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27,分76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博雅
雜佩
文宗
文理
言辭
文法
七篇
聲光
零丁
文筆
著者
文風
理道
尺幅
辭章
《國語辭典》:博雅  拼音:bó yǎ
1.學識淵博,品行雅正。漢??装矅?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書經(jīng)序〉:「若好古博雅君子,與我同志,亦所不隱也?!埂冻o?;茨闲∩健U须[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br />2.書名。魏張揖所撰之廣雅,因避隋煬帝楊廣之諱,故改稱為「博雅」。
《漢語大詞典》:雜佩(雜珮)
亦作“ 雜珮 ”。
(1).總稱連綴在一起的各種佩玉。《詩·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毛 傳:“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币徽f指佩玉的中綴,即琚瑀。 王夫之 《〈詩經(jīng)〉稗疏·鄭風》:“下垂者為垂佩,中綴者為雜佩。雜之為言閒于其中也。則雜佩者專指琚瑀而言?!?晉 陸機 《贈馮文羆》詩:“愧無雜珮贈,良訊代兼金?!?唐 嚴維 《奉試水精環(huán)》詩:“未肯齊珉價,寧同雜佩聲?!?清 厲鶚 東城雜記·玉玲瓏閣:“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綱石也……叩之聲如雜佩?!?br />(2).指文章的變化句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迭用奇偶,節(jié)以雜佩,乃其貴耳?!?詹鍈 義證引 張嚴 《論詮》:“惟奇句力弱,偶句氣王,偏於偶者板滯,偏於奇者緩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變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節(jié)以雜佩,乃其貴耳’?!?/div>
《國語辭典》:文宗  拼音:wén zōng
1.以文學成就而為人敬仰的人?!稌x書。卷五四。陸云傳》:「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2.清代學政的別稱。參見「學政」條?!读凝S志異。卷一一。書癡》:「每文宗臨試,輒首拔之,而苦不得售?!?/div>
《國語辭典》:文理  拼音:wén lǐ
1.文字組織的條理。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頌贊》:「自商已下,文理允備?!埂段拿餍∈贰返谝黄呋兀骸杆酝槐緯环g翻了出來,白話不像白話,文理不成文理?!?br />2.文科、理科的合稱。如:「文理補習班」。
《國語辭典》:言辭(言辭)  拼音:yán cí
說話所用的詞句或語匯?!段倪x。宋玉。高唐賦》:「傳祝已具,言辭已畢?!埂段簳>砣?。李順傳》:「肅時侍飲,頗醉,言辭不遜,抗辱太傅、清河王懌,為有司彈劾。」
《國語辭典》:文法  拼音:wén fǎ
1.文詞、文句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則?!都t樓夢》第五三回:「別看文法,只取個吉利罷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學上三年,英國話居然也能夠說幾句將就的,文法也懂得些?!?br />2.文書法令?!妒酚?。卷一二○。汲黯傳》:「好興事,舞文法?!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奏啟》:「秦之御史,職主文法;漢置中丞,總司按劾。」
《漢語大詞典》:七篇
七篇文章。特指孟子。該書七篇,故稱。 清 閻若璩 《孟子生卒年月考》:“按 孔子 生卒出處年月,具見史記·孔子世家,而 孟子 獨略。於是説者紛紜。余嘗以七篇為主,參以史記等書,然后歷歷可考?!?清 邵懿辰 《儀宋堂后記》:“經(jīng)火於 秦 ,論語伏於屋壁,《大學》、《中庸》汨於《戴記》,而七篇夷於諸子?!?/div>
分類:七篇文章
《國語辭典》:聲光(聲光)  拼音:shēng guāng
1.影片的音響與亮度。如:「聲光俱佳」。
2.人的名譽。如:「李老師的聲光很好,咱們請他來當理事長,如何?」
《國語辭典》:零丁  拼音:líng dīng
1.孤單沒有依靠的樣子?!段倪x。李密。陳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挂沧鳌噶娑 埂ⅰ噶尕辍?。
2.身體瘦弱的樣子?!抖膛陌阁@奇。卷三十五:「不誆一出門擔閣了這些時,那小猢猻不要說急死,餓也該餓得零丁了。」也作「伶丁」、「伶仃」。
3.舊時稱尋人的啟事為「零丁」。也作「令丁」。
《國語辭典》:零丁洋  拼音:líng dīng yáng
海洋名。位于廣東省中山縣南,珠江口的海面。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挂沧鳌噶尕暄蟆?。
《國語辭典》:文筆(文筆)  拼音:wén bǐ
1.六朝稱文章有韻者為「文」,無韻者為「筆」?!稌x書。卷七七。蔡謨傳》:「謨博學,于禮儀宗廟制度多所議定,文筆議論,有集行于世?!?br />2.文章、文辭?!稌x書。卷八二。習鑿齒傳》:「鑿齒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埂赌鲜?。卷六八。劉師知傳》:「博涉書傳,工文筆,善儀體?!?/div>
《國語辭典》:著者  拼音:zhù zhě
作者。如:「這本書的著者,早已不在人間了!」
《國語辭典》:文風(文風)  拼音:wén fēng
1.使用語言文字的風格、趨勢。宋。韓琦宋故文忠歐陽公墓志銘并序〉:「景祐初,公與尹師魯專以古文相尚,而公得之自然,非學所至,超然獨騖,眾莫能及,……,于是文風一變,時人競為模范?!?br />2.讀書的風氣。如:「江浙地區(qū)文風鼎盛,科舉考試的狀元出身于此者為數(shù)最多。」
《漢語大詞典》:理道
(1).道理;理法。 漢 徐干 中論·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還宮已數(shù)日,將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門,誠為不知理道。” 嚴復 《論世變之亟》:“ 中國 理道與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br />(2).理政之道。 唐 韓偓 《朝退書懷》詩:“孜孜莫患勞心力,富國安民理道長。”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 錢鏐 ﹞迨於晚歲,方愛人下士,留心理道,數(shù)十年間,時甚歸美?!?宋 王讜 唐語林·夙慧:“ 開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br />(3).指文章的義理。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十:“文士輕薄不顧理道,有甚害義者?!?明 李東陽 《送畢驗封充淮府冊封副使》詩序:“文學足以考據(jù)理道,才略足以酬應事變?!?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陳公 ﹞為古文學,得於 桐城 姚姬傳 先生;扶植理道,寬樸博雅?!?/div>
《國語辭典》:尺幅  拼音:chǐ fú
小幅的字畫。如:「這件尺幅的筆法十分細膩,令人愛不釋手。」《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女善畫蘭梅,輒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什襲以為榮?!?/div>
《國語辭典》:辭章(辭章)  拼音:cí zhāng
詩、詞、曲、文章等的總稱?!逗鬂h書。卷六○下。蔡邕傳》:「少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好辭章、數(shù)術(shù)、天文,妙操音律?!埂度辶滞馐贰返谝涣兀骸甘肯绕髯R而后辭章。果然內(nèi)行克敦,文辭都是末藝?!挂沧鳌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