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27,分76頁顯示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文統(tǒng)
無字碑
素文
上述
綴辭
酒德頌
秋風(fēng)辭
局蹙
流勢
文談
澀體
瑣言
補(bǔ)白
章節(jié)
洸洋
《漢語大詞典》:文統(tǒng)(文統(tǒng))
(1).文章的系統(tǒng)和格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是以規(guī)略文統(tǒng),宜宏大體。”
(2).文學(xué)傳統(tǒng)。 清 方宗成 《〈桐城文錄〉序》:“標(biāo)名家以為的,所以正文統(tǒng)也?!?br />(3).猶文治。 元 袁桷 《壽李承旨四十韻》:“帝運(yùn)昌文統(tǒng),師臣秉國鈞。”
《漢語大詞典》:無字碑(無字碑)
(1).指 泰山 登封臺 下無字的石碑。據(jù)傳為 秦始皇 所立。 宋 晁補(bǔ)之 《謁岱詞即事》詩:“初疑無字碑,瑩潔誰敢文。又怪 玉女井 ,鳥絶何由奫?” 明 謝肇浙 《五雜俎·地部二》:“ 秦始皇 泰山 立無字碑,解者紛紜不定?;蛞詾楸?,或以為鎮(zhèn)石,或以為欲刻而未成,或以為表望,皆臆説也。”一說為 漢武帝 所立。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泰山立石:“岳頂無字碑,世傳為 秦始皇 立。按 秦 碑在 玉女池 上, 李斯 篆書,高不過五尺,而銘文并 二世 詔書咸具,不當(dāng)又立此大碑也??贾?宋 以前,亦無此説。因取史記反覆讀之,知為 漢武帝 所立也?!?br />(2). 陜西 乾縣 唐高宗 李治 、皇后 武則天 合葬 乾陵 陵區(qū)有 武則天 無字碑。
(3).指為功業(yè)隆重或德行穢敗而難以文字狀述者所立的沒有文字的碑。 明 胡侍 《真珠船·無字碑》:“劉賓客嘉話録云: 東晉 謝太傅 墓碑,但樹貞石,初無文字,蓋重難製述之意也。此説亦通。”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沒字碑:“ 謝太傅 墓碑無字,偉績豐功不勝記也; 秦太師 墓碑無字,穢德丑行不屑書也?!焙笠嘤靡詾榈?,謂豐碑自在人們心中。《天津日報(bào)》1977.1.16:“功高百世何勝記,宇內(nèi)常留無字碑?!?br />(4).對標(biāo)格清峻而不為文章或少識文字者的謔稱。 唐 馮贄 《記事珠·無字碑》:“ 趙崇 凝重清介,門無雜賓,慕 王濛 、 劉真長 之風(fēng)也,標(biāo)格清峻,不為文章,號曰‘無字碑’?!?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八:“ 崔協(xié) 者,少識文字,時人呼為‘無字碑’?!?/div>
《漢語大詞典》:素文
(1).發(fā)揚(yáng)素王之道的文章。特指春秋文選·班固〈幽通賦〉:“素文信而底麟兮, 漢 賔祚于異代?!?李善 注:“ 孔子 作《春秋》素王之文,以明示禮度之信而致麟?!?唐 王建 《寄李益少監(jiān)兼送張實(shí)游幽州》詩:“篋中有素文,千里求發(fā)揚(yáng)?!?br />(2).白色的花紋。隋書·禮儀志七:“子、男、素朱綬,三采,青赤白,純朱質(zhì),素文織之,長一丈四尺,百四十首,闊七寸。”
《國語辭典》:上述  拼音:shàng shù
以上所陳述的內(nèi)容。多用于文章段落或條文等的結(jié)尾。如:「上述各點(diǎn),請各位確實(shí)遵行?!?/div>
《漢語大詞典》:綴辭(綴辭)
(1).撰寫文章。 晉 潘岳 《馬汧督誄》:“忠孝義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綴辭之士,未之或遺也?!?br />(2).贅辭,多余的文辭。 清 惲敬 《〈壇經(jīng)〉書后》之二:“故《壇經(jīng)》止次其世,無綴辭焉,后之人可以無惑於附會之笑矣?!?/div>
《國語辭典》:酒德頌(酒德頌)  拼音:jiǔ dé sòng
文章名。晉劉伶撰。旨在歌頌酒的功德及飲酒的樂趣。唐朝張旭曾將其草書成帖。
《國語辭典》:秋風(fēng)辭(秋風(fēng)辭)  拼音:qiū fēng cí
文章名。為漢武帝巡幸時所作的樂府詩。全文為:「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攜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舡兮濟(jì)汾河,橫中流兮揚(yáng)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漢語大詞典》:局蹙(跼蹙)
形容見識、氣量以及文章意境等狹隘。朱子語類卷十八:“説得來局蹙,不恁地寬舒?!?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 愈 固弗習(xí)二氏之書,尤未聞君子之道,故執(zhí)詞發(fā)難,局蹙不寧?!?br />跼蹙:亦作“ 跼踧 ”。亦作“ 跼蹴 ”。 1.徘徊不前貌。 宋 賀鑄 《答杜仲觀登叢臺見寄》詩:“老步失騰驤,短轅甘跼蹙?!?金 趙秉文 《和淵明〈飲酒〉》:“騏驥駕鹽車,跼蹙困中途?!?元 耶律楚材 《過陰山再用前韻和人》:“倚云天險(xiǎn)不易過,驌驦跼蹙追風(fēng)蹄?!?br />(2).不安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皮日休:“ 巢 ( 黃巢 )惜其才,授以翰林學(xué)士。 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 黃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 琴仙 聞言,梨花白面,陡泛紅霞,不勝跼踧之狀?!?span id="eeytn1b" class="book">《隋唐演義》第三六回:“若是 寶兒 心下有私,未免要驚慌,或是面紅,或是跼蹴?!?/div>
《漢語大詞典》:流勢(流勢)
謂文章的鋪排氣勢。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自 唐 以降,綴文者在彼不在此,觀其流勢,洋洋纚纚,即實(shí)不過數(shù)語?!?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北方流勢,本臃腫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漢 ,碑誄尤近?!?/div>
《漢語大詞典》:文談(文談)
(1).文雅的談吐。世說新語·言語“ 謝胡兒 語 庾道季 ” 劉孝標(biāo) 注引 晉 徐廣 《晉紀(jì)》:“ 龢 字 道季 ,太尉 亮 子也。風(fēng)情率悟,以文談致稱於時。” 宋 柳永 《少年游》詞:“文談閒雅,歌喉清麗,舉措好精神。” 元 關(guān)漢卿 《朝天子·從嫁媵婢》曲:“文談回話,真如解語花?!?br />(2).談文。謂有關(guān)文字、文章等方面的議論。 魯迅 著有《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漢語大詞典》:澀體(澀體)
亦作“澁體”。 指艱澀難讀、自成一格的文章體式。 宋 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徐彥伯:“ 彥伯 為文,多變易求新,以‘鳳閣’為‘鷃閣’、‘龍門’為‘虬戶’……進(jìn)士效之,謂之 徐 澁體?!?王棻 《答王子裳書》:“ 昌黎 之學(xué)深於文而未深於詩,故詩極變化而文成澀體?!?/div>
《漢語大詞典》:瑣言(瑣言)
(1).瑣碎的言談;閑談。 唐 劉知幾 史通·書事:“ 王隱 、 何法盛 之徒所撰 晉 史,乃專訪州閭細(xì)事,委巷瑣言,聚而編之,目為鬼神傳録,其事非要,其言不經(jīng)?!?明 何景明 《淮水》詩:“維教言是由,毋瑣言是謀,毋戲言是流?!?清 鈕琇 《〈觚賸〉自序》:“姑存此日瑣言?!?br />(2).記述逸聞、瑣事的一種文章體裁。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史氏流別,殊途并騖。榷而為論,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紀(jì),二曰小録,三曰逸事,四曰瑣言……若 劉義慶 《世説》, 裴榮期 語林, 孔思尚 《語録》, 陽玠松 《談藪》。此之謂瑣言者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沿襲:“ 唐 孫光憲 有北夢瑣言。按,晉書:‘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zhǔn) 盜發(fā)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其《瑣言》十一篇?!酥乓延鞋嵮??!?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正史以外,有以偏方為紀(jì)者……有以一言一事為紀(jì)者,如 劉知幾 所稱瑣言當(dāng)以 劉義慶 世説新語第一?!?/div>
《國語辭典》:補(bǔ)白(補(bǔ)白)  拼音:bǔ bái
1.書報(bào)上用來填補(bǔ)空白的文字。
2.畫家用在款識上,謙稱自己的作品,只能供人填補(bǔ)墻壁上的空白。
《國語辭典》:章節(jié)(章節(jié))  拼音:zhāng jié
書的組成部分。通常一本書由若干章,章內(nèi)分若干節(jié)所組成。
《國語辭典》:洸洋  拼音:guāng yáng
1.水深廣的樣子。
2.荒誕?!妒酚?。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