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徐日葵(16世紀—17世紀),字叔向,號藿心,浙江衢州府江山縣人。徐日葵家族世居南門,萬歷四十年(1612年)中壬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二十四名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士,授刑部員外郎。當(dāng)時魏忠賢專權(quán),他在審判劉鐸案時忤逆獄魏珰被廷杖,錦衣衛(wèi)集結(jié)其門,他顧慮母親年老,神色自若,被貶謫外地。崇禎帝即位,魏忠賢敗亡,徐日葵復(fù)官刑部郎中,又因為直言謫大理寺寺副,任內(nèi)卒。
戴東旻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戴東旻,字日文,浙江嚴州府建德縣匠籍。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七名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授歙縣知縣,歙地狹人稠,仰食他郡,爰鑿譚家橋新河四十里,以通米運,復(fù)筑龍王山堤以衛(wèi)民居,至今稱戴公堤。秩滿,遷儀部郎,轉(zhuǎn)河南汝寧兵備副使。時流氛日熾,洛陜川湖所在被寇,東旻躬擐甲胄,率祖寬、左良玉、陳洪范諸將與劇寇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四十馀戰(zhàn),前后告捷,以僉都御史巡撫鄖陽。初,獻忠入楚,破谷城,圍光化,東旻單騎馳赴,賊乃解圍,大破于林雙溝等處,獻忠勢窮乞降,總理熊文燦主撫,東旻疏請先剿后撫,閣臣楊嗣昌左袒文燦,獻忠因得安插谷城,而東旻坐免。未幾,獻忠叛,焚襄樊,罪主撫者,文燦辭連東旻,亦被逮,后帝省東旻疏,前言盡驗,欲再用之,而東旻已病卒七日矣。當(dāng)東旻被逮入都,長子茂葵追隨輦下,欲叩闕訴冤,遘病先卒,父子忠孝,海內(nèi)傷之。

人物簡介

維基
蘇寅賓,字初仲,號日門,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十七都蔡店(在今臺灣金門縣)人,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年壬子科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昆山縣知縣,時螃蟹食禾苗,遍滿田塍,寅賓禱天,為民請命,蟹去,歲以大熟。以執(zhí)法失權(quán)貴意,論貶寧波府教授,昆山人建祠以祀。秩滿,升國子監(jiān)助教,累遷海南兵備道,革納鏹積榖諸羨余,勒石未記。轉(zhuǎn)湖廣糧儲道,以不謁督糧權(quán)珰,奪職歸。家無擔(dān)石,杖履自適。卒年八十一。
張三謨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張三謨(1586年—1649年),字緯典,號日葵,山西太原府平定州人。性篤孝,母病,祝天愿以身代,及卒,廬墓三年,父卒亦如之,臺使者旌其門。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初授行人,崇禎元年(1628年)擢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二年(1629年)巡按福建,四年(1631年)正月巡視京營。有《直陳公論疏》,尋丁憂歸。七年(1634年)補河南道御史,順天巡按,九年(1636年)升掌河南道。尋降行人司左司副,十年(1637年)升司正,十一年(1638年)出為光祿寺丞,改大理寺丞,十三年(1640年)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四年(1641年)升順天府府尹、大理寺卿。歷官有能聲,在大理寺輕重出入,雖臨以威不少動。彈劾權(quán)貴,抉摘隱微,而顯設(shè)之情狀具見,或诪張三謨?yōu)榛?,亦口噤目張三謨不能出一語。廷推入閤,為忌者排陷,不果。后致政里居,闖賊至,聘為相,以死拒之,尋聞明亡,抑郁成疾卒,年六十四。妾郭氏,夫卒矢殉,嫡子慰止之,氏屏容飾,絕宴會,言動胥斂抑,全節(jié)而終。
趙日中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趙日中,河南衛(wèi)輝府獲嘉縣軍籍,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初授長子縣知縣,遷戶部主事。

人物簡介

簡介
字日章,號龍洲,朝鮮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字君美。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歷官禮部儀制司郎中。光宗立,欲奉神宗遺命尊鄭貴妃為皇太后。禮部侍郎出令旨示之彥,之彥始終持不可,侍郎不能奪。官至尚寶司卿。
維基
須之彥,字君美,號日華,南直隸蘇州府嘉定縣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初授浙江浦江知縣,改桐鄉(xiāng),擢禮部主事,歷升禮部儀制司郎中,四十七年充武舉同考試官。后神宗顯皇帝崩,太子得立,以先帝遺命,欲尊鄭貴妃為皇后,孫侍郎出袖中令旨示之彥,之彥始終持不可,孫公不能奪。天啟初授光祿寺寺丞,三年升尚寶司少卿,六年以黨附東林,被削籍為民。之彥才干過人,乃終于符璽郎(尚寶司少卿),不竟其用,可惜也。所著有《荊關(guān)榷政》、《儀曹疏草》、《凝香閣詩稿》。
康元穗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康元穗(16世紀—1625年),字日穎,號味澹,江西吉安府安福縣南鄉(xiāng)蒙潭人。康元穗是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的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任清江教諭,每天和諸生講學(xué)課藝,其他縣學(xué)學(xué)生聞風(fēng)而至,曾捐俸協(xié)助孫姓生員殮葬母親,又為得推官賞識而遭御史糾察的劉姓生員申辯;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士,獲授瑞安知縣,就任時遇上編審賦役,他根據(jù)大綱總結(jié)避免橫徵,人民稱便,天啟二年(1622年)調(diào)任嘉善知縣,瑞安人無法慰留立生祠祭祀,在嘉善時他停止地方軍官索取運糧浮額,設(shè)置漏澤園安葬死者,又革除羨耗、省去罰鍰、平均徭役、嚴行保甲,在童子試拔取魏學(xué)濂為第一冠軍,考核時本擬升吏部,卻被魏忠賢怨恨他和魏大中等人友好,改升南京禮部主事,與王時槐、鄒元標、鄒德溥研究性理,又為家鄉(xiāng)倡建同善書院,設(shè)置三族贍田,五年(1625年)在北京去世,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維基
鮑國忠(1587年—?),字爾進,號日葵、仰軒,四川成都府綿州民籍浙江金華府蘭溪縣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工部觀政,本年六月授江西安義知縣,三十六年正月調(diào)南宣城知縣,年少有特操,顯勢避影不敢進。歲潦則賑恤無告,嘗割俸市田金寶圩為邑校恒產(chǎn),士庶悅頌。坐他累,四十一年考察罷官。四十二年補河南按察司檢校,四十四年補汝寧府推官,四十六年升南刑部陜西司主事,四十七年拾遺,天啟二年補順天武學(xué)教授,三年升國子監(jiān)博士,本年升工部營繕司主事,五年升員外,加升郎中,七年加升光祿寺卿,崇禎元年告病,奉旨起用,京察。

人物簡介

維基
曾倜,字日生,四川成都府井研縣人,萬歷四十七年己未科易一房會試第176名,未廷試,歷任襄陽府推官、江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河南巡按御史。辛亥起補山東道。

人物簡介

維基
沈景初,字君復(fù),號日倪,又號嶰谷,浙江紹興府馀姚縣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初知江西南康縣,廉慈公正,大父太宰公常□詩札,以忠愛二字糝勉,署中特懸之,出入皆省覽。興文學(xué),優(yōu)待士子,禁革無名之徵,奸猾胥蠹咸迸跡,士民建南國甘棠祠于藍田山祀之。四十四年丙辰改知進賢縣,邑屢年薦饑,公至而勘恤勤懇,兩臺請命,戶部覆題,報可,許以白金五錢代漕米一石,率石紓?cè)X,又請榷金頒賑。下鄉(xiāng)五都濱彭蠡,景初露冕行野澤中,督其繕防,且拯救不遺馀力。建學(xué)宮之城,門榜曰文明,庀飭廟堂廡宇,皆擇罪人輕科俾負插,而兼以無業(yè)貧民,故成功速而民不知也。坐堂剖決如流,其他存問鰥寡,稽課儒效,煥然神明。萬歷四十七年己未,授禮部精膳司主事,踰年擢吏部文選司主事,升員外郎,天啟七年以門戶被削籍。崇禎元年恢復(fù)官職、誥命。著有《茁蘭堂集》十卷、《沈莊敏年譜》一卷。

人物簡介

維基
堵天顏,號夢日,河南開封府陽武縣軍籍。天顏甫七歲,就學(xué)于封丘東江村外祖父,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聯(lián)捷癸丑科進士,謁選除清苑知縣。滿六載,遷工部主事,時有采石之役,諸郎多不肯預(yù)采石事,主者屬天顏,而領(lǐng)之無難色。及報竣,賜白銀文綺者三,進員外、郎中,俱以善職稱。天啟六年升任湖州府知府,崇禎元年二月升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分守鄖陽。歷任湖廣按察使。后致仕歸,家居近三十載,年八十七卒。著有《老安集》、《花事類賦》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士亮,一字賓日,原名天工,以思宗詔群臣名“天”者改之,易名。崇禎四年進士。授大理推官。擢御史。十二年出按四川,期滿再留任。時張獻忠入蜀。思宗命良謨專護蜀王。乃遣將據(jù)要害為犄角,守備甚固。還朝未久,京城破,自縊死。福王時謚恭憫,清謚恭。
維基
陳良謨(1589年—1644年),字士亮,號賓日,室名娑蘿園,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末官員。崇禎辛未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甲申國難時,懸梁自盡殉國。陳良謨原名天工,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聯(lián)捷進士,任云南大理府推官。明思宗崇事上帝,詔命群臣名中有“天”字者皆改名,陳天工于是改名“良謨”。崇禎十一年(1638年),出任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任內(nèi)抵御張獻忠有方。還都不久,京師被李自成攻破,與妾時氏自縊殉節(jié)。南明朝廷追贈太仆寺卿,謚恭憫。清朝賜謚恭潔。
向日升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向日升,字青樠,湖廣承天府鐘祥縣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梁山令,調(diào)丹徒,遷兵部主事,升兵部員外郎,天啟二年升貴州右參議,分守思仁,時奢安之亂起,安邦彥圍困貴陽,貴州巡撫王三善于十二月分兵三路,自將二萬人,與監(jiān)軍道參議向日升,副總兵劉超,參將楊明楷、劉志敏、孫元謨、中等由中路,當(dāng)賊鋒,破賊于龍里、畢鋪,獲安邦彥親弟阿倫等,遂抵貴陽城下,賊解圍去。三年閏十月,三善督同總理魯欽、總鎮(zhèn)馬炯、監(jiān)軍道尹伸、岳具仰、向日升等,各領(lǐng)兵渡渭河,賊眾潰散,明軍抵達安氏老巢大方,安位偕母奢社輝焚大方老巢,竄入火灼堡,賊首安邦彥、奢寅逃匿織金。十一月,錄川貴搗巢解圍功,向日升加升一級。后王三善陷賊而死,五年正月,貴州總督蔡復(fù)一疏題監(jiān)軍參議向日升從舊撫破賊,又運米以濟兵食,舊撫頗慰藉之,然非所急也。所監(jiān)一路軍最弱,而所陳說,舊撫輒面折之。日升知軍危,而不敢告,載胥及溺,宜與諸臣分罪。然自七月來,臣以板角一路九千馀卒付日升,督理道路,窎遠餉,不時繼,撫饑疲,冒兇懼,拮據(jù)亦勤矣。且與劉超同解圍功,超拜大帥,日升未錄也,以后日之罪,折前日之功,宜罰舊俸二年,免其戴罪。此后督兵理餉,果有成勞,亦以功論者也。后升陜西參政。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六三
吳殿邦,字彤貺,一字爾達,號海日。海陽人。明神宗萬歷四十年(一六一二)解元、四十一年(一六一三)進士,歷官尚寶卿。有《古歡堂集》、《匏谷詩集》、《浮云吟》諸稿。清光緒《海陽縣志》卷八有傳。
維基
吳殿邦,字爾達,號海日,廣東海陽人,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授浙江歸安縣知縣,調(diào)永寧縣,天啟初任通政司右參議,被彈劾去職。天啟五年五月起復(fù)原職,仍以正五品服俸改補尚寶司司丞,十月升尚寶司卿,因私怨彈劾原任潮州府知府樊王家、巡按廣東御史陳保泰,六年閏六月被福建道御史李燦然彈劾,被削籍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