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一〈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案:李程也。元和十五年。自袁州詔拜國子祭酒。行次盆城作?!?/span>
盆城去鄂渚,風(fēng)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案:去聲。】江水。故人辭禮闈,旌節(jié)鎮(zhèn)江圻。而我竄逐者,龍鐘初得歸。別來已三歲,望望長迢遞。咫尺不相聞,平生那可計。我齒落且盡,君鬢白幾何【君須白幾何】。年皆過半百,來日苦無多。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親骨肉,寧免相可不。我昔實愚蠢,不能降色辭。子犯亦有言,臣猶自知之。公其務(wù)貰【案:音世?!窟^,我亦請改事。桑榆儻可收,愿寄相思字。
典故指樹日
李樹周柱史
指樹曰
相關(guān)人物老子
《神仙傳》卷一〈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蛟疲献又?,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span>
例句
歲歲相傳指樹日,翩翩來伴慶云翔。
李樹影籠周柱史,昴星光照漢酂侯。
《漢書》卷六十八《金日磾傳》
「日磾兩子,賞、建,俱侍中,與昭帝略同年,共臥起。賞為奉車、建駙馬都尉。及賞嗣侯,佩兩綬,上謂霍將軍曰:『金氏兄弟兩人不可使俱兩綬邪?』霍光對曰:『賞自嗣父為侯耳?!股闲υ唬骸汉畈辉谖遗c將軍乎?』光曰:『先帝之約,有功乃得封侯?!粫r年俱八九歲?!?/span>
典故日月跳丸
跳丸日月
兩丸日月
跳丸烏兔
心兵語阱
霜風(fēng)入梧桐
《全唐詩》卷三百三十六〈秋懷詩十一首〉
〈秋懷詩十一首〉其九:「霜風(fēng)侵梧桐,眾葉著樹乾??针A一片下,琤若摧瑯玕。謂是夜氣滅,望舒霣其團(tuán)。青冥無依倚,飛轍危難安。驚起出戶視,倚楹久汍瀾。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迷復(fù)不計遠(yuǎn),為君駐塵鞍?!?/span>
《太平御覽》卷三〈天部三·日上〉~45~
《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埂痘茨献?#183;注》:「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淮南子》卷三〈天文訓(xùn)〉~09~
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馬,是謂懸車。至于虞淵,是謂黃昏。至于蒙谷,是謂定昏。日入于虞淵之汜,曙于蒙谷之浦, 行九州七舍,有五億萬七千三百九里,禹以為朝、晝、昏、夜。夏日至則陰乘陽,是以萬物就而死;冬日至則陽乘陰,是以萬物仰而生。晝者陽之分,夜者陰之分,是以陽氣勝則日修而夜短,陰氣勝則日短而夜修。
例句
六龍飛轡長相窘,更忍乘危自著鞭。
歌罷兩凄惻,六龍忽蹉跎。
六龍寒急光裴回,照我衰顏忽落地。
六龍驅(qū)群動,古今無盡時。
六龍冉冉驟朝昏,魏國賢才杳不存。
六龍日馭天行健,神母呈圖地道光。
典故陸士龍
云間陸士龍
云間士龍
云間陸生
日下鳴鶴
士龍
相關(guān)人物荀隱
陸云
參考典故二陸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diào)〉~789~
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云閒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陸曰:「既開青云睹白雉,何不張爾弓,布爾矢?」荀答曰:「本謂云龍骙骙,定是山鹿野麋。獸弱弩彊,是以發(fā)遲?!箯埬藫嵴拼笮Α?/span>
簡釋
云間陸士龍:指有才華者。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將辭鄴下劉公斡,卻見云間陸士龍?!?/p>
例句
卻憶士龍賓閣,清琴綠竹蕭蕭。
日下徒推鶴,天涯正對螢。
陸機(jī)始擬夸文賦,不覺云間有士龍。
早聞陸士龍,矯掌跨山川。
筍石清琤入紫煙,陸云題處是前年。
云間陸生美且奇,銀章朱綬映金羈。
中朝駙馬何平叔,南國詞人陸士龍。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235~
孟嘗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田嬰自威王時任職用事,與成侯鄒忌及田忌將而救韓伐魏。成侯與田忌爭寵,成侯賣田忌。田忌懼,襲齊之邊邑,不勝,亡走。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復(fù)召田忌以為將。宣王二年,田忌與孫臏、田嬰俱伐魏,敗之馬陵,虜魏太子申而殺魏將龐涓。宣王七年,田嬰使于韓、魏,韓、魏服于齊。嬰與韓昭侯、魏惠王會齊宣王東阿南,盟而去。明年,復(fù)與梁惠王會甄。是歲,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嬰相齊。齊宣王與魏襄王會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聞之,怒田嬰。明年,楚伐敗齊師于徐州,而使人逐田嬰。田嬰使張丑說楚威王,威王乃止。田嬰相齊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嬰于薛。初,田嬰有子四十馀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刮脑唬骸溉松苊谔旌??將受命于戶邪?」嬰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憂焉。必受命于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咕弥?,文承閒問其父嬰曰:「子之子為何?」曰:「為孫?!埂笇O之孫為何?」曰:「為玄孫?!埂感O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齊不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今君后宮蹈綺縠而士不得裋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厭糟●。今君又尚厚積馀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損,文竊怪之?!褂谑菋肽硕Y文,使主家待賓客。賓客日進(jìn),名聲聞于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嬰卒,謚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為孟嘗君?!札R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后召而復(fù)之,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嘆曰:「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先生所知也??鸵娢囊蝗諒U,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今賴先生得復(fù)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復(fù)見文乎?如復(fù)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柜T驩結(jié)轡下拜。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乖唬骸干弑赜兴?,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趣市朝者乎?明旦,側(cè)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后,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span>
《蘇軾詩集·九日次韻王鞏》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輪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三國志》卷十四《魏書·程昱傳》
「乃表昱為東平相,屯范?!鼓铣?#183;裴松之注引《魏書》:「昱少時常夢上泰山,兩手捧日。昱私異之,以語荀彧。及兗州反,賴昱得完三城。于是彧以昱夢白太祖。太祖曰:『卿當(dāng)終為吾腹心?!魂疟久?,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span>
例句
在野孤云終捧日,朝宗高浪本蒙泉。
捧日恩光別,抽毫顧問殊。
從龍方有感,捧日豈無因。
欲托凌云勢,先開捧日心。
時來昔捧日,老去今歸山。
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
捧日思馳仙掌外,朝宗勢動海門中。
捧日整朝簪,千官一片心。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常懷捧日新(心)。
《尚書》卷十二〈周書·洪范〉~68~
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歲月日時無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惟星,星有好風(fēng),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fēng)雨。舊題漢·孔安國傳:「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別?!?/span>
典故 日遠(yuǎn)
相關(guān)人物司馬昭(晉明帝)
參考典故長安日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夙惠〉~590~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yuǎn)?」答曰:「日遠(yuǎn)。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乖郛愔?。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span>
《孝子傳》
宗承字世林,父資喪,葬舊塋,負(fù)土作墳,不役僮仆。一夕閒土壤高五尺,松竹生焉。
《新校本后漢書》卷二十《祭遵傳》
祭遵字弟孫,潁川潁陽人也。少好經(jīng)書。家富給,而遵恭儉,惡衣服。喪母,負(fù)土起墳。
簡釋
日下:喻指帝都。唐戎里《秋日感懷》:“日下未馳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p>
例句
桐上知音日下身,道光誰不仰清塵。
漢恩天外洽,周頌日邊稱。
日下未馳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渭水流關(guān)內(nèi),終南在日邊。
浮碧空從天上得,殷紅應(yīng)自日邊來。
百萬王師下日邊,將軍雄略可圖全。
日下騁瑯玕,空中無羅綺。
鬼方堯日遠(yuǎn),幕府代云連。
客心湖上雁,歸思日邊花。
遠(yuǎn)近作人天,王城指日邊。
唯有殘生夢,猶能到日邊。
《毛詩正義》卷四之一〈國風(fēng)·王風(fēng)·采葛〉~53~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唐·孔穎達(dá)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span>
《茅君傳》
斑龍輿,素虎軿。
例句
一日如三秋,相思意彌敦。
思君帶將緩,豈直日三秋。
《南齊書》卷十二〈天文志上·日光色〉~208~
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日暈,虹抱珥直背。
《全唐詩》卷四百二十九〈隱幾〉
身適忘四支,心適忘是非。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百體如槁木,兀然無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今日復(fù)明日,身心忽兩遺。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四十心不動,吾今其庶幾。
《太平御覽》卷一〈天部一·天部上〉~34~2~
《春秋感精符》:「人主與日月同明,四時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父天于圜丘之禮也,母地于方澤之祭也,兄日于東郊,姊月于西郊也。」
例句
月里寧無姊,云中亦有君。
月姊曾逢下彩蟾,傾城消息隔重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