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37
詞典
2
分類詞匯
34
其它
1
共37,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北發(fā)
鞮譯
玄壤
朔管
瓠種
炎國
攢樹
五野
旃毳
反戶
北翟
炎庭
蠻茶
誘敵深入
紅山文化
《漢語大詞典》:
北發(fā)(北發(fā))
古代北方地名。
《
大戴禮記·少閒
》
:“海外 肅慎 、 北發(fā) 、 渠搜 、 氐 、 羌 來服?!?盧辯 注:“ 北狄 地名。其地出迅足鹿?!?span id="6lmevof" class="book">《
漢書·武帝紀
》:“海外 肅眘 、 北發(fā) 、 渠搜 、 氐 、 羌 徠服?!?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
《王恢傳》
‘ 北發(fā) 、 月支 可得而臣’,似國名也?!币徽f,發(fā),猶征召。參閱 孔廣森
《
大戴禮記補注
》
卷十一、 王先謙
《
漢書補注·武帝紀
》
。
分類:
北方
方地
地名
《國語辭典》:
鞮譯(鞮譯)
拼音:
dī yì
傳譯?!缎绿茣?。卷一八一。列傳。李蔚》:「鞮譯差殊,不可研詰?!鼓铣R。
王融
〈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匭牘相尋,鞮譯無曠?!?/div>
分類:
少數(shù)民族
邊遠
邊遠地區(qū)
遠地
地區(qū)
外國
西方
北方
方地
成漢
譯官
歌詞
樂曲
《漢語大詞典》:
鞮譯象寄(鞮譯象寄)
《
禮記·王制
》
:“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焙笠蛞浴绊L譯象寄”借指四方少數(shù)民族。 明
唐順之
《重修宜興縣學記》
:“其業(yè)之精也,則自 虞 、 夏 、 商 、 周 之典章,鞮譯象寄之語言,至于射御摽縵襍服之枝,凡可以為國家天下之用者,能貫而通之?!?/div>
分類:
四方
少數(shù)民族
《漢語大詞典》:
玄壤
(1).北方地區(qū)。
《
北史·裴仲規(guī)傳
》
:“陛下棄彼玄壤,來宅紫縣?!?唐
李邕
《春賦》
:“廓視聽於玄壤,脫飛騖於焚萊。”
(2).指地府。
《
梁書·文學傳下·謝幾卿
》
:“若令亡者可知,寧不縈悲玄壤,悵隔芳塵?!?北周
庾信
《傷心賦序》
:“奄然玄壤,痛何如之?!?金
元好問
《王黃華墓碑》
:“我作銘詩并以慰公,使不幸而為 屈 賈 ,其何以釋玄壤之遺恫?!?/div>
分類:
北方
北方地區(qū)
方地
地府
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
朔管
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區(qū)流行的管樂器。
《
文選·謝莊〈月賦〉
》
:“聆皐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 李善 注:“朔管,羌笛也?!?呂向 注:“朔管,謂北胡之笛也。” 唐
王維
《送懷州杜參軍赴京選集序》
:“寂寥孤城,惆愴朔管。” 唐
溫庭筠
《觱篥歌》
:“黑頭丞相九天歸,夜聽飛瓊吹朔管?!?/div>
分類:
羌笛
北方
方地
地區(qū)
流行
管樂器
《漢語大詞典》:
瓠種(瓠種)
我國古代北方地區(qū)用葫蘆制成的播種工具。俗稱點葫蘆。主要用于谷類和豆類作物的點播。 明 徐光啟
《
農(nóng)政全書
》
卷二一:“瓠種,竅瓠貯種,量可斗許。乃穿瓠兩頭,以木箄貫之,后用手執(zhí)為柄,前用作觜,瀉種於耕壠畔,隨耕隨瀉,務使均勻?!?/div>
分類:
北方
方地
地區(qū)
葫蘆
播種
工具
《漢語大詞典》:
炎國(炎國)
猶南國。指我國南方地區(qū)。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
:“ 閩 外水鄉(xiāng), 鄣 表炎國?!?南朝 宋 鮑照
《瓜步山揭文》
:“北眺氈鄉(xiāng),南曬炎國。”
分類:
南國
南方
方地
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
攢樹(攢樹)
古代傳說中的東方地名。
分類:
東方
方地
地名
《漢語大詞典》:
五野
中央與四方地域。 宋
范仲淹
《鑄劍戟為農(nóng)器賦》
:“五野之豐登時至,四方之戰(zhàn)斗聲銷。”
分類:
中央
四方
方地
地域
《漢語大詞典》:
旃毳
(1).指鳥獸毛制成的衣服。 宋
田況
《
儒林公議
》
卷下:“其民雖瘃墮寒冽,非旃毳不御,然有衣服染績矣。”
(2).指我國古代北方地區(qū)住氈帳衣毳衣、以畜牧業(yè)為主的民族。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恭紀》
詩之二:“遐荒旃毳仰陶甄,筐篚微忱切下臣?!?/div>
分類:
鳥獸
北方
方地
地區(qū)
衣服
氈帳
畜牧業(yè)
民族
《漢語大詞典》:
反戶
古代南方地名。
《淮南子·墬形訓》
:“南方曰 都廣 ,曰 反戶 ?!?高誘 注:“言其在鄉(xiāng)日之南,皆為北鄉(xiāng)戶,故反其戶也。”
分類:
南方
方地
地名
《漢語大詞典》:
北翟
即北狄。翟,同“ 狄 ”。古代泛指我國北方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 清
顧炎武
《京口》
詩之二:“ 東吳 北翟戰(zhàn)爭還,天府神州百二關。”
分類:
北狄
北方
方地
地區(qū)
少數(shù)民族
《漢語大詞典》:
炎庭
南方地區(qū)。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明堂樂歌之二》
:“出溫谷,邁炎庭,跨西汜,過北溟。”
分類:
南方
南方地區(qū)
方地
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
蠻茶(蠻茶)
南方地區(qū)所產(chǎn)的茶葉。 宋
范成大
《食罷書字》
詩:“捫腹蠻茶快,扶頭老酒中。”自注:“蠻茶出 修仁 ,大治頭風?!卑?, 修仁 在今 廣西 。
分類:
南方
方地
地區(qū)
茶葉
《國語辭典》:
誘敵深入(誘敵深入)
拼音:
yòu dí shēn rù
引誘敵人深入對己有利的地區(qū)。如:「我軍偽裝撤退,目的是在誘敵深入,以便一舉殲滅敵軍?!埂端问?。卷三七九。列傳。胡松年》:「向在淮南誘敵深入,步騎四集,悉陷于淖,無得解者,金人至今膽落?!?/div>
分類:
引誘
誘敵
敵軍
深深
地進
進入
方地
地區(qū)
圍殲
《國語辭典》:
紅山文化(紅山文化)
拼音:
hóng shān wén huà
中國北方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內蒙古赤峰市郊區(qū)紅山后發(fā)現(xiàn),故稱為「紅山文化」。分布范圍遼闊,東起遼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廣大地區(qū)。主要特徵是紅地黑彩陶器和壓印的字紋陶器,并有多種石制農(nóng)具和細石器工具。
分類:
中國
北方
方地
地區(qū)
石器時代
原始
文化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