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方地
大地。古謂天圓地方,故稱。莊子·說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biāo)臅r(shí)?!?漢 嚴(yán)遵 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方地隨天,與化為常,德盛澤流,洋溢萬方?!?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方地?cái)?shù)千里,不識(shí)盜賊。山行海宿,不擇處所?!?/div>
分類:方地大地
《國語辭典》:十方地面  拼音:shí fāng dì miàn
廟宇。因廟宇為各處信徒捐錢建造而成的,故稱為「十方地面」?!毒劳ㄑ浴>硪灰?。蘇知縣羅衫再合》:「這十方地面不留,教奴家更投何處?」
《漢語大詞典》:南州
(1).泛指南方地區(qū)。《楚辭·遠(yuǎn)游》:“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姜亮夫 校注:“南州猶南土也,此當(dāng)指 楚 以南之地言?!?span id="vyi0od2" class="book">《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征市日,聞 祜 喪,莫不號(hào)慟。” 清 吳偉業(yè) 《庚子八月訪同年吳有調(diào)有感賦贈(zèng)》詩之四:“南州師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葉葉 《庚戌紀(jì)事》詩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紅綿花下午沉沉?!?br />(2).指 豫章郡 。后漢書·徐稺傳:“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憂,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元 張養(yǎng)浩 《詠史詩·朱震》:“如何當(dāng)日 陳蕃 榻,止為 南州 孺子 懸?!?br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韓子新歸中州詩以贈(zèng)之》:“邑宰聞生來,下榻如 南州 ?!?br />(4).指 南陽 。后漢書·王常傳:“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會(huì) 昆陽 ,幸賴靈武,輒成斷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賢 注:“謂以廷尉行 南陽 太守。”
(5).指兩 粵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蘗山》詩:“ 南州 饒奇怪,赤縣多靈仙?!?唐 杜甫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詩:“人説 南州 路,山猿樹樹懸?!?仇兆鰲 注引 顧宸之 曰:“兩 粵 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縣 。即今 四川省 南川縣 。
《漢語大詞典》:北路
(1).北方之路。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撰征賦》:“眷北路以興思,看東山而怡目。”
(2).泛指北方地區(q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七回:“炒了幾個(gè)鷄蛋,烙了幾張餅,大家圍著糊里糊涂吃了,就算一頓。這是北路風(fēng)光如此?!?br />(3).特指 新疆 北部地區(qū)。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四:“北路屯田二十三萬八千六百餘畝,南路四萬九千四百餘畝。”
《漢語大詞典》:南土
(1).南方地區(qū)。《詩·大雅·崧高》:“往近王舅,南土是保?!?孔穎達(dá) 疏:“當(dāng)於南方之土,於是安居之矣?!?span id="h80ddbr" class="book">《左傳·昭公九年》:“ 巴 、 濮 、 楚 、 鄧 ,吾南土也; 肅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唐 牛僧孺 《玄怪錄·崔紹》:“南土風(fēng)俗,惡他舍之貓產(chǎn)子其家,以為大不祥?!?清 姚燮 《哀雁》詩:“自云朔方歲饑苦,欲托殘生到南土。” 柳亞子 《〈燕子龕遺詩〉序》:“君自南土來書,謂:‘邇者振大 漢 之天聲,想諸公都在劍影光中,抵掌而談。不慧遠(yuǎn)適異國,唯有神馳左右耳?!?br />(2).方言。指鴉片煙。 沙汀 《困獸記》二三:“當(dāng)他靠上煙燈,把那些飴糖般的南土烤了又捏,捏了又烤,一錠一錠抽著的時(shí)候,他的不快卻又開始侵蝕他了?!?/div>
《漢語大詞典》:南地
南方地區(qū)。戰(zhàn)國策·秦策三:“今攻 趙 ,北地入 燕 ,東地入 齊 ,南地入 楚 魏 ,則 秦 所得不一幾何,故不如因而割之,因以為 武安 功。” 南朝 梁簡(jiǎn)文帝 《悔賦》:“ 楚王 刻鶴,播徙南地。” 唐 賈島 《送人南歸》詩:“雖然南地遠(yuǎn),見説北人多?!?span id="3h6hxxy" class="book">《宋史·兵志》:“議者言南地不宜牧馬。昨自牧養(yǎng),今二三年,已得馬數(shù)百?!?/div>
《漢語大詞典》:北州
(1).猶塞北。指我國 長城 以北地區(qū)。史記·匈奴列傳:“定 樓蘭 、 烏孫 、 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 匈奴 ……北州已定,愿寢兵休士卒養(yǎng)馬,除前事,復(fù)故約。”
(2).指北方 幽 并 等州郡。后漢書·彭寵傳:“ 更始 立,使謁者 韓鴻 持節(jié)徇北州,承制得專拜二千石已下?!?李賢 注:“謂 幽 并 也。”《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上》:“大王初征 昆陽 , 王莽 自潰;后拔 邯鄲 ,北州弭定。”
(3).泛指北方地區(qū)。 唐 白居易 《花前嘆》詩:“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宋 梅堯臣 《元日》詩:“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div>
《國語辭典》:外史  拼音:wài shǐ
1.非正史,大抵為瑣記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2.文人常以此作為雅號(hào)。《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傳一。趙塤傳》:「入見,賜之宴,賦詩稱旨,除廣信教授,自號(hào)榮陽外史。」
3.職官名。職掌記錄王者下達(dá)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國志書,三皇五帝的典籍。
《國語辭典》:南部  拼音:nán bù
一地的南方區(qū)域。相對(duì)于北部而言。如:「高、屏地區(qū),位于臺(tái)灣的南部。」
《國語辭典》:北國(北國)  拼音:běi guó
位于北方寒冷地帶的國家。如:「北國風(fēng)光」。
《漢語大詞典》:關(guān)洛(關(guān)洛)
(1). 關(guān)中 和 洛陽 一帶。泛指北方地區(qū)。晉書·地理志上:“ 魏武 定霸,三方鼎立,生靈版蕩, 關(guān) 洛 荒蕪。”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所以 關(guān) 洛 動(dòng)南望之懷,獯夷遽北歸之念。” 呂延濟(jì) 注:“ 關(guān) , 秦 也。 洛 , 洛陽 。南望,謂亂已平, 齊 都 江 南?!?span id="8wkkkii" class="book">《南史·謝晦傳》:“帝深加愛賞,從征 關(guān) 洛 ,內(nèi)外要任悉委之。”
(2).指 宋 代理學(xué)的兩個(gè)主要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 關(guān)中 張載 和 洛陽 二 程 ( 程顥 、 程頤 )。 明 高啟 《追挽恭孝先生》詩之一:“ 關(guān) 洛 遺風(fēng)在, 河 汾 舊業(yè)傳?!?/div>
《國語辭典》:北部  拼音:běi bù
一地的北方區(qū)域。相對(duì)于南部而言。如:「桃、竹、苗地區(qū),位于臺(tái)灣的北部區(qū)域。」
《漢語大詞典》:朔易
(1).謂歲末年初,政事、生活當(dāng)除舊更新,有所改易。《書·堯典》:“平在朔易。” 蔡沉 集傳:“朔易,冬月歲事已畢,除舊更新,所當(dāng)改易之事也?!?br />(2). 朔方 易水 。借指北方地區(qū)。后漢書·南匈奴傳論:“南面而朝單于, 朔 易 無復(fù)匹馬之蹤?!?李賢 注:“ 朔方 、 易水 之地更無 匈奴 匹馬之蹤也?!?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序》:“遂使 朔 易 之方,戎狄之眾,有見機(jī)之義,生嚮往之心?!?宋 蘇軾 《郊祀慶成詩》:“北流吞 朔 易 ,西極落欃槍?!?/div>
《漢語大詞典》:平揖
本謂雙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引申為平等;相平。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皇甫冉》:“可以雄視 潘 張 ,平揖 沈 謝 ?!?金 王若虛 《鄜州龍興寺明極軒記》:“深靜而明,夏涼而冬燠,高纔丈許而平揖前山?!?/div>
《漢語大詞典》:朔土
北方地區(qū)。 漢 揚(yáng)雄 《并州牧箴》:“畫茲朔土,正直 幽方 。”后漢書·袁譚傳:“摧嚴(yán)敵於 鄴都 ,揚(yáng)休烈於朔土?!?晉 潘岳 《關(guān)中》詩:“ 盧播 違命,投畀朔土。” 唐 鮑防 《元日早朝行》:“玄冥無事歸朔土, 青帝 放身入朱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