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27,分76頁顯示  上一頁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漫文
選手
引述
引言
文禍
西京賦
云綱
骨采
負聲
閎侈
程篇
跋文
雕龍客
調(diào)子
千字文
《漢語大詞典》:漫文
隨便寫來,體裁形式?jīng)]有一定的小文章。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內(nèi)山完造作〈活中國的姿態(tài)〉序》:“著者是二十年以上,生活于 中國 ,到各處去旅行,接觸了各階級的人們的,所以來寫這樣的漫文,我以為實在是適當?shù)娜宋??!?/div>
《國語辭典》:選手(選手)  拼音:xuǎn shǒu
參加各種比賽的代表者。如:「奧運選手」、「體操選手」。
《國語辭典》:引述  拼音:yǐn shù
引用敘述。如:「文章或書本里引述他人的話語,必須注明其出處或來源?!?/div>
《國語辭典》:引言  拼音:yǐn yán
寫在作品前面類似序言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文禍(文禍)
因寫文章而招來的災禍。指文字獄。《天討·豕韋之裔〈普告漢人〉》:“況 康 雍 以來,文禍尤甚?!?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三》:“他對于 明 季的遺老很有同情,對于 清 初的文禍也頗不滿?!?/div>
《國語辭典》:西京賦(西京賦)  拼音:xī jīng fù
文章名。東漢張衡撰。全文描述長安繁華富麗的景象,結合鋪敘和議論,內(nèi)容豐富。
《漢語大詞典》:云綱(雲(yún)綱)
(1).猶云叢。 唐 吳筠 《游仙》詩之十一:“九龍何蜿蜿,載我升云綱?!?span id="q0mzr6v"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九八:“云綱立爾步,五岳可暫旋?!?br />(2).華美的梁柱。喻組成文章的華詞麗句。 南朝 齊 謝朓 《酬德賦》:“惟風雅之未變,知云綱之不廓。譬層棟之將傾,必華榱之先落?!?/div>
《漢語大詞典》:骨采
指文章的骨力和辭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章以造闕,風矩應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若骨采未圓,風辭未練,而跨略舊規(guī),馳騖新作,雖獲巧意,危敗亦多?!?/div>
《漢語大詞典》:負聲(負聲)
(1).指失去文章的音節(jié)之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若豐藻克贍,風骨不飛,則振采失鮮,負聲無力?!?br />(2).享有名聲。 王闿運 《上征賦》:“伊 左卿 之負聲兮,宜憂近而慮遠?!?/div>
《漢語大詞典》:閎侈(閎侈)
(1).謂文章宏大恣肆。漢書·揚雄傳下:“ 雄 以為賦者,將以風也。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侈鉅衍,競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歸之於正,然覽者已過矣?!?清 龔自珍 《六經(jīng)正名答問五》:“《周官》五篇,既不行于 周 ,又未嘗以行于 秦 漢 ,文章雖閎侈,志士之空言也,故不以配。”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初罔一言內(nèi)乎深微,外乎閎侈?!?br />(2).謂建筑宏大奢靡。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六》:“余謂西國天主等教亦已早失 耶穌 之真?zhèn)?。觀其修造教堂之閎侈,厚斂教民,財殫力痡,實與 耶穌 崇儉愛人之旨大相剌謬?!?/div>
《漢語大詞典》:程篇
猶篇章。指奏議策論之類的文章。 宋 曾鞏 《謝中書舍人表》:“甫上程篇,遽塵寵任?!?/div>
《國語辭典》:跋文  拼音:bá wén
寫在文章、書籍或畫冊后面的文字,內(nèi)容多為后記、評介等。一般單稱為「跋」。
《漢語大詞典》:雕龍客(雕龍客)
指文人、文章大家。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過從飲酒雕龍客,百歲風鐙跡都掃?!眳⒁姟?雕龍 ”。
《國語辭典》:雕龍(雕龍)  拼音:diāo lóng
雕鏤龍紋。比喻善于言辭。《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傳。贊曰》:「崔為文宗,世禪雕龍?!?/div>
《國語辭典》:調(diào)子(調(diào)子)  拼音:diào zi
1.音調(diào)。即音樂中表示所用音階高低的程度,稱為「調(diào)子」。如C大調(diào)、D大調(diào)等?!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甘裁从嗳齽俪涕L庚張二奎等人的調(diào)子,他一聽也就會唱。」
2.腔調(diào)。如:「他說話的調(diào)子好奇怪?!?br />3.說話時所持有的態(tài)度、語氣。如:「他說話的調(diào)子相當溫和?!?br />4.圖畫或攝影作品所表現(xiàn)的遠近、濃淡、明暗等程度。
《國語辭典》:千字文  拼音:qiān zì wén
1.書名。南朝梁周興嗣所撰,傳說是集王羲之字,以一千個不同的單字所寫成,每四字一句,隔句押韻,以便于背誦,是舊時兒童啟蒙時必讀的書。
2.晉王羲之有〈千字文帖〉,后代書法家如隋釋智永、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均有臨本,其中以釋智永的臨池功夫最深,溫厚古雅,別具面目;而釋懷素所書小草〈千字文〉,藏奇崛于平正之內(nèi),為唐代中葉今草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