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6
詞典
4
分類詞匯
9
佛典
13
共26,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無性
一無性天
無性生殖
三無性
分類詞匯
嫁接
真菌
分株繁殖
扦插繁殖法
核分裂
單孢子
胞芽
胞囊孢子
扦插
佛類詞典
三無性
三無性論
《漢語大詞典》:
無性(無性)
佛教語。一切諸法無實體,謂之“無性”。 唐
皎然
《妙喜寺賦得夜磬送呂評事》
:“幽僧悟真定,歸客忘遠(yuǎn)別,寂歷無性中,真聲何起滅?” 宋
蘇軾
《方丈記》
:“地獄天宮,同為浄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div>
分類:
無性
佛教語
無實
實體
《高級漢語詞典》:
一無性天
非常虛偽
《國語辭典》:
無性生殖(無性生殖)
拼音:
wú xìng shēng zhí
生物的生殖方式之一。動物行無性生殖,常見于較低等的動物,無受精現(xiàn)象,而直接從親體長出新個體,其方式包括分裂生殖、裂片生殖、出芽生殖、單性生殖等,過程較有性生殖簡單。植物方面則是藉由孢子或營養(yǎng)器官以繁殖后代。如真菌、蕈類、蕨類等多行孢子生殖,較高等的植物則以「營養(yǎng)繁殖」,即由自母體之枝、葉、根等營養(yǎng)器官,長出新個體。
分類:
生物
生殖
動物
無性生殖
《國語辭典》:
三無性(三無性)
拼音:
sān wú xìng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張之一。相對于三自性而言。三無性指三種無自體的存在狀態(tài)。即一、相無性,謂形相是由概念而有,所以沒有自體;二、生無性,謂現(xiàn)象是條件構(gòu)成,所以也沒有自體;三、勝義無性,謂究竟真實就是呈現(xiàn)沒有自體的狀態(tài)。因此從這三個角度,瑜伽行派也說一切存在都無自體。唯識三十論頌:「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
分類:
大乘佛教
瑜伽行派
本主
主張
《國語辭典》:
嫁接
拼音:
jià jiē
一種植物無性繁殖和改良品種的方法。以人為方式,將一植物的枝條或芽接到另一植物體上,使其瘉合而成為一個獨立生長的新植株。此法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特性,常用來改良品種、增加生長發(fā)育的旺盛程度、減少土壤帶來的病害。
分類:
嫁接
植物
無性
繁殖
選取
《國語辭典》:
真菌
拼音:
zhēn jùn
真核生物的一群,菌體由單細(xì)胞或為多細(xì)胞由菌絲組成,具有細(xì)胞核,但缺乏葉綠素,不能行光合作用。通常以腐生或寄生在其他物體上,靠菌絲體吸收外界現(xiàn)成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維生。種類繁多,大部分能產(chǎn)生孢子。分布廣泛,常見的如酵母菌、黴菌、蕈類等。
分類:
真菌
低等植物
葉綠素
有性
無性
孢子
繁殖
《國語辭典》:
分株繁殖
拼音:
fēn zhū fán zhí
一種植物無性繁殖方法。將叢生的植株分離為各自單獨生長的新植株。幼株能保持母株的優(yōu)良性狀,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灌木和宿根草本,常用此法繁殖。
分類:
種植
植物
無性
繁殖
叢生
植株
分離
單獨
獨生
生長
《國語辭典》:
扦插繁殖法
拼音:
qiān chā fán zhí fǎ
一種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將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一部,如枝、葉、根等由母株切離,插于適宜的床土中,使之發(fā)新根、枝葉,而成為獨立的新個體。
分類:
種植
植物
無性
繁殖
營養(yǎng)
器官
《國語辭典》:
核分裂
拼音:
hé fēn liè
1.一種核反應(yīng)。由重原子核分裂為兩個或兩個以上質(zhì)量相差不多的輕原子核,同時放出能量,通常并釋出一個或多個中子。
2.生物上指細(xì)胞核的分裂現(xiàn)象,特別指正常無性的細(xì)胞分裂。
分類:
核分裂
生物
核反應(yīng)
細(xì)胞核
分裂
原子核
特別
正常
無性
質(zhì)量
細(xì)胞分裂
相差
差不多
《國語辭典》:
單孢子(單孢子)
拼音:
dān bāo zǐ
具單套染色體,單一或不分裂的無性孢子,細(xì)胞中常含較多的貯藏物質(zhì)。是由某些紅藻類二倍體世代所產(chǎn)生,但分裂時每一母細(xì)胞只產(chǎn)生單一個孢子而非四分子。
分類:
染色體
單一
一或
分裂
無性
孢子
《國語辭典》:
胞芽
拼音:
bāo yá
蘚類葉狀體上生出的無性繁殖體。
分類:
蘚類
葉狀體
上生
生出
無性
繁殖
《國語辭典》:
胞囊孢子
拼音:
bāo náng bāo zi
在孢子囊內(nèi)產(chǎn)生的不動、無性孢子,一般為小形、球狀單胞孢子,如囊子菌類之曲黴菌。
分類:
孢子囊
孢子
產(chǎn)生
無性
《漢語大詞典》:
扦插
植物無性繁殖方法之一。即取無性繁殖植物的一個營養(yǎng)器官(如枝、根等),插入潤濕的土或砂中,使生根抽枝,成為一新植株。常用的有枝插和根插兩種。如葡萄、石榴、桑等常用枝插,棗、海棠等常用根插。
分類:
植物
無性
繁殖
營養(yǎng)
器官
三無性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楞伽經(jīng)唯識論等所明。對遍等三性之有法而說相等三無性之空義:一、相無性,一切眾生以妄心向因緣生之事物,計度有我有法之我法相名為遍計所執(zhí)性。此遍計所執(zhí)性之法,如認(rèn)繩而浮蛇之相。其相非實有。故名相無性。二、生無性,一切諸法,不關(guān)于本來妄心,由因緣相和而生者,謂之依他起性。此依他起性之法為因緣生,因緣生無實性,恰如繩之因緣生,無繩之實體,故名為生無性。三、勝義無性,真如為圓為常,為一切有為法之實性,故謂之圓成實性。離此圓成實性,一切有無之諸相,名為勝義無性。勝義者,名于圓成實性。圓成實性為絕待之法,故不帶何等之相,如麻中無蛇與繩之相。即空真如也。又名相無性,無自然性,法無性。唯識論九曰:「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中略)稱三無性,謂即相生勝我無性?!?br />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唯識論九曰:「三種無性,謂即相生勝義無性?!?參見:三字部三無性)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相無性是說一切遍計所執(zhí)的事物,其相皆假而非實有;生無性是說一切法皆依因緣和合而生,因緣生則無有實性;勝義無性是說諸法勝義原無生滅,本不可說,故無有實性。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三無性者:
一、相無性 一切眾生以妄心向因緣生之事物,計度有我有法之我法相,名為遍計所執(zhí)性。此遍計所執(zhí)性之法,如認(rèn)繩而浮蛇之相,其相非實有,故名相無性。
二、生無性 一切諸法不關(guān)于本來妄心,由因緣相和而生者,謂之依他起性。此依他起性之法,為因緣生,因緣生無實性,恰如繩之因緣生,無繩之實體,故名為生無性。
三、勝義無性 真如為圓為常,為一切有為法之實性,故謂之圓成實性。離此圓成實性,一切有無之諸相,名為勝義無性。勝義者名于圓成實性,圓成實性為絕待之法,故不帶何等之相,如麻中無蛇與繩之相,即空真如也。
此三性又名相無性,無自然性,法無性。
【三藏法數(shù)】
(出成唯識論)
〔一、相無性〕,謂一切眾生,于世間之相,處處計著,執(zhí)為實有。佛為除此妄執(zhí),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故名相無性。
〔二、生無性〕,謂一切諸法,皆托因緣和合而生,本無自性,故名生無性。
〔三、勝義無性〕,謂前相無性、生無性,因破眾生妄執(zhí)之情,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是故佛說勝義無性者,謂真如勝義之性,遠(yuǎn)離遍計妄執(zhí)之性,故名勝義無性。
三無性論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二卷,陳真諦譯。說三無性之義。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