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每月十五日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親自按行天下,有慈孝父母,恭敬三寶,及尊長者,并修六度,持八戒齋者,諸天相慶,則降善福,注祿增算;如不修善持齋,唯造惡業(yè),諸天憂戚,降以不祥,減祿除算。(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華鬘瓔珞、不習歌舞戲樂也。齋者,過午不食也。)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親自按行天下。有慈孝父母,恭敬三寶,及尊事長上,并修六度等行者,諸天相慶,則降善錫福,注祿增算;如不修善持齋,惟造惡業(yè),諸天憂戚,降以不祥,減祿除算。人于此日,宜加修善,是名齋日。(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每月二十三日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遣輔臣觀察,與初八日同。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遣輔臣觀察,與初八日同。
每月二十九日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遣太子觀察,與十四日同。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遣太子觀察,與十四日同。
每月三十日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觀察,與十五日同。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觀察,與十五日同。(已上為六齋日。)
日月失度難
【三藏法數(shù)】
謂日月失其所纏之度,時序不調?;虺嗳粘?,或黑日出,或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蝕無光,或日輪一重現(xiàn)乃至四五重現(xiàn),是為日月失度難。
一日出
【三藏法數(shù)】
一日出時,百草樹木,一時凋落。
二日出
【三藏法數(shù)】
二日出時,四大海水,從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內,自然枯涸。(梵語由旬,華言限量,或八十里或六十里或四十里。)
三日出
【三藏法數(shù)】
三日出時,四大海水,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內,展轉消盡。
四日出
【三藏法數(shù)】
四日出時,四大海水,深千由旬,亦皆乾竭。
五日出
【三藏法數(shù)】
五日出時,四大海水,縱廣七千由旬,亦皆竭盡。長阿含經(jīng)云:五日出已,其后海水轉減,猶如春雨后牛跡中水,遂至涸盡,不漬人物也。
六日出
【三藏法數(shù)】
六日出時,此地厚六萬八千由旬皆悉煙出,從須彌山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及八大地獄,無不燒滅,煙燼無馀。人民命終及六欲諸天皆悉命終,宮殿皆空,一切無常,不得久住。(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總別兼稱也。八大地獄者,活地獄,黑繩地獄,合會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熱地獄,大熱地獄,阿鼻地獄也。六欲天者,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也。)
七日出
【三藏法數(shù)】
七日出時,大地須彌山,漸漸崩壞,百千由旬,永無遺馀,山皆洞然,諸寶爆裂,烈焰震動,至于梵天,一切惡道,皆悉蕩盡。
明還日輪
【三藏法數(shù)】
經(jīng)云:此大講堂,洞開東方,日輪升天,則有明曜,而言還者,謂此講堂,日出則明,無日則暗,是則明因于日,故復還于日也。然明是所見之塵境,非能見之性也。以塵境則有生滅,見性元無生滅。是故所見之明則可還,能見之性不可還也。若能見之性亦可還者,則不明時無復見其暗矣。故曰明還日輪。
初一日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間,比校善惡。若念定光佛名號,則滅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也。)
初八日
【三藏法數(shù)】
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按臨人間,觀察善惡。若念藥師琉璃光佛名號,則滅一切罪,增一切福。(梵語摩醯首羅,華言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