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十齋日──每月十齋日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苑珠林)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間,比校善惡。若念定光佛名號,則滅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按臨人間,觀察善惡。若念藥師琉璃光佛名號,則滅一切罪,增一切福。(梵語摩醯首羅,華言大自在。)
〔十四日〕,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按臨人間,觀察善惡。若念賢劫千佛名號,則滅一切惡,生一切善。(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賢者,劫名;謂此劫中,多賢人也。)
〔十五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臨人間,觀察善惡。若念阿彌陀佛名號,則滅生死罪,得寂滅樂。(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十八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使者下降,觀察人間,比校善惡。若念地藏菩薩名號,則滅除罪業(yè),增延福壽。
〔二十三日〕,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按察人間,比校善惡。若念大勢至菩薩名號,則增長福利,滅除罪惡。
〔二十四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間,觀察善惡。若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則滅除眾苦,長養(yǎng)諸善。
〔二十八日〕,此日,四天王使者下降,觀察人間,比校善惡。若念盧舍那佛名號,則滅煩惱罪,得智慧樂。(梵語盧舍那,華言凈滿。)
〔二十九日〕,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親臨人間,比校善惡。若念藥王菩薩名號,則滅一切惡,生一切善。
〔三十日〕,此日,四天王使者下降,按行人間,觀察善惡。若念釋迦牟尼佛名號,則增長福利,成就菩提。(梵語菩提,華言道。)
十三緣──日冷十三緣
【三藏法數(shù)】
(出長阿含經(jīng))
〔一緣〕,謂須彌山,祛陀羅山,二山中間,有水,廣八萬四千由旬,其水生優(yōu)缽羅等雜華,互相照觸,日光為之生冷。(梵語須彌,華言妙高。梵語由旬,華言限量。梵語優(yōu)缽羅,華言青蓮。)
〔二緣〕,謂祛陀羅山,伊沙陀羅山,二山中間,有水,縱廣四萬二千由旬,其水生諸雜華,互相照觸,日光為之生冷。(梵語伊沙陀羅,華言持軸。)
〔三緣〕,謂伊沙陀羅山,樹提陀羅山,二山中間,有水,廣二萬由旬,其水生諸雜華,互相照觸,日光為之生冷。
〔四緣〕,謂善見山,樹提山,二山中間,有水,廣一萬二千由旬,其水生諸雜華,互相照觸,日光為之生冷。
〔五緣〕,謂善見山,馬祀山,二山中間,有水,廣六千由旬,其水生諸雜華,互相照觸,日光為之生冷。
〔六緣〕,謂馬祀山,尼彌陀羅山,二山中間,有水,廣一千二百由旬,其水生諸雜華,互相照觸,日光為之生冷。(梵語尼彌陀羅,華言抱持。)
〔七緣〕,謂尼彌陀羅山,調(diào)伏山,二山中間,有水,廣六百由旬,其水生諸雜華,互相照觸,日光為之生冷。
〔八緣〕,謂調(diào)伏山,金剛輪山,二山中間,有水,廣三百由旬,其水生諸雜華,互相照觸,日光為之生冷。
〔九緣〕,謂金剛輪山,閻浮提地,二處中間,有水,映于日光,而日生冷。(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
〔十緣〕,謂南閻浮提河少,西拘耶尼水多,其水映于日光,而日生冷。(梵語拘耶尼,華言牛貨。)
〔十一緣〕,謂西拘耶尼河少,東弗于逮水多,其水映于日光,而日生冷。(梵語弗于逮,華言勝。)
〔十二緣〕,謂東弗于逮河少,北郁單越河多,其水映于日光,而日生冷。(梵語郁單越,華言勝處。)
〔十三緣〕,謂日宮殿光,照大海水,水映日光,而日生冷。
智身如日光遍
【三藏法數(shù)】
智身即自報之身也,謂究竟始覺之智,能遍破無明之暗,顯發(fā)本有真身,譬如日光,無幽不燭,故名智身如日光遍。
色身如日影遍
【三藏法數(shù)】
色身即應(yīng)身也,謂究竟始覺之智,契于本覺法身之理,則能從體起用,遍應(yīng)眾機,譬如日光之影,不擇高下,隨處映現(xiàn),故名色身如日影遍。
南閻浮提日正中時
【三藏法數(shù)】
謂南閻浮提日正中時,東弗婆提日則始沒,西瞿耶尼日則初出,北郁單越正當半夜。(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梵語弗婆提,華言勝身。梵語瞿耶尼,華言牛貨。梵語郁單越,華言勝處。)
西瞿耶尼日正中時
【三藏法數(shù)】
謂西瞿耶尼日正中時,南閻浮提日則始沒,北郁單越日則始出,東弗婆提正當半夜。
東弗婆提日正中時
【三藏法數(shù)】
謂東弗婆提日正中時,北郁單越日則始沒,南閻浮提日則初出,西瞿耶尼正當半夜。
北郁單越日正中時
【三藏法數(shù)】
謂北郁單越日正中時,西瞿耶尼日則始沒,東弗婆提日則初出,南閻浮提正當半夜。
日藏光明大寶
【三藏法數(shù)】
日藏光明大寶者,譬如來有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由此光明,觸彼菩薩,令舍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于三昧也。(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日光喻佛智
【三藏法數(shù)】
謂日光照世,無幽不燭,以喻佛之智慧,無事不了,無理不照,故云日光喻佛智。
不背日光
【三藏法數(shù)】
不背日光者,以喻比丘正見、思惟,常向佛日而不背也。
于六齋日,敕諸境內(nèi)令行不殺
【三藏法數(shù)】
六齋日,即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以此六日,四天王差遣使者,巡察世間。若遇修善人民,注祿增壽;不善人民,即降災(zāi)殃。若能敕諸境內(nèi),令行不殺,則合國常臻福善,永享安榮,是即懺悔也。(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夢手執(zhí)日
【三藏法數(shù)】
普光云:夢執(zhí)日者,以表智慧光明普照法界,開導昏迷,歸正覺路也。
每月初八日
【三藏法數(shù)】
帝釋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輔臣,觀察世間人民善惡。(帝釋,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天主。言帝釋者,華梵雙舉也。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也。)
【三藏法數(shù)】
天帝釋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輔臣觀察世間人民善惡,人于此日宜加修善,是名齋日。
每月十四日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惡。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遣四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惡。人于此日,宜加修善,是名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