事之可否,而有功者賞,無功者誅也?!?/div>
分類:
會事
統(tǒng)計
計事
事功
《國語辭典》:
了了
拼音:
liǎo liǎo
1.聰明慧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br />2.明白、清楚。如:「不甚了了」。唐。
李白
秋浦歌
:「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3.清理。如:「了了虧空?!?br />4.語尾助詞。有非常之意。如:「白了了」。
分類:
明白
聰慧
拍打
谷物
清楚
通曉
物用
通曉事理
曉事
事理
農具
《國語辭典》:
有識(有識)
拼音:
yǒu shì
1.具有真知、灼見?!稘h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有識長老莫不震動,此變之大者也。」《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此乃有識者之所嘆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br />2.有見識的人?!段倪x?;笢亍K]譙元彥表》:「斯有識之所悼心,大雅之所嘆息者也?!埂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有識銜悲,行路掩泣?!?br />3.成年?!段倪x。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br />4.佛教用語。指有情識作用的生命體?!读x足經。卷上》:「是世樂如見夢,有識寤亦何見。」也作「眾生」、「有情」。
分類:
有識
佛教語
有見識
成年
有情
曉事
人
《國語辭典》:
有情
拼音:
yǒu qíng
1.有情意?!段倪x。劉琨。重贈盧諶詩》:「然茍日有情,孰能不懷?」《紅樓夢》第六四回:「今見賈璉有情,況是姐夫將他聘嫁,有何不肯?!?br />2.有交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br />3.有情趣。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八。隋》:「動筆形似,畫外有情。」
4.佛教用語。泛指一切有情識的生命。《大乘掌珍論。卷上》:「普為饒益一切有情,正發(fā)無上菩提大愿?!挂沧鳌副娚埂ⅰ赣凶R」。
分類:
佛教語
有情
男女
交情
情感
情致
梵語
情義
愛戀
意譯
眾生
《國語辭典》:
解事
拼音:
jiě shì
曉事、懂事?!赌鲜贰>砥咂?。恩倖傳。茹法亮傳》:「法亮便僻解事,善于承奉,稍見委信。」唐。
杜甫
〈
彭衙行
〉:「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div>
分類:
解事
通曉
免職
通曉事理
曉事
事理
《國語辭典》:
得道
拼音:
dé dào
1.行事合于正道?!睹献印9珜O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尋獲道路。《韓非子。說林》:「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br />3.道家指道術修鍊完成。《抱樸子。內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軍,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br />4.佛家謂證悟、解脫煩惱。南朝陳。文帝〈大通方廣懺文〉:「聞名者離塵,受持者得道?!?/div>
分類:
符合
道教
佛教
合道
道家
知曉
道路
道義
曉事
修行
事理
煉氣
順應
自然
五時
時七
三學
學而
合一
境界
得道
《國語辭典》:
得道多助
拼音:
dé dào duō zhù
站在正義的一方行事,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iv>
分類:
符合
合道
道義
多數(shù)
幫助
《國語辭典》:
四達(四達)
拼音:
sì dá
1.通達四方的道路。《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逵?!?br />2.通達四方,風行天下?!抖Y記。樂記》:「周道四達,禮樂交通?!?br />3.通曉事理。三國魏。
嵇康
答向子期難養(yǎng)生論
:「若比之于內視反聽,愛氣嗇精,明白四達,而無執(zhí)無為。」
分類:
通達
通往
風行
通曉
四方
行天
曉事
治民
天下
事理
道路
四件
《國語辭典》:
通理
拼音:
tōng lǐ
通達情理?!兑捉洝@へ?。文言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埂度龂萘x》第五四回:「孔明變色曰:『子敬好不通理!』」
分類:
通曉
連通
共通
通曉事理
曉事
統(tǒng)理
事理
道理
紋理
《國語辭典》:
知事
拼音:
zhī shì
1.曉事、懂事?!盾髯?。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埂抖膛陌阁@奇》卷二○:「商小姐見兄弟小時母子伶仃,而今長大知事,也自歡喜他?!?br />2.職官名。民國初年稱一縣的長官為「縣知事」。今改稱為「縣長」。
分類:
官名
主管
通曉
通曉事理
管事
曉事
事理
事務
掌管
懂事
行政
僧院
政長
長官
屬官
住持
時分
京官
通政司
按察司
鹽運司
知事
《漢語大詞典》:
知化
謂通曉事物變化之理。
《
易·繫辭下
》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史記·秦始皇本紀》:“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 秦 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為戮沒矣?!?宋
張載
《正蒙·乾稱》
:“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 黃侃
《〈新方言〉后序二》
:“雖日不暇給,慮有遺賸,創(chuàng)始之業(yè),規(guī)摹已閎,所謂知化窮冥,無得而稱者也?!?/div>
分類:
通曉
曉事
物變
《國語辭典》:
諳練(諳練)
拼音:
ān liàn
熟習?!稌x書。卷六九。刁協(xié)傳》:「協(xié)久在中朝,諳練舊事?!埂都t樓夢》第一九回:「老耗并眾耗見他這樣,恐不諳練,且怯懦無力,都不準他去?!挂沧鳌钢O達」。
分類:
熟習
明曉
曉事
事理
熟練
《漢語大詞典》:
識機(識機)
亦作“ 識幾 ”。 謂知曉事物發(fā)生變化的幾微跡象。 漢
蔡邕
《汝南周勰碑》
:“然則識幾知命,可覩于斯矣?!?span id="ru7qnax" class="book">《
文選·禰衡〈鸚鵡賦〉
》:“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李善 注:“
王弼
《周易》
注曰:‘機者,事之微也’。” 唐
杜甫
《歸燕》
詩:“春色豈相訪,眾雛還識機?!?/div>
分類:
知曉
曉事
生變
微跡
跡象
《漢語大詞典》:
達變(達變)
通曉事物的變化并能適應之。 晉
陸機
《文賦》
:“茍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 宋
蔡絳
《
鐵圍山叢談
》
卷一:“今人學道,號超脫非常,一旦於死生之際,未必能達變?!?清
王韜
《越南通商御侮說》
:“蓋事貴因時而達變,道在取法以自強?!?/div>
分類:
通曉
曉事
適應
《漢語大詞典》:
睹事
懂事,明曉事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
第五本第三折:“硬打捱強為眷姻,不覩事強諧 秦 晉 。” 王季思 校注:“不覩事,不曉事意。”
分類:
懂事
明曉
曉事
事理
《國語辭典》:
聰明人(聰明人)
拼音:
cōng míng rén
資質靈敏、通曉事理的人?!洞笏涡瓦z事。亨集》:「你是個聰明人,何為因一匪人,將功名富貴廢了?」《
紅樓夢
》第六七回:「怎么柳相公那樣一個年輕的聰明人,一時糊涂就跟著道士去了呢!」
分類:
聰明人
資質
靈敏
通曉
曉事
事理
《漢語大詞典》:
達智(達智)
(1).到達聰明智慧的境地。
《
文子·道德
》
:“學問不精,聽道不深,凡聽者將以達智也,將以成行也,將以致功名也?!?br />(2).悟性;通曉事理的智力。
《
呂氏春秋·下賢
》
:“ 堯 ,天子也; 善綣 ,布衣也。何故禮之若此其甚也? 善綣 ,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驕也。 堯 論其德行達智而弗若,故北面而問焉?!?/div>
分類:
到達
悟性
達聰
聰明
通曉
明智
智慧
曉事
事理
境地
智力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