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文柄  拼音:wén bǐng
評定文章、考選文士的權(quán)責。唐。姚合寄陜府內(nèi)兄郭囧端公〉詩:「相府執(zhí)文柄,念其心專精?!埂短普Z林。卷一。德行》:「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div>
《國語辭典》:文科  拼音:wén kē
學術(shù)上對文學、語言、哲學、歷史、經(jīng)濟等學科的總稱。
《漢語大詞典》:玉柄
(1).器物玉質(zhì)的把柄。晉書·王衍傳:“﹝ 衍 ﹞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南史·張譏傳:“ 后主 在東宮,集官僚置宴,時造玉柄麈尾新成。 后主 親執(zhí)之曰:‘當今雖復多士如林,至於堪捉此者,獨 張譏 耳?!词质?譏 ?!?br />(2).泛指器物精美的把柄。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書》詩:“珠荷薦果香寒簟,玉柄搖風滿夏衣。”此指扇柄。
(3).指麈尾。 唐 李白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詩之二:“高僧拂玉柄,童子獻雙梨?!?王琦 注:“玉柄謂麈尾。” 唐 李山甫 《山中答劉書記寓懷》詩:“筆頭指金波,座上橫玉柄?!?br />(4).指手臂。 唐 皮日休 《臥疾感春寄魯望》詩:“烏皮幾上困騰騰,玉柄清羸媿不能?!?br />(5).古代文士談論時,常執(zhí)拂塵,因以指文士。 唐 溫庭筠 《謝公墅歌》:“四座無喧梧竹靜,金蟬玉柄俱支頤。”
《國語辭典》:四杰(四傑)  拼音:sì jié
1.唐代王勃、楊烱、盧照鄰、駱賓王四大文人,號「初唐四杰」?!杜f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上。楊烱》:「烱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nèi)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
2.元代四大文豪柳貫、虞集、揭傒斯、黃溍?!对?。卷一八一。列傳。黃溍列傳》:「貫字道傳,與溍及臨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齊名,人號為儒林四杰。」
3.明初高啟、楊基、張羽、徐賁四人。《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傳一。高啟列傳》:「明初,吳下多詩人,啟與楊基、張羽、徐賁稱四杰。」
4.明弘正年間四大文家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徐禎卿。《明史。卷二八六。文苑列傳二。何景明》:「天下語詩文必并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并稱四杰?!?/div>
《漢語大詞典》:先士
前代的文士。 晉 陸機 《文賦》:“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宋書·謝靈運傳論:“先士茂製,諷高歷賞?!?/div>
分類:前代文士
《國語辭典》:三端  拼音:sān duān
文士的筆端、武士的鋒端、辯士的舌端合稱為「三端」?!俄n詩外傳》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鼓铣?。簡文帝〈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
《漢語大詞典》:三始
(1).三朝。指正月一日。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唐 李義府 《在巂州遙敘封禪》詩:“三始貽遐貺,萬歲受重釐?!?清 顧炎武 《元日》詩:“留此三始朝,歸我 中華 君。”參見“ 三朝 ”。
(2).謂儀容端正,態(tài)度莊重,辭令遜順。此三者為禮義之始,故稱。《禮記·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漢 鄭玄 注:“言人為禮,以此三者為始。三始既備,乃可求以三行也。”
(3).指第三個被貶官為 始安 太守的人。梁書·裴邃傳:“由是左遷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邊陲,不愿閑遠,乃致書於 呂僧珍 曰:‘昔 阮咸 、 顏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其愿也,將如之何!’”參見“ 二始 ”。
(4). 漢 有“七始”之樂,取十二律之七律擬天地人及四時之始。以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因稱“三始”。隋書·音樂志中:“《難書·律歷志》,天地人及四時,謂之七始。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是為三始?!?/div>
《漢語大詞典》:社翁
舊時對文士名流的尊稱。 宋 蔡絳 西清詩話·方城高士:“ 范謙叔 居 方城 。有高士自言:昔乃白髮社翁,遇師授以神藥,顏如渥丹?!?清 李漁 《慎鸞交·訂游》:“小生請問老社翁來到敝鄉(xiāng),可曾徧閲山川,略親歌舞?”
《漢語大詞典》:遺士(遺士)
(1).未被發(fā)現(xiàn)的才德之士;隱士。《韓詩外傳》卷八:“ 申伯 、 仲山甫 乃并順天下,匡救邪失,喻德教,舉遺士,海內(nèi)翕然向風?!?br />(2).前朝遺留下來的文士。元史·董士選傳:“諸老儒及 西蜀 遺士,皆以書院之祿起之,使以所學教授?!?/div>
《漢語大詞典》:文流
文士之流輩。 南朝 梁 鐘嶸 詩品·總論:“﹝輕薄之徒﹞師 鮑照 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 謝朓 ,劣得‘黃鳥度青枝’,徒自棄于高明,無涉于文流矣?!?唐 周賀 《春日居寄友人》詩:“除憶文流外,何人更可言?!?span id="n8ymxo2" class="book">《北史·胡叟傳》:“ 順陽 等數(shù)子,稟 叟 奬示,頗涉文流?!?/div>
《漢語大詞典》:巾衣
(1).古代士大夫的裝束,服之以示敬禮。晉書·慕容廆載記:“ 廆 致敬於東夷府,巾衣詣門,抗士大夫之禮。 何龕 嚴兵引見, 廆 乃改服戎衣而入。人問其故, 廆 曰:‘主人不以禮,賓復何為哉!’”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十年:“ 廆 謁見 何龕 ,以士大夫禮,巾衣到門。” 胡三省 注:“ 魏 晉 間,士大夫謁見尊貴,以巾褠為禮。褠,單衣也?!?span id="vznaqiw" class="book">《魏書·劉昞傳》:“時同郡 索敞 、 陰興 為助教,并以文學見舉,每巾衣而入。”
(2).指文士的服裝。 明 袁帙 《游白鹿洞》詩:“野色浮巾衣,秋容成物象?!?/div>
《漢語大詞典》:鄒馬(鄒馬)
漢 鄒陽 和 司馬相如 的并稱。 南朝 齊 謝朓 《擬宋玉〈風賦〉》:“ 鄒 馬 之賓咸至, 申 穆 之體已酬。”后作為著名文士的通稱。 唐 李商隱 《贈趙協(xié)律晳》詩:“已叨 鄒 馬 聲華末,更共 劉 盧 族望通?!?/div>
《漢語大詞典》:詞士(詞士)
(1).研習詞章的文士。 宋 晁補之 《祭大資政李公文》:“ 漢 興息民,殘編出壞。經(jīng)儒詞士,學自此派?!?br />(2).從事說唱藝術(shù)的人。 清 無名氏 《絳蕓館日記》:“茶罷,至 石路 鴻福園,聽 陳芷香 、 月娥 、 月珍 、 月嬋 四詞士説書?!?/div>
《漢語大詞典》:晉賢風(晉賢風)
指 晉 代文士的一種狂放自傲的風習。 清 龔自珍 《夜坐》詩:“壯歲始參 周 史席,髫年惜墮 晉 賢風?!?/div>
《漢語大詞典》:才林
指文士會聚之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觀夫后 漢 才林,可參 西京 ; 晉 世文苑,足儷 鄴都 。”
分類:文士會聚
《漢語大詞典》:玉樓受召(玉樓受召)
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 長吉 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 長吉 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 長吉 氣絶?!焙笠蛞詾槲氖吭缢赖牡鋵?。 宋 《書陳孟剛〈童烏集〉后》:“ 孟剛 弱冠,頭角嶄然……云何得疾,遽召玉樓?!?清 周亮工 《古香堂詩序》:“不然,才名如 李賀 而玉樓受召,猶在 終賈 之年,豈不備極榮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