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01,分41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朱炎
日道
六陽
日彩
連石
烈氣
至陰
日昳
隨陽雁
金柱
西夕
厥陰
明離
皓日
早離
《漢語大詞典》:朱炎
太陽,烈日。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開 建陽 則朱炎艷,啟 金光 則清風(fēng)臻?!?劉良 注:“朱炎,日也?!?唐 杜甫 《雨》詩:“白谷變氣候,朱炎安在哉?!?清 黃景仁 《客齋偶成》詩:“到處蝸廬感滯淹,曉涼差喜失朱炎。”
分類:烈日
《國語辭典》:日道  拼音:rì dào
太陽所通過的軌道?!抖Y記。月令》唐。孔穎達(dá)。正義:「赤道之北二十四度為夏至之日道,去北極六十七度也?!?/div>
《漢語大詞典》:六陽(六陽)
(1).中醫(yī)十二經(jīng)脈中,有手三陽、足三陽(陽明、太陽、少陽)六經(jīng)脈,謂之六陽,見靈樞經(jīng)·經(jīng)脈。六陽經(jīng)脈皆聚于頭部,故亦稱頭為六陽或六陽會(huì)首、六陽魁首。 元 李壽卿 《伍員吹簫》第三折:“有一個(gè)漁翁只為著一時(shí)意氣,自刎了六陽的那首級(jí)?!?明 朱有燉 《義勇辭金》第四折:“將你那血瀝瀝六陽,涴了我明滉滉鋼刀?!?br />(2).古以天氣為陽,地氣為陰,十一月至來年四月為陽氣上升之時(shí),合稱六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唐 孔穎達(dá) 疏:“天地之氣謂之陰陽,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圣人作象,各分為六爻,以象十二月。陽氣之升,從十一月為始,陽氣漸升,陰氣漸下;至四月,六陽皆升,六陰皆伏。至五月,一陰初升,陰氣漸升,陽氣漸伏;至十月,六陰盡升,六陽盡伏?!?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之一:“斗杓旋子,月當(dāng)三統(tǒng)之先;昴宿殷宵,序?qū)倭栔??!?/div>
《漢語大詞典》:日彩
太陽的光彩。 南朝 梁 沈約 《為南郡王舍身疏》:“弟子樹因曠劫,嚮報(bào)茲生,託景中璇,聯(lián)華日彩?!?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樓書懷》:“香連日彩浮綃幕,溪逐歌聲繞畫樓?!?明 楊慎 《安公石館賞并蒂蓮得井字》詩:“日彩曜聯(lián)華,風(fēng)漪漾雙影?!?/div>
分類:光彩
《漢語大詞典》:連石(連石)
傳說中太陽運(yùn)行途經(jīng)山名。《淮南子·天文訓(xùn)》:“至于 淵虞 ,是謂高舂:至于 連石 ,是謂下舂?!?高誘 注:“ 連石 ,西北山……連讀腐爛之爛?!?/div>
《漢語大詞典》:烈氣(烈氣)
(1).指太陽的熾熱之氣。 漢 王充 論衡·言毒:“夫毒,太陽之熱氣也……南郡極熱之地,其人祝樹樹枯,唾鳥鳥墜。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愈人之禍者,生於 江 南,含烈氣也?!?三國 魏 曹植 《橘賦》:“稟太陽之烈氣,嘉杲月之休光。” 趙幼文 校注:“烈氣,即炎熱之氣?!?br />(2).謂氣性剛直。后漢書·郭太傳:“ 果 感悔,叩頭謝負(fù),遂改節(jié)自勑,后以烈氣聞?!?span id="ffybfos" class="book">《晉書·李雄載記》:“﹝ 李雄 ﹞少以烈氣聞,每周旋鄉(xiāng)里,識(shí)達(dá)之士皆器重之?!?/div>
《漢語大詞典》:至陰(至陰)
(1).謂極盛的陰氣。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span id="dx41len" class="book">《孔子家語·執(zhí)轡》:“至陰主牝,至陽主牡?!?br />(2).中醫(yī)學(xué)名詞。經(jīng)穴名。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井穴。位于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cè),距趾甲根角一寸處。靈樞經(jīng)·本輸:“膀胱出于至陰。至陰者,足小指之端也,為井金?!?br />(3).中醫(yī)學(xué)名詞。指脾。因脾屬太陰,太陰為三陰之始,故稱。《素問·金匱真言論》:“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br />(4).中醫(yī)學(xué)名詞。指腎。因腎主水,藏精,為人陰精之原,故稱。《素問·水熱穴論》:“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地氣上者屬于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
《漢語大詞典》:日昳
太陽偏西。《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 孔 傳:“從朝至日昳不暇食?!?孔穎達(dá) 疏:“昃亦名昳,言日蹉跌而下,謂未時(shí)也?!?span id="qu4yw1u" class="book">《史記·天官書》:“旦至食,為麥;食至日昳,為稷;昳至餔,為黍?!?span id="s6cajdm"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典韋傳》:“自旦至日昳數(shù)十合,相持急?!?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丙子九月,余患暑瘧,早飲 呂醫(yī) 藥,至日昳,忽嘔逆,頭眩不止?!?/div>
分類:偏西
《漢語大詞典》:隨陽雁(隨陽雁)
(1).指大雁。因其為最有代表性的候鳥,隨著太陽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遷南徙,故稱。 唐 李冶 《送閻伯均往江州》詩:“唯有隨陽雁,年年來去飛。”
(2).比喻趨炎附勢者。 唐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漢語大詞典》:金柱
(1).銅柱。《文選·盧諶〈覽古〉》:“揮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李善 注:“《燕丹子》曰: 荊軻 拔匕首擿 秦王 ,決耳,入銅柱,火出。然銅有金,故稱曰金柱。”晉書·石季龍載記上:“於 襄國 起 太武殿 ……漆瓦、金鐺,銀楹、金柱,珠簾、玉壁,窮極伎巧?!?前蜀 貫休 《送友人之嶺外》詩:“金柱根應(yīng)動(dòng),風(fēng)雷舶欲來。”
(2).指太陽的光柱。 唐 楊巨源 《送章孝標(biāo)校書歸杭州》詩:“潮色銀河鋪碧落,日光金柱出紅盆。”
分類:銅柱
《漢語大詞典》:西夕
(1).謂太陽西下而昏暮。 晉 張載 《安石榴賦》:“天迴節(jié)移,龍火西夕;流風(fēng)晨激,行露朝白?!?唐 李白 《前有一尊酒行》:“君起舞,日西夕,當(dāng)年意氣不肯傾,白髮如絲嘆何益?!?br />(2).比喻年老。 晉 王羲之 《官奴帖》:“吾以西夕,至情所寄,惟在此等?!?span id="kzy3hae" class="book">《晉書·李產(chǎn)載記》:“以吾之才而致於此,始者之愿亦已過矣,不可復(fù)以西夕之年取笑於來今也?!?/div>
《漢語大詞典》:厥陰(厥陰)
(1).中醫(yī)學(xué)名詞。經(jīng)脈名稱之一。是陰氣發(fā)展的最后階段,開始重新向陽的方面轉(zhuǎn)化的過程。包括手厥陰心包經(jīng)和足厥陰肝經(jīng)。參閱《素問·至真要大論》,又《陰陽離合論》。
(2).中醫(yī)學(xué)名詞。經(jīng)穴名。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位于背部,當(dāng)?shù)谒男刈导幌屡蚤_1.5寸處。主治心動(dòng)過速,心律不齊,咳嗽胸悶等。參閱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
(3).中醫(yī)學(xué)名詞。六經(jīng)病之一。厥陰病為陰陽消長、邪正進(jìn)退的重要關(guān)鍵,常出現(xiàn)寒熱錯(cuò)雜的癥候。上熱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熱疼痛,饑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證。厥熱勝復(fù)者,可預(yù)測病情的進(jìn)退,厥多熱少為病進(jìn),厥少熱多為病退。參閱 漢 張仲景 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漢語大詞典》:明離(明離)
(1).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孔穎達(dá) 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今有上下二體,故云明兩作離也?!焙笠蛞浴懊麟x”指太陽。 南朝 梁簡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 昭明太子 縣明離之極照,履得一之休徵?!?br />(2).指光明照耀。 唐 柳宗元 《天爵論》:“明離為天之用,恒久為天之道,舉斯二者,人倫之要盡是焉?!?br />(3).指太子。 南朝 梁簡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別傳表》:“臣以不肖,妄作明離?!?唐 徐九皋 《詠史》:“圣主稱三杰,明離保四賢?!眳⒁姟?明兩 ”。
(4).帳名。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四:“帝所幸宮人名 麗娟 ,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勝蘭,不欲衣纓拂之,恐傷痕也……置 麗娟 於明離之帳,恐塵垢污其體也?!?南朝 齊 謝朓 《酬德賦》:“翳明離以上賓,屬傳體於纖蕚?!?/div>
《國語辭典》:明兩(明兩)  拼音:míng liǎng
明兩原指易經(jīng)中的離卦。離卦論象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離卦有上下二體,故稱為「明兩」。為兩明前后相續(xù)之象。語出《易經(jīng)。離卦。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购笾傅弁踬t能可明照四方。《文選。謝靈運(yùn)。擬鄴中集詩。王粲詩》:「不謂息肩愿,一旦值明兩?!埂段倪x。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河陰,慶宵薄汾陽。」唐。李善。注:「鄭玄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無不見也?!弧?/div>
《漢語大詞典》:皓日
明亮的太陽。亦比喻君主。《楚辭·九辯》:“愿皓日之顯行兮,云蒙蒙而蔽之?!?郭沫若 《在新義州站上》詩:“一片鼓聲通皓日,數(shù)圈輪舞漾和風(fēng)?!?/div>
《分類字錦》:早離(早離)
李鏡遠(yuǎn) 詩 圓窗鑒早離。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