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3—722 【介紹】: 唐滑州靈昌人。崔日知從弟。擢進士。初為芮城尉。中宗神龍中附宗楚客、武三思,驟拜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士。復參預討韋后謀,授黃門侍郎,參知機務,封齊國公。玄宗開元初與討太平公主有功,進吏部尚書。終并州長史。卒謚昭。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3—722 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祖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弱冠舉進士,授芮城尉,擢新豐尉,遷監(jiān)察御史、侍御史。歷吏部員外郎、司勛郎中。因佞附武三思等,遷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士。景龍四年(710),以功授黃門侍郎,參政事,封齊國公。與薛稷不協(xié),罷相,轉雍州長史,出為揚州長史,歷婺州長史,揚、汴、兗三州刺史。玄宗先天二年(713),助玄宗平太平公主之亂,拜吏部尚書。開元五年(717),坐兄累出為常州刺史,轉汝州刺史。十年徙并州大都督長史。尋卒,贈禮部尚書,謚曰昭。后又贈荊州大都督。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四、卷七,《御史臺精舍題名考》卷一?!?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其詩1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斷句4。多為奉和應制之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4—732 【介紹】: 唐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郡望天水。趙冬曦兄。以文章知名。高宗末進士,歷宋城、朝邑縣尉。玄宗開元中,詔擇縣令,應詔高第,為縣令,風化大行,巡察使升名為第一,擢拜邠王府文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5 【介紹】: 唐鄭州滎陽人。舉進士。武周天授中累遷司刑丞。中宗神龍初為給事中,遷黃門侍郎。睿宗景云初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侍中。玄宗先天元年,轉刑部尚書,致仕。治獄寬平無冤濫,事母孝,正直敢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15 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舉進士,武后天授中歷司刑丞。中宗神龍初,為給事中,累遷黃門侍郎。時安樂公主池館新成,中宗親往臨幸,從官皆預宴賦詩,日知卒章,獨以規(guī)誡。睿宗景云元年(710),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轉御史大夫,仍知政事。明年,進拜侍中。玄宗先天元年(712),罷為刑部尚書。自請致仕歸田。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全唐詩》存斷句2。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滑州靈昌人,字子駿。少孤貧力學。擢明經(jīng)。為朔方判官,有吏干。睿宗景云中遷洛州司馬,會譙王重福入東都作亂,日知討之有功,累遷京兆尹,封安平縣侯。坐贓貶歙縣丞,俄遷殿中監(jiān)。后授太常卿。自以處朝廷久,每入謁,必與尚書齒,時謂“尚書里行”。玄宗開元十六年,出為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尋以年老致仕。卒謚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子駿,排行二,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崔日用之從父兄。少孤貧,力學,以明經(jīng)登第。睿宗景云中,為洛州司馬。以討譙王重福功,加銀青光祿大夫。玄宗時,累遷京兆尹,封安平縣侯。為御史所劾,貶歙縣丞。后歷殿中監(jiān),遷太常卿。開元十六年(728),出為潞州長史,尋以年老致仕。卒,謚曰襄。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
劉日政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彭城人。劉易從子。玄宗開元九年,為洛陽縣尉,宇文融奏充勸農(nóng)使判官。遷監(jiān)察御史。十三年,玄宗東封,充置頓使。歷考功員外郎、司勛吏部二曹郎中、給事中。二十三年,初置十道采訪使,日政自潤州刺史充江南道采訪使。
常日進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九
日進。開元時擢書判拔萃科。
張日新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一
日新。玄宗時人。
殷日用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陳郡長平人。肅宗上元二年,為蘇州刺史。代宗寶應元年,授浙東觀察使,未之任,尋授衢州刺史。官至宣歙觀察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6—800 【介紹】: 唐皋蘭州人,先世屬鐵勒族渾部。本名日進。渾釋之子。年十一,隨父入朔方軍。安祿山反,從李光弼定河北。又從郭子儀復兩京,討安慶緒。后又數(shù)破吐番軍,以功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德宗建中四年,朱泚叛亂,瑊護德宗堅守奉天。次年,與李晟等收復京師,平朱泚;又與馬燧平李懷光。官檢校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加侍中,封咸寧郡王,終邠、寧、慶副元帥、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卒謚忠武。
程日華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6 【介紹】: 唐定州安喜人,始名華。德宗時為張孝忠牙將。后領滄州刺史。朱滔叛,兵屯河間,滔及王武俊皆招之,不納。建中二年以州歸,德宗乃置橫海軍,以為節(jié)度使,賜名日華。尋加檢校工部尚書、御史大夫,卒。
僧日照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岐下人。俗姓劉。幼博覽經(jīng)籍,后從長安大興善寺曇光法師受經(jīng)法,無所不精。因游嵩岳,問圓通之訣。后至衡山,登昂頭峰,有終焉之志,庵居二十年。宣宗大中中率徒于昂頭峰舊基構舍,復居十五年。懿宗咸通中卒,年一百八歲。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劉氏。岐人。世豪貴。讀書通經(jīng)史莊老。然意殊陋之。遂趨長安大興善寺曇光法師。求出家。既受具。謁嵩岳得印記。為黃梅法胤。后游南岳昂頭峰。愛其秀麗竦拔。迥脫塵累。有終焉之志。庵居閱二十載。屬會昌廢教。照因木食澗飲。僅延喘息深巖窮谷中。大中初。詔除舊禁。乃復率其慕向之徒??樦喂手?。以受來學。如是又十五年。咸通元年示寂。春秋百八。越三年二月三日。遷尸于塔。建碑垂永久。天下謂之昂頭照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日照。姓劉氏。岐下人也。家世豪盛。幼承庭訓博覽經(jīng)籍。復于莊老而宿慧發(fā)揮。思從釋子。即往長安大興善寺曇光法師下。稟學納戒。傳受經(jīng)法靡所不精。因游嵩岳問圓通之訣。欣然趨入。后游南岳登昂頭峰。直拔蒼翠便有終焉之志。庵居二十載。屬會昌武宗毀教。照深入巖窟。飯栗飲流而延喘息。大中宣宗重興佛法。率徒六十許人。還就昂頭山舊基。結苫蓋構舍宇。復居一十五年。學人波委。咸通中示滅。春秋一百八歲。至三年二月三日入塔立碑存焉。天下謂其禪學為昂頭照是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4—808 【介紹】: 唐時南詔國王。閣羅鳳孫。幼從漢人鄭回習漢文典籍。代宗大歷十四年嗣位。頗知書,有才智,善撫其眾。改國號大蒙為大理。曾與吐蕃并力攻唐,吐蕃封為日東王。后聽鄭回言,于貞元十年歸唐,德宗冊為南詔王。尋攻吐蕃,復取昆明城以食鹽池。乃連年獻方物,并遣子弟至成都習詩、書、算。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異牟尋姓蒙氏。南詔王閣羅鳳孫。大歷十四年嗣立。貞元十四年遣使求內(nèi)屬賜黃金印文曰貞元冊南詔印。元和三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靈州人??抵矊O。少事李惟岳。德宗時擢趙州刺史。惟岳叛,日知說其先鋒兵馬使王武俊,武俊悟,斬惟岳首以獻。旋又拒命,日知攻破之,俘送京師。德宗興元元年擢奉誠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封會稽郡王。貞元初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濮州濮陽人,俗姓慶。隱居衡岳寺,息心修道。唐盧藏用作《十八高僧序》,惠日為其中之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中印度人。梵名地婆訶羅。高宗時來華。儀鳳四年表請翻度。至武周垂拱末,譯《大乘顯識經(jīng)》、《大乘五蘊論》等。年七十五卒于翻經(jīng)小房。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地婆訶羅。華言日照。中印土人也。持律精進。尤善祝術。高宗時來游中國。儀鳳四年五月。疏請翻傳所赍經(jīng)夾。天后末。于兩京東西太原寺。及西京廣福寺出大乘顯識經(jīng)。大乘五蘊論等。凡一十八部。沙門戰(zhàn)陀般若提婆譯語?;壑亲C梵語。道成薄塵。嘉尚。圓測。靈辨。明恂。懷度。證義。思玄。復禮。綴文筆受。天后親序其端。后終于翻經(jīng)之室。享年七十五。塔于洛陽龍門之香山。
宋高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
釋地婆訶羅。華言日照。中印度人也。洞明八藏博曉五明。戒行高奇學業(yè)勤悴。而咒術尤工。以天皇時來游此國。儀鳳四年五月表請翻度所赍經(jīng)夾。仍準玄奘例。于一大寺別院安置。并大德三五人同譯。至天后垂拱末。于兩京東西太原寺(西太原寺后改西崇福寺。東太原寺后改大福先寺)及西京廣福寺。譯大乘顯識經(jīng)大乘五蘊論等凡一十八部。沙門戰(zhàn)陀般若提婆譯語。沙門慧智證梵語。敕諸名德助其法化。沙門道成薄塵嘉尚圓測靈辯明恂懷度證義。沙門思玄復禮綴文筆受。天后親敷睿藻制序冠首焉。照嘗與覺護同翻佛頂。深體唐言善傳佛意。每進新經(jīng)錫賚豐厚。后終于翻經(jīng)小房。享年七十五。天后敕葬于洛陽龍門香山。塔見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