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2,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正面
炳耀
掉鞅
顯效
致精
示眾
發(fā)靈
示威
見愛
示教
捋須
妖祥
信意
顯應
靈瑞
《國語辭典》:正面  拼音:zhèng miàn
1.身體五官的那一面。亦用于指物體裝飾較講究或主要使用的一面。《紅樓夢》第一二回:「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拿著燈底下翻過來把正面看了一會,翻過來又把反面看了一會?!?br />2.面對面,指直接。如:「正面沖突」?!肚迨犯?。卷三七二。關(guān)天培列傳》:「十月,敵以大艦正面來攻,小舟載兵從側(cè)乘潮撲岸,殲之于山岡。」
3.比喻具有良好趨向或發(fā)展的一面。如:「正面意義」、「正面影響」。
《漢語大詞典》:炳耀(炳燿)
亦作“ 炳曜 ”。亦作“ 炳燿 ”。
(1).顯示光芒;照耀。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梁太尉與王僧辯書》:“天狼炳曜,非無戰(zhàn)陣之風;參虎揚芒,便有干戈之務(wù)。” 宋 蘇轍 《南京祈禱文》之七:“曾未旋踵,秋暘炳耀?!?蕭蛻庵 《徐園追祭宋遁初》詩:“虎觀論洋溢,麟閣光炳耀?!?br />(2).文采煥發(fā);光輝燦爛。后漢書·劉瑜傳:“蓋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關(guān)之盛衰者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 文王 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span id="4s2s2ay"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七四回:“惟見兩龍張鬣相向,五色炳耀?!?br />(3).昭彰;昭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衛(wèi)覬 禪誥,符命炳耀,弗可加已?!?南朝 梁 劉勰 《原道》:“光采玄圣,炳耀仁孝?!?br />(4).顯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八章:“老先生世受國恩,門第炳耀,原非草木小民?!?/div>
《國語辭典》:掉鞅  拼音:diào yāng
1.拉正馬頸上駕軛的皮帶,以示閒暇?!蹲髠?。宣公十二年》:「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代御執(zhí)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
2.形容才力寬綽,從容不迫的樣子。唐。柳宗元 送苑論登第后歸覲詩序:「觀其掉鞅于術(shù)藝之場,游刃乎文翰之林。……左右圜視,朋儕拱手,甚可壯也?!?/div>
《漢語大詞典》:顯效(顯效)
(1).顯著的功效。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其顯效未詶,名籍未立者,大鴻臚趣上,朕將差而録之。” 唐 羅隱 《自貽》詩:“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朝廷藉不吾以宜,且自贊以植顯效,醻天下屬己之意?!?br />(2).顯示效果。如:這種農(nóng)藥顯效快,毒性低。
《漢語大詞典》:致精
(1).積聚精氣。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國身:“治身者務(wù)執(zhí)虛靜以致精,治國者務(wù)盡卑謙以致賢;能致精則合明而壽,能致賢則德澤洽而國太平?!?br />(2).顯示精巧。后漢書·張衡傳:“ 蒱且 以飛矰逞巧, 詹何 以沉鉤致精?!?/div>
《國語辭典》:示眾(示眾)  拼音:shì zhòng
公開讓眾人觀看,通常含有警誡之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埂段饔斡洝返诰呕兀骸赶葘⒗畋脶斣谀倔H上,推去市曹,剮了千刀,梟首示眾訖?!?/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靈(發(fā)靈)
顯示靈驗。 宋 范仲淹 《狄梁公碑文》:“七世發(fā)靈,萬年垂光。”宋書·禮志三:“天 岱 發(fā)靈,宗 河 開寳?!?/div>
分類:顯示靈驗
《國語辭典》:示威  拼音:shì wēi
1.顯示威力、力量?!蹲髠?。文公七年》:「叛而不討,何以示威?!埂度龂萘x》第四五回:「肅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瑜曰:『斬使以示威。』遂斬使者。」
2.結(jié)合群眾表示某種意愿的集體行動。如:「示威游行」、「示威運動」。
《國語辭典》:見愛(見愛)  拼音:jiàn ài
愛護?!度龂萘x》第三回:「董公如此見愛,某將何以報之?」
《漢語大詞典》:示教
顯示出來,使人們有所領(lǐng)悟。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無花的薔薇之二》:“如果 中國 還不至于滅亡,則已往的史實示教過我們,將來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殺者的意料之外?!?郭沫若 《斷斷集·旋乾轉(zhuǎn)坤論》:“這不是對于我們的一個很好的實地示教嗎?”
《漢語大詞典》:捋須(捋鬚)
(1).見“ 捋虎鬚 ”。
(2).撫摩自己的胡須。常謂顯示豪邁之氣。 元 馬祖常 《贈陳眾仲秀才纈云辭》:“南陌紫塵十丈高,捋鬚買酒意氣豪?!?/div>
《國語辭典》:捋虎須(捋虎鬚)  拼音:lè hǔ xū
拔老虎的胡子。比喻做冒險的事。《三國志。卷五六。吳書。朱桓傳》裴松之注引《吳錄》:「桓奉觴曰:『臣當遠去,愿一捋陛下須,無所復恨?!粰?quán)馮幾前席,桓進前捋須曰:『臣今日真可謂捋虎須也?!粰?quán)大笑。」唐。韓偓 安貧詩:「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須?!挂沧鳌赴位㈨殹?、「撩虎須」。
《國語辭典》:妖祥  拼音:yāo xiáng
1.善惡的徵兆?!盾髯?。非相》:「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世俗稱之。」也作「祅祥」。
2.妖異與禎祥的徵兆?!痘茨献???姺Q》:「國有妖祥,不勝善政?!?/div>
《漢語大詞典》:信意
申述或顯示意愿。信,通“ 伸 ”。韓非子·十過:“不穀之國雖小,卒已悉起,愿大國之信意於 秦 也?!?span id="6g2ssci" class="book">《后漢書·郭杜孔張等傳論》:“ 堪 之臨財, 范 之忘施,亦足以信意而感物矣?!?/div>
《國語辭典》:顯應(顯應)  拼音:xiǎn yìng
已亡的人顯靈或托夢有所兆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小娥連得了兩夢,便道:『此是亡靈未泯,故來顯應?!弧?/div>
《漢語大詞典》:靈瑞(靈瑞)
(1).上天所顯示的祥瑞。漢書·敘傳上:“若仍靈瑞符應,又可略聞矣?!?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8835' target='_blank'>《晉書·樂志上》:“靈瑞告符,休徵響震。”《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五·宋泰始歌舞曲辭》:“ 宋 業(yè)允大,靈瑞方臻?!?br />(2).指靈異的事物或景象。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及夫靈瑞、嘉禽、艷卉、殊木,生非其壤,詭色訛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 瞢揭釐城 東四五里,有大窣堵波,極多靈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