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01,分41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余分
重差
光斑
陽歷
光輪
日羽
涼傘
漲潮
十二宮
食甚
朝靈
劍指
景西
冠珥
格日
《漢語大詞典》:余分(餘分)
(1).指地球環(huán)繞太陽運行一周的實際時間與紀年時間相比所馀的零頭數(shù)。漢書·律歷志下:“后九十五歲, 商 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餘分,是為孟統(tǒng)。”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二:“唯虛宿未有奇數(shù),自是日之餘分,歷家取以為斗分者此也。餘宿則不然。” 明 謝肇浙 《五雜俎·天部二》:“至於晦朔之畸數(shù),閏月之餘分,圣人不能齊也,而況巧歷乎?”
(2).謂非正統(tǒng)。 宋 岳珂 《奉詔移偽齊檄》:“率華夏禮義之俗,甘事腥羶,紫色餘分,擬亂正統(tǒng)?!眳⒁姟?餘分閏位 ”。
(3).馀留部分。 宋 陳師道 《中秋夜東剎贈仁公》詩:“盈盈秋月不餘分,葉露懸光可數(shù)塵?!卑?,此指月亮虧蝕部分。
《漢語大詞典》:重差
漢 代天文學家測量太陽高、遠的方法。 魏 晉 時 劉徽 著文講述這一方法,也以“重差”作篇名,附于所注《九章算術(shù)》后。 唐 代改名為海島算經(jīng)。周禮·地官·保氏“六曰九數(shù)”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nóng) 曰:“今有重差,夕桀、句股也?!?孫詒讓 正義:“ 孔廣森 云:‘重差者,重兩句股,取其影差,異乘同除,此知比例,若 劉徽 《海島經(jīng)》是也?!?張文虎 云:‘重差者,重疊測望而知其差也?!?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日中視日,財比三寸盂,旦莫乃如徑尺銅槃,校以句股重差,近得其真也?!?/div>
《國語辭典》:光斑  拼音:guāng bān
太陽表面的亮斑。
分類:表面
《國語辭典》:陽歷(陽曆)  拼音:yáng lì
只考慮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而忽略月相變化所制定的歷法。如埃及歷法及目前世界各國所通用的格勒哥里歷等皆是。也稱為「太陽歷」。
《國語辭典》:光輪(光輪)  拼音:guāng lún
光球,為構(gòu)成太陽的一部分。光輝燦爛,似圓板狀,由高溫白熱的瓦斯體組成,表面有微粒狀之流動活質(zhì)。
《漢語大詞典》:日羽
指太陽的光芒。 南朝 梁元帝 《藩難未靜述懷詩》:“霜戈臨塹白,日羽映流紅?!?唐 蕭楚材 《奉和展禮岱宗途經(jīng)濮濟》:“拂漢星旗轉(zhuǎn),分霄日羽明?!?唐 李嶠 《奉和杜員外扈從教閱》:“云區(qū)墜日羽,星苑斃天狼。”
分類:光芒
《漢語大詞典》:涼傘(涼傘,涼繖)
亦作“涼傘”。用以遮蔽陽光的傘。 元 周達觀 真臘風土記·國主出入:“其諸臣僚國戚,皆騎象在前,遠望紅涼傘不計其數(shù)?!?夏衍 《秋瑾傳》序幕:“來了,大老爺?shù)臎鰝阋部匆娏恕!?br />涼繖:古時用絹制成的遮太陽的傘。 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京城士人,舊通用青絹涼繖。 大中祥符 五年九月,惟許親王用之,餘并禁止。六年六月,始許中書樞密院依舊用繖出入?!?明 何孟春 《馀冬序錄摘抄》卷五:“京師制不許用涼繖,暑月惟堂上官得用黑油長柄大扇?!?
《國語辭典》:漲潮(漲潮)  拼音:zhǎng cháo
在潮汐中,海面水位上升,或該時段的通稱。主要因太陽、月亮的引力作用而形成。
《國語辭典》:十二宮(十二宮)  拼音:shí èr gōng
1.十二律的別名。參見「十二律」條。
2.天文學上指太陽與月亮沿黃道運行一周,每年會合十二次,分黃道周為十二段,每段三十度,稱為「十二宮」。其名稱各異。
3.術(shù)數(shù)用語: (1)星相家以命宮、財帛、兄弟、田宅、男女、奴仆、妻妾、疾厄、遷移、官祿、福德、相貌為十二宮。(2)以胎養(yǎng)、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分配十二方位,稱為「十二宮」。前七宮為吉,后五宮為兇。
《漢語大詞典》:食甚
日偏食或月偏食過程中,太陽被月亮遮蓋最多或月亮被地球陰影遮蓋最多時,兩者的位置關(guān)系;日全食或月全食過程中,太陽被月亮全部遮蓋或月亮完全走進地球陰影里而兩個中心距離最近時,兩者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亦指發(fā)生上述位置關(guān)系的時刻。食甚發(fā)生在食既之后。食,通“ 蝕 ”。清史稿·時憲志一:“至期,登臺測驗,酉正食甚,將及一分,戌初刻復圓。”
《分類字錦》:朝靈(朝靈)
田沉明賦:日有朝靈。
分類:
《分類字錦》:劍指(劍指)
淮南子:虞公與夏戰(zhàn),日欲落,公以劍指日,日退不落。
分類:
《漢語大詞典》:景西
太陽西斜。
分類:陽西
《漢語大詞典》:冠珥
(1).即日珥。為突出在太陽邊緣外面的發(fā)光氣團。日全食時,用肉眼可以看見,其色火紅。周禮·春官·眡祲“四曰監(jiān)” 漢 鄭玄 注:“監(jiān),冠珥也?!?賈公彥 疏:“謂有赤云氣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猶謂之日珥?!?span id="dvdpm2o" class="book">《晉書·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span id="7w1cpwt" class="book">《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際,日有冠珥、環(huán)暈、纓紐、負抱、戴履、背氣,十日之中常七八?!?br />(2).指首飾與耳飾。 唐 司空圖 《山居記》:“亦猶人之秀發(fā),必見於眉宇之間,故五峯頍然,為其冠珥?!?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見數(shù)婦人各買冠珥以入?!?/div>
《漢語大詞典》:格日
頂著太陽。 明 何景明 《何子·處與》:“登高以臨危者,疾趨而陟巔,不知下平地之可息也;向陽而畏熱者,疾走而格日,不知其就陰之可爽也。”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