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文義(文義)  拼音:wén yì
文辭的義理、含義?!稘h書。卷八七。揚雄傳。贊曰》:「今揚子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于圣人?!埂稌x書。卷三一。后妃傳上。武悼楊皇后傳》:「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
《韻府拾遺 洽韻》:文義為業(yè)(文義為業(yè))
宋書宗愨傳: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義為業(yè)。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高級漢語詞典》:衍文義書
借題發(fā)揮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隱顯(隱顯)
(1).隱沒與顯現(xiàn)。荀子·天論:“故道無不明,外內異表,隱顯有常,民陷乃去?!?span id="we76bxp" class="book">《京氏易傳》卷下:“仰觀俯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span id="ub1yldk" class="book">《南史·隱逸傳上·漁父》:“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陵波隱顯?!?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今雖未見其畫,讀諸跋,常覺依稀隱顯,都在目中。” 王西彥 《鄉(xiāng)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綠的田野,彎曲如畫的溪流,屏障似的遠山和散落隱顯的村屋?!?br />(2).特指文義的含蓄和顯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 清 龔自珍 《春秋決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義之僅存,而得之乎出沒隱顯之間?!?br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譜》:“回互激射之法備,而后隱顯之義見矣?!?br />(4).默默無聞和名揚遠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傳下·劉炫:“隱顯人間,沉浮世俗。” 明 張三光 《蔣石原先生傳》:“且先生布素終身,隱顯一致,非獨令后世師吾儉也。”如:我眼見他們的升沉隱顯。
《國語辭典》:斷句(斷句)  拼音:duàn jù
誦讀未加標點之古書時根據(jù)文義做停頓,或同時在書上按停頓處加上圈點。清。徐珂《清稗類鈔??荚囶?。府試文限三百六十字》:「某歲,舉行郡試,文以三百六十字為程式,三字斷句,謂之三字經,多一字不錄,少一字亦不取也?!?/div>
《國語辭典》:絕句(絕句)  拼音:jué jù
一種近體詩。每首四句而合平仄格律的詩。分每句五個字的五言絕句,及每句七個字的七言絕句兩種。
《國語辭典》:箋注(箋注)  拼音:jiān zhù
古書的注解。唐。韓愈 施先生墓銘:「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div>
分類:注釋文義
《漢語大詞典》:拘文
(1).拘泥于成法。后漢書·崔駰傳:“俗人拘文牽古,不達權制。” 宋 曾鞏 《雜詩》之二:“拘文已難騁,避世固多屈。”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五年:“夫蝗蝻幾徧 河朔 ,而邸吏拘文,封還奏牘,必俟其撲盡方許上聞。”
(2).拘泥于文義。參見“ 拘文牽義 ”。
《漢語大詞典》:拘文牽義(拘文牽義)
拘泥于字義、文義。 清 陳確 《大學辨三·與張考夫書》:“拘文牽義,必墮支離之習?!?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無如所見多是吟花詠柳之句,六代故習,空言無補,與其讀之而令人拘文牽義,不如不讀尤有善法焉?!?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不達古語而誤解例:“古書多古語,又多叚借字,殆難為拘文牽義者道矣。” 黃遠庸 《平政院開幕》:“茍效懇款之愚,少抒忠讜之論,因知虛懷必蒙嘉納,按諸定例,尚無明文,或且以越職言事為嫌,終不免拘文牽義之見?!?/div>
《漢語大詞典》:解義(解義)
解釋詞義或文義。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況他國之所謂字,拼母得音,即音成句,有專指而無兼義,求音誠捷矣,而解義殊繁?!?/div>
《國語辭典》:辭義(辭義)  拼音:cí yì
文辭的意義。如:「這篇課文的辭義艱深,講解起來較為費力?!?/div>
《漢語大詞典》:疏義(疏義)
疏通和闡發(fā)文義。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夫圣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須兩紙疏義?” 嚴復 《譯〈天演論〉自序》:“夫如是,則雖有故訓疏義之勤,而於古人詔示來學之旨,愈益晦矣?!?/div>
《漢語大詞典》:離文(離文)
有分歧的文義。 南朝 宋 顏延之 《釋何衡陽〈達性論〉》:“若能兩藉方教,俱舉達義,節(jié)彼離文,採此共實,則可便倍害自和,析符復合?!?/div>
《漢語大詞典》:箋傳(箋傳)
注釋,解說文義。 宋 歐陽修 《讀書》詩:“篇章異句讀,解詁及箋傳?!?宋 葉適 《徐德操〈春秋解〉序》:“蓋箋傳之學,惟春秋為難工?!?/div>
《國語辭典》:釋義(釋義)  拼音:shì yì
1.解釋文義。漢。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昔孝宣會諸儒于石渠,章帝集學士于白虎,通經釋義,其事優(yōu)大?!?br />2.佛教的思想?!侗笔贰>砣?。魏高祖孝文帝本紀》:「善談莊、老,尤精釋義?!?/div>
《國語辭典》:典奧(典奧)  拼音:diǎn ào
意義深奧,不易明白的典籍?!逗鬂h書。卷八三。逸民傳。法真?zhèn)鳌罚骸柑幨糠ㄕ?,體兼四業(yè),學窮典奧,幽居恬泊,樂以忘憂?!挂沧鳌傅潆T」。
《漢語大詞典》:隱曖(隱曖)
(1).指草木濃盛茂密貌。 南朝 宋 謝莊 《游豫章西觀洪崖井》詩:“隱曖松霞被,容與澗煙移?!?唐 蘇味道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詩:“隱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br />(2).指文義隱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至於經典隱曖,方冊紛綸,簡蠹帛裂,三寫易字,或以音訛,或以文變?!?/div>