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一作丁春澤,誤。代宗大歷十年(775)登進士第,為東都狀元。事跡散見《唐詩紀事》卷三四、《登科記考》卷一一?!?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七
春澤。(一作丁澤)大歷十年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戎州人。以善星緯術(shù),待詔翰林,累官至諫議大夫,遷京兆尹,除兵部侍郎。性貪暴,徇財色,挾左道結(jié)中貴以希主恩。代宗甚惑之。德宗在東宮,干與宦者劉忠翼陰謀廢立。及即位,下詔除名長流,賜死于藍田驛。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六
干。戎州人。待詔翰林。累擢諫議大夫。封壽春公。遷京兆尹。改刑部侍郎。德宗立。坐前與宦者特進劉忠翼陰謀東宮事覺。除名長流。賜死藍田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曹州濟陰人。初從杜伏威,用其計,屢有克獲。以戰(zhàn)功授歙州總管,封宜春郡公。后輔公袥反,奪其兵,縊殺之。平素愛人,善撫士,卒之日,江南士庶為之流涕。高祖嘉其節(jié),以其子襲宜春郡封。太宗詔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越州都督,謚忠。
裴春卿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
春卿。天寶朝官司勛員外郎。歷太子中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瑯邪臨沂人。顏元孫子。擢明經(jīng)第。工詞。調(diào)犀浦簿,嘗送徒于州,亡其籍,至廷,口記物色,凡千人無所差。轉(zhuǎn)蜀縣尉,魏微遠孫魏瞻罪抵死,春卿為謀脫罪,人高其節(jié)。官終偃師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人。德宗貞元中,官吉州刺史。十四年,遷邕管經(jīng)略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越州人,一作淮甸人。歌妓,為元稹所賞識。有《啰唝曲》六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歌妓,乃俳優(yōu)周季南之妻。穆宗長慶三年(823)至文宗大和三年(829)間游越州,與浙東觀察使元稹交善。事跡見《云溪友議》卷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首。
唐詩匯評
劉采春,生卒年里貫均未詳。俳優(yōu)周季南妻,姜貌善歌,亦能詩。大和初,與夫自淮句至越州,時元稹為浙東觀察使,甚賞之,曾贈以詩?!?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六首。
詞學圖錄
劉采春,據(jù)晚唐范攄《云溪友議》載為中唐女伶,擅演流行參軍戲,元稹有《贈劉采春》詩 "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徊秀媚多"、"選詞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樂曲》云:"啰唝猶來羅",盼遠人歸來意?!?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啰唝曲》六首。

作品評論

云溪友議
(劉采春)善弄陸參軍,歌聲徹云。篇韻雖不及(薛)濤,容華莫之比也。元公(?。┧仆?,而贈采春詩曰:“新妝巧樣畫雙蛾,慢裹恒州透額羅。正面偷輪光滑笏,緩行輕踏皺文靴。言同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徊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望夫歌》者,即《羅唝》之曲也。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當代才子所作。
詩藪
唐妓女多習歌一時名士詩,如《集異記》載高適、二王酒樓事,又一女子能歌白《長恨》,遂索值百萬是也。劉采春所歌“清江一曲柳千條”,是禹錫詩,楊用修以置神品。又五言六絕中四首工甚,非晚唐調(diào)。蓋亦諸名士作,惜其人不可考。今系采春,非也。

人物簡介

全唐詩續(xù)補遺
宜春頭陀,姓名不詳,會昌間結(jié)庵宜春之鐘村,自稱年已一百四五十,村氓彭叟與其善,傳其歌辭。詩一首。(《全唐詩》無宜春頭陀詩)
李春燕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9 【介紹】: 五代閩主王延鈞宮人。延鈞有疾,賜其子王繼鵬。繼鵬嗣位,更名昶,立春燕為賢妃,旋又立為皇后。王昶通文末,閩兵苦于重役,軍亂,昶及春燕均為昶從弟王繼業(yè)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995 【介紹】: 五代時徐州人,字可大。南唐國主李璟第九子。始封鄂公,升宜春郡王,復(fù)改吉王。宋太祖開寶五年,貶損制度,降為鄂國公。曾使宋奉朝貢。入宋后,改名從誧,歷知隨、復(fù)、成三州,卒于南陽。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46—995 字可大,入宋后改名從誧。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中主李璟第九子。始封鄂公,升宜春郡王,復(fù)改吉王。后主開寶五年(972)降為鄂國公。曾使宋奉朝貢。入宋后歷知隨、復(fù)、成三州。后卒于南陽。馬令《南唐書》卷七、陸游《南唐書》卷一六、《宋史》卷四七八有傳。胡宿《文恭集》卷三六有其墓志,并引詩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從謙。南唐嗣主第九子。歷封鄂國公宜春王。進吉王。出鎮(zhèn)江州。及貶制度。仍降鄂國公。入宋。改名從誧。累官武勝軍行軍司馬。
雷應(yīng)春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三年(978)任監(jiān)察御史。太平興國四年(979)任全州知州,弗就,歸隱北湖。
雷應(yīng)春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至道元年(995)任臨江軍知軍。景德四年(1007)任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9—1057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子春。許逖子。以蔭補官。累遷國子博士,監(jiān)在京榷貨務(wù),三門發(fā)運判官。長于理財。仁宗慶歷中,江淮歲漕不給,京師乏軍儲。因范仲淹薦,擢江淮兩浙荊湖發(fā)運判官,悉發(fā)所過州縣藏粟,以供京師。然以聚斂刻剝?yōu)槟?。急欲升遷,多集珍寶賄賂權(quán)貴。后歷知揚、越、泰州。
全宋詩
許元(九八九~一○五七),字子春,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一說績溪(今屬安徽)人(《城陽山志》),一說祁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九?!稓W陽文忠公集》卷三三有《許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全宋文·卷三九二
許元(九八九——一○五七),字子春,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逖子。以父蔭為太廟齋郎,改大理寺丞,累遷國子博士、尚書金部員外郎,為江淮制置發(fā)運使,特賜進士出身,擢天章閣待制,再遷郎中。歷知揚、越、泰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九。元為官強敏,在江、淮十三年,以聚歛刻薄為能。見歐陽修《許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又《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58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春卿。吳待問子。仁宗天圣五年進士。歷知臨安、諸暨等縣。景祐元年舉賢良方正,遷通判蘇州。還知太常禮院,奏定《太常新禮慶歷祀儀》。慶歷五年拜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參知政事,遇事敢言。出知數(shù)州府,所至作條教,簡疏易行而不可犯。累進資政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官終知河南府。卒謚正肅。
全宋詩
吳育(一○○四~一○五八),字春卿,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除大理評事,歷知臨安、諸暨、襄城三縣。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四),擢著作佐郎,知諫院,知制誥,修起居注。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慶歷五年(一○四五),拜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參知政事,復(fù)為樞密副使。出知許州,歷知蔡州、河南府、陜州、永興軍、汝州,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入判尚書都省,不久出為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判延州,改知河中府,徙河南。嘉祐三年,以疾卒于位,年五十五。謚正肅。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二《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六一五
吳育(一○○四——一○五八),字春卿,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天圣五年進士及第,歷知襄城等縣。景祐元年舉賢良方正,擢直集賢院、通判蘇州。還知太常禮院,改右正言,知制誥。慶歷初,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尋改參知政事。七年罷,歷知許、蔡、河南、永興、汝、陜、延等州軍府。嘉祐初為資政殿大學士、尚書左丞、知河中府,徙河南。三年,卒,年五十五,謚正肅。著有《吳正肅制科文集》十卷、文集五十卷。見歐陽修《吳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二),《宋史》卷二九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人,后徙海陵,字春卿。第進士,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英宗即位,為直秘閣、同知太常禮院。數(shù)引對,訪以時務(wù)。累遷集賢殿修撰、同判太常寺兼侍讀。神宗立,拜天章閣待制。卒年六十九。
全宋詩
周孟陽(一○○六~一○七四),字春卿,其先成都人,徙海陵(今江蘇泰州)。舉進士,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英宗即位,加直秘閣、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殿修撰、同判太常寺兼侍讀。神宗初立,拜天章閣待制。熙寧七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五),年六十九。《宋史》卷三二二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