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人,號中齋,本姓楊。朱清養(yǎng)子。世祖至元間官海運千戶。成宗元貞元年任婺州路總管,有政績。清得罪后解官,寓居嘉定以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高安人,字挺齋。工樂府,精通音律。有《中原音韻》,書成于泰定元年。
詞學(xué)圖錄周德清(1277—1365) 字日湛,號挺齋。江西高安人。周邦彥后人。精音韻、戲劇,工樂府,善音律。終身不仕。有《中原音韻》,為北曲用韻而作,糾正作曲家用韻不一,一依中原語音?!度⑶蜂洿嫘×?1首,套數(shù)3套。
黃鶴樓志·人物篇周德清(1277—1365) 元代語言學(xué)家、戲曲家。字日湛,號挺齋。江西高安(今江西高安市)人。一生未仕。他所編著的《中原音韻》,被譽為一本標志著中古語音向近代語音過渡的代表性韻書。善音律,長北曲。據(jù)《全元散曲》介紹,曾與友人從江西去武昌,作小令《[雙調(diào)]蟾宮曲·送客之武昌》,為頌揚黃鶴樓小令中的佳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91—1379
【介紹】:
明僧。浙江天臺人,號東溟,俗姓賈。出家于天臺廣嚴寺。元至正中住上天竺寺。元順帝賜號慈光妙應(yīng)普濟。洪武二年奉詔赴蔣山法會,奏對稱旨。以年老白眉,太祖呼以“白眉”而不名。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解義篇第二之三釋慧日號東溟。天臺賈氏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zé)戍師尚幼。志求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和尚。數(shù)年落發(fā)受具戒。年二十二聞柏子庭講臺教于赤城師趨座下。未幾能領(lǐng)大義。子庭嘆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師之學(xué)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時矣。一旦假寐?;幸娭駲M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師臥地食之。既覺言于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錢塘謁竹屋凈法師于上竺。所處房頗卑濕。乃作詩風(fēng)之。竹屋見詩謂眾曰。此子不凡。異日當主茲山。不可以小年易之也。故乃遇如賓友。無何命典客寮尋掌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公繼其席。器師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吳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下天竺災(zāi)。元臣高納麟請師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之記。四年遷上竺。師知緣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緝之。元順帝聞特賜慈光妙應(yīng)普濟之號。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隱于會稽巖壑間。人無識者。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上竺二十五年。至我皇明太祖洪武二年詔赴蔣山佛會。命禮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魚貫。惟師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上親問升濟沈冥之道。師備奏稱旨 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xué)佛者惟飽餐優(yōu)游沈薶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jīng)皆攝心之要與。何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zhì)諸白眉法師。自后召見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法師金碧峰禪師輩賜食禁中。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從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以存其跡。詔即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fù)于鐘山建水陸大齊。命師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竣辭歸上竺。謝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凈業(yè)。十二年秋七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寤告眾曰。吾生凈土之祥見矣。于人間世殆不遠乎。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應(yīng)塔院。師生軀干脩偉。眉長寸馀。目睛閃閃射人。而人無老少見師入城。咸呼曰。我白眉和尚來也。爭持香花以散其上。師面嚴冷言不妄發(fā)。嘗對王公大臣未出一軟媚語。至于誘引后學(xué)其辭色溫如春曦。故人多悅從其學(xué)。嗣法有思濟行樞允鑒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秀景梵等若干人。
皇明名僧輯略師諱慧日。號東溟。天臺赤城人。洪武初年。召入京。奏對稱旨。后辭歸杭之天竺。修西方凈業(yè)。洪武十二年七月朔日。謂弟子言。吾夢青蓮華池中清芬襲人。吾殆將去乎。四日坐逝。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師對王公大臣。未嘗出一軟媚語。至于誘進后學(xué)。溫然如春陽云。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號東冥。天臺賈氏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zé)戍師尚幼。志求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和尚。落發(fā)受具。年二十二。聞柏子庭講臺教。于赤城。師趨座下。未幾能領(lǐng)大義。子庭嘆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大昌乎。一日假???;幸娭駲M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師臥地食之。既覺。言于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錢塘。謁竹屋凈法師。于上竺。命典客寮。掌堂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公繼其席。廷師居后堂。年馀出主吳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下天竺災(zāi)。元臣高納麟。請師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之記。四年。遷上竺。師知緣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緝之。元順帝聞。特賜慈光妙應(yīng)普濟之號。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隱于會稽巖壑間。人無識者。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上竺。二十五年。至于明朝。太祖洪武二年。詔赴蔣山佛會。命禮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魚貫。惟師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上親問升濟沉冥之道。師備奏稱旨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xué)佛者。惟飽餐優(yōu)游。沉埋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jīng)。皆攝心之要典。何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zhì)諸白眉法師。自后召見。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法師。金碧峰禪師輩。賜食禁中。因奏瓦棺寺。隋知者大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以存其跡。詔師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fù)于鐘山。建水陸大齋。命師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峻辭歸上竺。謝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凈業(yè)。十二年秋七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窹告眾曰。吾生凈土之祥見矣。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應(yīng)塔院。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慧日。號東溟。天臺赤城人。軀干修偉。眉長三寸。目光射人。嘗從柏子庭和尚習(xí)教。解悟甚深。有戒行。人師法之。洪武初。以有道徵。上御奉天殿引見。時丞相御史大夫。暨百僚咸在。而僧伽魚貫而上。師年最高。白眉朱顏。其班前列。上親問勞之。顧眾而言曰。邇來學(xué)佛者。唯飽食優(yōu)游。沉霾歲月。如金剛楞伽諸經(jīng)。皆攝心之要典。何不研窮某義。茍有不通。質(zhì)諸白眉法師可也。自后數(shù)召見。從容問道。字而不名。及建鐘山法會。請師敦說戒法。聞?wù)唛_懌。既而辭歸杭。居上天竺。一志安養(yǎng)。冥心合道。不雜馀念。洪武十二年七月朔。夢青蓮華生方池中。華色敷腴。清芬襲人。既寤。召弟子妙修曰。此生凈土之祥也。吾將行矣。至四日。趺坐書頌。合爪而寂。閱世八十九。僧臘七十。師居常面嚴冷。片言不妄發(fā)。對王公大臣。未嘗出一軟媚語。至于誘進后學(xué)。溫然如春陽云。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釋慧日,號東溟,天臺賈氏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zé)戍,慧日尚幼,志求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數(shù)年,落發(fā)受具戒。年二十二,聞柏子庭講臺教于赤城,即趨座下。未幾,能領(lǐng)大義。子庭嘆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為學(xué)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時。一旦假寐,恍見竹橫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因臥地食之。既覺,言于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錢塘,謁竹屋凈于上竺,所處房頗卑濕,乃作詩風(fēng)之。竹屋見詩,謂眾曰:“此子不凡,異日當主茲山,不可以少年易之也?!惫誓擞鋈缳e友,無何,命典客寮,尋掌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繼其席,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吳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下天竺災(zāi),慧乞高納麟請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之記。四年遷上竺,知緣在此,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緝之。元順帝聞其名,特賜“慈光妙應(yīng)普濟”之號,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隱于會稽巖壑間,人無識者。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上竺,二十五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昭赴蔣山佛會,命禮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魚貫,惟慧日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太祖親問升濟沈冥之道,奏對稱旨。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xué)佛者,惟飽餐優(yōu)游,沈薶歲月,如《金剛》、《棱伽》、《心經(jīng)》皆攝心之要典,何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zhì)諸白眉法師?!弊院笳僖?,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金碧峰輩賜食禁中。因奏瓦官寺,乃隋 智者大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從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以存其跡,詔即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fù)于鐘山建水陸大齋,命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竣,辭歸上竺,謝院事,日脩彌陀懺以臻凈業(yè)。十二年秋七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寤告眾曰:“吾生凈土之祥見矣,于人間世殆不久也?!焙笏娜挣米?,合爪而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應(yīng)塔院。慧日軀干脩偉,眉長寸馀,目睛閃閃射人。而人無老少,見其入城,感呼曰:“我白眉和尚來也。”爭持香花以散其上。慧日狀甚嚴冷,言不妄發(fā),嘗對王公大臣未出一媚語,至于誘引后學(xué),其辭色溫如春曦,故人多悅從其學(xué)。嗣法有思濟、行樞、允鑒、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秀、景梵諸人。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慧日,東明寺僧,與釋云岫同時(《云外云岫禪師語錄》附錄)。(按:《哭云外老人》詩自注有泰定甲子八月二十二日,由此可推知卒年當在此之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03—1354
【介紹】:
元古田人,徙昆山。字伯莊,改彥莊。號淵默叟。篤志于學(xué)。奉母以孝聞。為文深醇宏雅,尤精于經(jīng)術(shù)。有《尚書補注》、《淵默叟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伯莊,古田人。居昆山有淵默叟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開封人。順帝至正四年,安岳縣治始立,日新以文字知名,擢主簿。經(jīng)理城郭,擴公署,立學(xué)校,舉士子,分鄉(xiāng)里,定版籍,一時開拓之功,皆其經(jīng)營,恩威并著,時稱良吏。
人物簡介
元詩紀事日隆,號隱空,崇安人。武夷山道士。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別號隱空,崇安人,居沖佑觀。遇異人授雷法祈禱皆驗后師黃雷淵傳清徵道法隱九曲溪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杭州人,字日華,號南齋。能詞章樂府,所制工巧,今存《桃花女》一本。
人物簡介
元詩紀事日焌,日烜子,謚仁王。
南翁夢錄:仁王既傳位世子,乃出家修行,刻苦精進,為一方祖師。庵居安子山紫霄峰,自號竹林大士。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安南王日烜世子。襲位,自號竹林大士。薨,謚仁王。有香海印集。
人物簡介
元詩紀事日煃,日■〈火阜〉子,謚明王。
案:南翁夢錄:安南陳氏第八代王諱叔明,明王第三子。知明王為第七世。而安南傳云:日焌卒,子日套嗣。日套卒,子日爌嗣。日爌卒,子日■〈火阜〉嗣。日■〈火阜〉卒,子日煃嗣。日焌為第三世,知第七世名日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71
【介紹】: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字日新。元末舉人。明初以薦授江都縣丞,招撫流民,使復(fù)業(yè)。遷知臨淄縣,為政平恕。常遇春師過境,銘笞其不法卒,以此知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45—1407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日章。少為郡學(xué)生。洪武十七年,以歲貢授黃陂知縣。有政聲。累遷為翰林院侍讀。永樂元年,與修《永樂大典》。出使安南為副使。后從張輔等攻安南,文檄皆出其手。病卒于軍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陜西平?jīng)鋈恕:槲涑踔眼呖h,時瘡痍未平,百廢待舉。日新勞來安集,疆理土田,署郵建學(xué),流亡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